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国际石油价格大起大落的背后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8日 09:00 金时网·金融时报
记者 莫莉 国际石油价格从2006年以来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波动。目前国际市场上对于石油价格前景出现了分歧性的预期:最高达到105美元/桶,最低则40美元/桶以下。虽然这两种预期并没有时间概念的确定,但有专家指出,这种价格区间的差别则将可能成为石油价格的风险忧患。那么,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与下跌的背后,除了有着自身内部供需的原因,是否还有外部的经济、政治以及国际关系的因素呢?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谭雅玲。 记者:您可否大致给我们介绍和分析一下国际石油价格的走向? 谭雅玲:国际石油价格从短期看,2006年以来呈现中高低三个阶段:即2006年初价格水平起步在58美元,处于中性价格标准;随后一路上涨,在7月14日达到78.40美元,是石油价格历史上创记录水准;9月份开始出现回落,跌破60、50美元,最低达到2007年1月18日的49.90美元,是2005年以来相对低点。 国际石油价格从长期看,在1986年至1998年的12年中基本上稳定在每桶15美元至20美元的水平,其间只有1990年海湾战争期间以及1996年下半年有过短暂的波动;但1999年伴随欧元出台以及随后的科索沃战争,国际石油价格一路攀升,逐渐扩大上涨幅度与速度步入大牛市。以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为例,1999年1月平均价格为每桶11.11美元,到12月份上涨为平均每桶25.45美元,即原油价格在1999年上涨了129%。从纽约石油市场看,1999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每年上涨幅度都达到20%以上。而从2001年至2006年6年之中,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幅度达到118%,年平均价格水平从25美元上涨到66美元。 记者:您认为石油价格上涨、石油美元和美国经济三者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谭雅玲:总的来说,石油价格上涨刺激了石油美元增加,而石油美元又有助于美国经济增长。因为国际石油贸易交易以美元计价,所以国际石油价格上涨自然增加美元需求。石油生产国过去以买美元资产作为储蓄,如今是资产多元化,并倾向于投资或投机。沙特、科威特、阿联酋以及大多数海湾国家货币机制与美元挂钩,因而其继续持有美元是主要方向。但是,石油出口国资产要比亚洲央行资金自由得多。虽然大部分石油美元购买流动的美元资产,进而支撑2005年美元汇率反弹;而当2006年美元再度走低之时,这类资金又很快抽逃货币市场,转向石油市场,刺激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新高。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2007年1月中旬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是2003年至2006年间接受石油出口国投资的最大单一国。2006年石油出口国的石油出口收入(即所谓的石油美元)预计从2002年的约3000亿美元升至约9680亿美元;而在2003年至2006年间石油出口国投入到美国资产的数额约为3140亿美元;占石油出口国在全球范围投资总额的1/4。 另外,美国国际金融研究所最新报告指出,中东石油美元正在回流,并且多数流向美国市场,有望形成新一轮全球投资热潮。报告认为,来自沙特阿拉伯等海外合作委员会成员的石油美元将在今后一到两年内给国际投资市场注入4500亿美元的资本,这笔巨资基本上会流向美国市场,并且其中大多数很可能进入证券市场。虽然海外合作委员会成员国最近一直在表示,要提高他们国家外汇储蓄中的欧元比重,但事实上,这些国家的多数大公司还是偏向持有美元。如俄罗斯央行过去几年虽由于石油价格上涨,外汇储备增加扩大,而美元仍占其外汇储备的65%。 记者:您如何看待当前国际石油价格仍处在高位?它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谭雅玲:高油价、弱美元表面上看似乎是投机力量在借题发挥,其实背后真正的操控者就是美国政府和经济调控当局以及机构力量。一方面,美国有美元报价体系的支持,有美国海内外机构的作用;有美国纽约石油市场的效应;有与石油生产国密切的关系。美国当局运用美元贬值,在本轮国际石油价格上涨风潮中,放弃平抑国际石油价格机会,甚至被外界观察认为是故意利用公布石油商业库存数据与对冲基金等投机资本相配合,刺激拉抬国际石油价格扩大上涨,及时出仓和补仓形成价格推波助澜作用,主旨在增加石油美元流动性,维持美元依存度,实现美元全面霸权,石油美元环流是石油期货市场和外汇市场态势的主线。美国“坐庄”石油价格是引起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美国充分运用自身影响力和主导性,以市场作用调侃市场、调侃价格、调侃技术、调侃心理。例如,在国际资本市场表现不佳、低利率和疲软股价中,美国将有实力的投资机构和投资者招募到国际石油市场,将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资金转移至石油市场。国际石油价格高企不仅吸引了国际汇市上的资金进入期货市场而对美元贬值产生助力,而且并没有导致美国因进口原油造成巨大损失,其中核心在于美元效应。因为美国的进口商能够运用期货市场对冲油价上涨的影响,相反美国还凭借金融优势在油价上涨中大赚了一把。如美国花旗银行在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前10天悄然进入欧洲美元市场,维持了110亿美元的空头头寸,大量对冲在石油价格上涨中做多原油期货做空美元。 记者:本月9至10日的G7会议上议题之一是“对冲基金在国际金融市场稳定性中的角色”,您认为国际石油价格的“炒作”与对冲基金有关吗? 谭雅玲:美国主导因素的石油价格“炒作”带动对冲基金兴风作浪。2000年以来,全球对冲基金公司的数量从3873家增加到7000家,其资产也从4800亿美元上升到8600亿美元,增幅达到300%,对冲基金年均收益率在10%以上。其中,欧美最大的6家石油公司流动资金创记录达到1380亿美元盈利,2005年全年为1080亿美元,短期各类基金持有原油期货总头寸最高达32.9%,对冲基金好仓数目与淡仓数目差距是18年最高,美国一家基金公司的能源类2006年回报率达到259%。如美国管理一只资产总值5亿美元的能源商品对冲基金,在看好国际石油价格50美元预期时,运用能源基金管理操作,致使2006年初至第三季度的回报率高达259%。但对冲基金的惨痛教训也来源于资源类与金融类产品的交错,美国基金Amaranth Advisors损失了高达60亿美元,约占其能源市场交易资产的1/3。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