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中央银行家们的对话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8日 14:01 《财经》杂志网络版

  各国央行在国内的金融系统中扮演着最后贷款人(lender of the last resort)的角色,但谁是世界的央行?

  【网络版专稿/《财经》杂志特派记者 陈晋 发自瑞士达沃斯】1月27日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举行了一场中央银行家们的对话。来自中国的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表示,在应对全球经济不平衡中,世界不应当对中国货币政策施加过多压力。此外,与会者对近年来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在全球的活跃表现也表示一定程度的担忧。

  吴晓灵说,央行是否能够应对国际风险是十分重要的话题。她陈述了中国央行的多重任务:调整经济结构、保持经济稳定,建设有效的金融系统。吴晓灵在回答问题时,以“如履薄冰”来形容中国政府如何应对保持经济增长面临的挑战,“神仙皇帝也帮不了你”来形容投资者要对自己需承担的风险负责。

  面对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吴晓灵说,在当前全球经济不平衡,石油美元在金融市场上泛滥的情况下,一国的货币政策能起到的作用有限。世界不应当把希望寄托在一国的货币政策调整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当在提供稳定性和风险控制上起到更大作用。她说,面对经济失衡,中国不希望对别的国家施加压力,也不希望别人来说中国应该做什么。她呼吁各国设身处地地考虑其他国家的处境,在平等基础上交换意见。

  参会者均表示加强各国央行间的沟通与合作十分重要。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表示,每两月一次在瑞士巴塞尔举行的央行行长会议就是很好的沟通平台。

  各国央行在国内的金融系统中扮演着最后贷款人(lender of the last resort)的角色,但谁是世界的央行?以色列央行行长菲舍尔(Stanley Fischer)对此提出疑问。他认为,在美国霸权力量在逐渐削减的今天,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谁能够在金融危机中承担稳定世界金融系统的责任。但同时,菲舍尔也对这个全球系统的韧性表示信心。他举例说,在如朝鲜试爆核武器等政治风波面前,世界金融系统并未受多大影响。

  摩根大通银行董事长克罗切特(Andrew Crockett)对中央银行家们提出问题: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权投资基金是目前金融系统中最缺乏透明度的方面,但尚无有效的工具和方法衡量他们对金融系统的影响究竟多大。

  近年来,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权投资基金掌控的资金剧增,其空前的活跃性也成为世界金融流动性的重要体现。截至2006年,有大约14000亿美元的资金掌握在对冲基金手中。如何监管两者一直颇具争议。两者的投资人都是深谙游戏规则的金融界人士和机构投资者。以保护中小投资者为目标的政府监管未必适用。

  对《财经》有关监管者如何应对金融风险的问题,克罗切特回答说,更具干预性的监管未必是可行之计。他认为,监管应当来自投资者本身:“我们应当鼓励投资者更加苛刻,增加保证金限额,并且加强信息披露。”-

  更多报道请见专题【日报达沃斯】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