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气候变化:科学政治化还是政治科学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5日 03:43 第一财经日报

  张灵鸽

  我们正在经历的这个暖冬,或许预示着“狼”真的来了。专家们近来争论的气候变暖问题,再次得到权威机构的确认。

  巴黎时间2月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了6年来首次更新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报告称,人类活动尤其是对化石能源的无节制使用,是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元凶,全球升温威胁就在眼前。报告预计,按目前进展趋势,在最坏的情况下,到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就可能陡升6.4摄氏度。

  气候变化问题,早在20年前就进入了国际社会的视野。由于工业革命以来,煤炭、石油等矿物

能源的大量开采和使用,使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大大增加,导致近100年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了30%,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加打破了地球在宇宙当中的吸热和散热的平衡状态。这就是备受关注的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问题。

  这个看来很“科学”的问题,自其亮相于国际社会的舞台,就一直处在政治较量的漩涡和经济利益的纷争之中。因为温室气体的问题具有全球的公共性,环境的公共性使得很多人都想尽可能多地使用,而不愿承担应有的责任。排放温室气体的大户,或者乘机游说政界抵制减排,或者加紧技术攻关,抢占清洁能源市场的先机。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联合国和国际社会进行了很大努力。1997年12月,《京都议定书》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尽管没有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加入,但全球多数国家减排温室气体的行动仍然轰轰烈烈地开始了。然而,世界风云如此变幻,从《京都议定书》时代到“后京都议定书”时代,不知会发生多少意料中和意料外的事。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至今没有批准《京都议定书》。由于执政党更迭等因素,美国的态度立场几经变化,从美国作为《京都议定书》的发起国之一,到怀疑气候变化的存在,认为减排不利于本国经济,再到质疑《京都议定书》本身的公平性和实施效果,让世界人民从鼓舞到失望,从失望到一再失望。

  2005年11月的蒙特利尔,云集了来自180多个国家的代表,商讨《京都议定书》的执行和后京都时代的对策。这些代表们刚离开不久,东道国的反对党赢得选举,几个月后,对于气候变化的问题陡然转向。不久前,加拿大新环境部长公开表示,难以完成《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指标。根据《京都议定书》的排污交易和清洁生产机制,完不成减排任务的发达国家可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合作完成减排。也就是说,本国不减排,花钱买指标,一样能完成减排任务。这样的举动让人不得不思考,究竟是完不成目标呢,还是不想完成?

  在政治较量和经济角逐中,气候变化本身却没有停止脚步,很多研究证明全球变暖在加速。不断有新的研究结果证实,气候变化的负面和灾难性影响比人们预计的要严重。

  科学家正在努力研究气候变化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危害程度和速度。当我们不再怀疑气候变化真伪时,希望同样也不怀疑减排温室气体意愿的真伪。然而,这个星球实在是太忙于政治和经济了,以至于搞不清楚气候变化是将科学问题政治化了,还是将政治问题科学化了,抑或是将政治和科学都折了个价钱,换算出了一个只计算现在不计算将来,只关心自己不关心他人的经济价值。(作者为美国环保协会项目经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