不支持Flash

老外看两会:农民过得好 社会全受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3日 22:17 CCTV《经济信息联播》

  老外看两会:农民过得好 社会全受益

  两会的召开,吸引了众多外国人的目光。很多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最关心的往往是投资、环保等热点问题,而来自德国拜耳制药的华威濂几年来对中国的农村却是情有独钟,看看他都有什么观点。

  认识华威濂还要从中国扶贫基金会说起,这位年过半百的美国人是基金会的常客,从他自己的话说,这里到处是熟人,来基金会感觉就和回家一样。四年以来,他做的每一件事情几乎都和农村有关。

  华威濂(德国拜耳公司大中华区企业公关传媒总经理)说:“ (农村)生活的情况是比较辛苦的,人特别热情。他们希望发展,他们有能力,只要给他们的机会。 ”

  在扶贫基金会,华威濂找到了给农村提供发展机会的办法——小额信贷。2003年以来,拜耳先后为福建和贵州的贫困农村提供了近10万欧元的小额信贷资金,还将植保技术和农药的安全使用知识直接传授给贫困农民。

  华威濂(德国拜耳公司大中华区企业公关传媒总经理)说:“ 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公益工作,我觉得这是一个机会,给他们机会,只要有机会,他们可以通过他们的实际能力,可以扩大,可以成功。他们也可能帮助别人。”

  除了小额贷款,在中国生活了20年的华威濂还长期关注农村的公共卫生问题,资助农村贫困大学生,提起这样的农村情缘,他笑称自己本来就是个农民。

  华威濂(德国拜耳公司大中华区企业公关传媒总经理)说:“ 我就是可以算是农民。在美国长大的地方是新泽西州,都是农民,我上学在城里头,他们都叫我农民,以前,我80%(的时间)都是在乡下不在城里头。”

  在华威濂眼中,中国的农村和他的家乡很不一样,贫困是中国农村发展的最大瓶颈,他希望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可以一起努力,改变中国农村贫困的现状。

  华威濂(德国拜耳公司大中华区企业公关传媒总经理)说:“ (要)一步一步,也不(只)是政府自己要做,企业也要参加。很多个人也应该参加,不要说不是我公司的工作,不是我个人的工作,应该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动手。”

  一提起两会,华威濂赶忙从包里取出了一份《中国日报》。

  华威濂(德国拜耳公司大中华区企业公关传媒总经理)说:“ 我每天看报纸,昨天的英文报纸china daily,他们怎么写?社会问题怎么解决都是。看了社会方面的,这个教育,这是健康,还有收入和环保,胡锦涛提倡和谐社会,我们的工作是一模一样的。中国20多年(来)经济发展特别快,社会方面的,环境方面的,发展不一样,这个中国政府看的很清楚,要比较平衡的要考虑这个社会。”

  说到今年国家将在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华威濂高兴地说,政府对农村的关注越来越多,企业和个人也会被带动起来。

  华威濂(德国拜耳公司大中华区企业公关传媒总经理)说:“ 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不可以一下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要有耐心。要做,一直都做,一直考虑,这个事情都是一个计划。”

  采访结束后,走出扶贫基金会,华威濂在附近的一个小学校的操场边停了下来,望着城里的孩子,他在想些什么呢。

  华威濂(德国拜耳公司大中华区企业公关传媒总经理)说:“ 我希望中国农村的生活越来越好,农村孩子的教育机会,情况也是越来越好,要发展,我们的目的就是跟这里一模一样。 ”

  老外看两会)韩国媒体关注两税合一

  韩国是与中国经贸关系最密切的邻国之一,韩国对外投资的40%是投在了中国,作为韩国的一家大报——《中央日报》,他们关注中国两会上传出的哪些信息呢?我们一起到〈中央日报〉北京记者站去看看。

  我们来到韩国中央日报北京记者站的时候,记者陈世根正在整理这两天采访的素材,对两会的新闻进行梳理,记者在他的桌子上看到一本《青藏铁路》的书,于是我们的谈话也从青藏铁路开始。

  陈世根(韩国《中央日报》驻华特派记者)说:“ 刚开通青藏铁路的时候,我从北京坐铁路,一直到拉萨那边,一共需要47个小时,路上很累,可是路边的风景特别美丽。青藏铁路的开通,对西藏的经济来说,带来了好的影响特别特别多。可以创造很多的工作机会。”

  除了关心青藏铁路,关心中国经济的发展,陈世根还关心这次的两会上审议的企业所得税法,因为这关系到很多在中国经商办厂的韩国企业,在韩国国内也引起很大的关注,中央日报也正在就这个问题制作一个专题,陈世根正在写的就是这方面的新闻。

  陈世根(韩国《中央日报》驻华特派记者)说:“ 不管你是哪个国家的企业,应该付出同样的税额,中国企业付出25%的所得税,外国企业也都是这样,他们是平等的,这意味着以前外国企业得到的比较优惠的政策,现在这样的政策再也没有了,他们在平等的条件下,跟中国企业竞争,这是新的法律的根本意义。”

  除了在两会现场采访,为了这个专题,陈世根和他的同事们还接触了很多韩国企业,看看他们有什么样的态度。

  陈世根(韩国《中央日报》驻华特派记者)说:“韩国企业很早以前就关注这个问题了,所以他们特别设立了专门处理这个问题的小组,他们派了优秀的人才到(中国)工作,他们观察中国的变化。他们(考虑)采取什么措施比较好,所以各个方面都准备好了。中国的市场这么巨大,他们能放弃这样巨大的市场吗,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应该改变自己,把自己适应过来。 ”

  两会国际观察员:全球扶贫67%成就归中国

  消除贫困,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一直是中国政府工作中的重点之一。在今年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达了政府要继续加大扶贫工作投入的决心。那么世界银行行长沃尔夫威茨先生,对中国的扶贫工作有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呢。来听听他怎么说。

  我们今天的两会国际观察员是世界银行行长沃尔夫威茨先生,在前几天的节目,沃尔夫威茨先生曾经和大家见过面,当时他和我们讨论的主要是中国在全球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但作为世界银行的行长,全球扶贫事业的带头人,沃尔夫威茨先生对中国在扶贫方面的工作也一直有很多感想。今天,我们就再次把他请来,谈一谈中国政府的扶贫工作。现在我们就来和他连线。

  主持人说:“您好,沃尔夫威茨先生。您如何评价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的成就?”

  沃尔夫威茨说:“中国的成就让人印象深刻。作为世界银行的行长,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人们摆脱贫困。在与贫困做斗争的漫长历程中,过去的25年是最为成功的阶段之一。相当多的人摆脱了贫困,这是前所未有的。这其中约67%的成就应归功于中国。中国经济的显著增长,使得4亿人摆脱了贫困,但你可能比我更清楚,贫困问题依旧严重,中国是个大国,打个比方,中国的贫困人口比例如果达到10%的话,就意味着有一亿两千万的贫困人口,这是个巨大的数字。

  主持人说:“我知道您曾经来过中国的甘肃省,您对那次甘肃之行有什么感受”

  沃尔夫威茨说:“一年前我到访中国时去了趟甘肃,我想那是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之一。我们看到那里的一些人仍然生活在贫困状态下。但我们也看到了许多人正一步步脱离贫困,过上更好的生活。有两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一就是尽管一些人还未能摆脱贫困,但当他们的生活条件出现明显改善时,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我们看到的另一点就是,在陪同我们考察的中国官员当中,有一些在甘肃省从事扶贫工作很多年,大家能感到中国官员在治贫方面的决心,这是很令人鼓舞的。 ”

  主持人说:“非常感谢沃尔夫威茨先生。在刚才的对话中,沃尔夫威茨先生提出中国的贫困问题仍不容乐观,但是他高度评价了中国在扶贫工作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时他也被中国官员治贫的决心和中国贫困老百姓积极的态度所感染。再次感谢沃尔夫威茨先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