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塔塔们:印度的头象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7日 00:53 21世纪经济报道
华碧云 2006年10月,印度塔塔钢铁公司欲以80.4亿美元收购比其销售额大4倍的英国科鲁斯钢铁公司(Corus),消息一出, 轰动世界。虽然在巴西国民钢铁公司的竞价阻击下,目前未能如愿, 但印度跨国公司的抱负却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 据格兰特桑顿公司的研究,2006年印度企业境外收购266宗,金额为153亿美元,名列世界境外收购排行榜的第5位,仅次于西班牙、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印度企业的平均境外收购规模也从3年前每次1000万美元上升到4200万美元。同年印度的对外投资额也超过100亿美元。 财政部长奇丹巴拉姆说,“虽然与世界标准相比,印度对外投资数额比较小,但我认为这仅是一个开端。”目前,印度已有36个工业家族年产值在10亿美元以上,它们是印度跨国公司的主体。 成长三阶段 印度跨国公司的发展与政府的政策扶持有密切关系。独立后,印度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私营企业的发展从受限制走向自由化和全球化。 第一阶段为半封闭半管制时期,发展自给自足经济。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外汇紧缺,政府限制企业以现金对外投资。直到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能够跨国经营的只有比尔拉、塔塔、马法特拉尔等少数几个大工业家族。 艾迪泰雅·比尔拉依靠输出成套设备和技术,在东南亚和西亚建立了14家合营企业,被人们认为是“敢于跳入深水掀起波浪的人”。但就整体而言,印度的对外投资规模很小,称得上跨国公司的不过一两家。大部分投资分布在东南亚和非洲,主要部门为纺织、人造纤维、造纸、机械、油脂和食品加工等,小部分投在欧、美的餐饮、旅店和汽车零件等行业。此后的十几年中发展并不快。 第二阶段始自1991年的改革开放,印度经济向自由化和全球化过渡。政府取消了生产许可证制度并鼓励外国投资。1992-1993年度,国大党政府允许有条件的企业在外国发行股票和债券;取消企业以现金对外直接投资的限制,规定无需批准的对外投资限额为200万美元。此后,人民党政府放宽现金投资限额到400万美元。但这些松动都不能满足企业全球化的需要。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15个国家1997年资金外流所作比较,印度在限制资金外流的国家中居第二位。 在改革初期,虽然有一些企业开始跨国经营,但规模有限。到1995年底,印度的境外企业只有185家,投资额为22.2亿卢比。大部分对外投资集中在石油开采和信息技术部门,少量投资于制药。 第三阶段,经济全球化加快。《2000年外汇管理法》生效后,印度储备银行对境外投资限制大大放宽,允许印度公司对外股份投资和设立独资分公司的投资额上限达1亿美元。除银行和地产外,允许跨行业投资。现政府允许企业在境外投资额超过企业净财产的一倍;企业可以通过国内外金融机构融资。这些改革措施促进了企业跨国经营。 随着经济,特别是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信息技术、电信、石油化工、制药、钢铁、汽车和零件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印度跨国企业。近几年,商品类如汽车零件、能源、石油化工和钢铁的境外收购也成为热点,反映出印度制造业在外国投资和新技术的带动下日趋成熟。跨国经营的信心来自企业的工程技术诀窍、品牌和高超的管理水平。 2001-2002年度印度批准境外投资905项,协议额为30.256亿美元,实际投资额为9.749亿美元。2002-2003年度批准1029项,协议额为14.703亿美元, 实际投资8.4718亿美元。近3年实际投资分别为15亿美元、45亿美元和75亿美元。 跨国先锋 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硅谷的印度人与祖国的联系使印度企业捕捉到商机。由于信息技术主要靠智力,所需投资资金少而成为印度政府大力扶持的产业。印度软件和服务得以在西方市场上捷足先登,并很快上升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软件出口国。2006-2007年度印度信息产业产值(包括硬件)达478亿美元,占GDP的5.4%,其中软件和服务出口额达310亿美元。 大部分印度软件公司创始人来自中产阶级,他们以所受高等教育学到的技术知识或专业生涯作为智力资本,吸收国内外风险资金,通过不断创新,走上跨国经营的道路。它们把在境外收购对口企业作为企业发展的捷径。2006年印度企业在世界信息技术和相关服务部门的收购交易占印度境外收购交易总数的20%。印度学者Carol Upadhya称他们是新 “跨国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有阿齐姆·普雷姆吉(Azim Premji)、纳拉亚纳·穆尔萨(NR Narayana Murthy)、萨特亚姆计算机服务公司(Satyam Computer Services Ltd)董事长拉马林加·拉贾(Ramalinga Raju)、HCL公司的董事长希夫·纳达尔(Shiv Nadar)、电信企业家苏尼尔·米塔尔(Sunil Mittal)等。上世纪90年代,他们就已经在世界上收购了一些中小信息技术和服务公司。虽然外国员工平均年薪为10万美元,而印度员工平均年薪只有4万美元,从近期看收购并无丰厚的利润,但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和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 阿齐姆·普雷姆吉被视为“印度的比尔·盖茨”。2000年他是印度的首富,连续6年被列入《福布斯》10亿美元以上富豪名册,2006年以133 亿美元财产,居世界信息技术富豪的第6位和印度富人的第3位。他拥有维普罗技术公司84%的股份。该公司是印度第三大软件公司,其实力在于向客户提供终端对终端的整套服务解决软件、多种文化劳力和对业务流程质量的保证。它通过在国内外的164个服务中心、125个站和42个地区办公室为客户服务,在英美设立了全球指挥中心和网络运营中心。 该公司在收购在波士顿的Nervewire咨询公司后停顿了两年,但现在的收购节奏加快,自2005年12月至今,已收购6家公司:以4700万美元收购澳大利亚的NewLogic,以2800万美元收购美国的mPower,2006年2月以2000万美元收购美国的cMango,5月收购美国的Quantech,6月以5250万美元收购葡萄牙的Enabler Informatica和以4600万美元收购芬兰的Saraware。 维普罗技术公司把收购这些发展不快的小公司看成是“一串珍珠”。它们在被收购后推出维普罗的品牌产品,很快即实现了盈利。其首席战略官Sudip Nandy说,“以往在境外收购的公司价值在2000万美元到5500万美元。现在我们准备收购1亿美元到3亿美元的公司。我们有信心对它们进行有效的整合和进行协作。有1家符合条件收购1家,有5家符合条件收购5家。” 可见其气魄不凡。 纳拉亚纳·穆尔萨创办的信息系统技术公司(Infosys)在过去两年收入翻番,市值达260亿美元,列入纳斯达克非金融类股票前100名内。该公司居印度软件公司的第二位,在海外有30个办事处和研发中心,雇用来自33个国家的550名专业人员。2005-2006年度的软件和服务出口金额超过20亿美元。总经理S. Gopalakrishnan说,“现在打算进行更多的战略收购,希望收购年收入在1亿-2亿美元的当地公司,以便更快地扩大市场或进入特定的行业。公司在美、英已有稳定的市场,将增加在德、法、拉丁美洲、日本、南非和中东立足点,在中国的研发中心将扩大到2000人。” 一批正在上升的中上等信息技术公司也积极在境外投资,以获得新技术和扩大新的服务领域。HCL技术公司兼并德意志(Deutsche)银行的金融信息服务就是为了进入这一领域。i-flex、Polaris两家公司也积极地在世界寻找收购对象以适应银行客户扩大的需要。2006年11月,Hexaware 技术公司以3430万美元收购美国一家测试咨询公司FocusFrame。由于这次收购, 预计在3年内Hexaware的测试服务总收入将达1亿美元。它计划将FocusFrame在墨西哥的研发中心变成它的全球交付中心。 2004年以前,印度只有兰伯西药业公司一家跨国经营,到2005-2006年度已发展到18家。它们的子公司大都是在全球经营方式下建立起来的,收购投资额达15亿美元(6900亿卢比)。它们也在美国、欧洲、巴西、俄罗斯和中国直接投资设立工厂。2006年药品、医疗和生物技术占境外收购案的10.4%,居第二位。 从开展业务地理分布统计,兰伯西药业公司仍是印度最大的制药企业。其子公司遍布全球25个国家,其中在美国有5 家公司,其余在加拿大、巴西、秘鲁、中国、泰国、南非、葡萄牙、荷兰等国。2006年它兼并了南非的Be-Lab、比利时的Ethimed NV、罗马尼亚的Therapi、德国GSK的非专利药品公司和西班牙GSK Mundogen 非专利药品公司,收购金额达4亿美元。最近该公司着眼于在国外收购生物技术公司。总经理Malvinder Mohan Singh说,“我们之所以要在生物药品领域立足,是因为预期生物药品最终将取代化学药品。2007年前,我们将在这一领域获得战略地位。考虑到世界市场发展很快,加强生物药品研发对本公司具有完美的意义”。 瑞迪实验室有限公司在10个国家有投资,居第二位。2006年,它以6.43亿美元收购德国的Betapharma公司,以2.63亿美元收购了Docpharma公司,引起人们的关注。2005年该公司还以5900万美元收购了罗氏制药公司(Roche)在墨西哥的API公司。 在《福布斯》杂志所列亚洲200家10亿美元以下最佳公司中,印度有23家。巴拉特锻造公司是其中之一:它希望通过境外并购到2008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零件制造商。去年12月它兼并了中国第一汽车公司的一个处。在兼并FAW锻造公司后,它的汽车零件生产能力达60万吨,仅次于德国Thyssen Krupp零件公司,而居世界第二位。过去两年中, 公司在4个国家中进行了6次收购。现在世界重要市场,如北美、欧洲、中国都有它的据点。 大财团:以安巴尼与塔塔为例 安巴尼(Ambani)财团在上世纪 90年代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战略从以国内市场为主转向积极拓展国外市场。创始人迪鲁巴伊·安巴尼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使财团像火箭般地腾飞,在印度财团中夺冠。他于2002年7月6日去世,生前在化纤、石油化工、石油提炼、石油开采、电信、电力、金融服务、对外贸易、生命科学等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他的两个儿子穆克希( Mukesh)与安尼尔(Anil)分家,根据上市公司市场资本化计算,穆克希拥有3家上市公司:信实工业公司(Reliance Industries)、印度石油化工公司(IRPL) 和信实工业基础设施公司(Reliance Industrial Infrastructure Ltd)。2006年10月15日市值共计20400亿卢比,稳居印度财团第一位。个人净财产为7400亿卢比。安尼尔拥有4家上市公司:信实通信(Reliance Communications), 信实资金(Reliance CapitaL),信实天然资源( Reliance Natural Resources Ltd) 和信实能源(Reliance Energy),同日市值共计10850亿卢比,居印度财团第5位。其净财产为6500亿卢比。以个人财富排列,兄、弟居印度富人第一、二位。 穆克希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炼油、石油化工、化纤、储存、零售、码头、特区建设各个环节都有很强的实力,创造了印度私营企业在国外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的历史。在石油价格狂涨的形势下,资产在两年内就翻了一番。信实工业公司是印度最大的私营公司,在古吉拉特邦的贾姆拉格尔(Jamnagar)的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能力为年产3300万吨,位居世界前列。它在孟加拉湾拥有两个大天然气田,2008年6月投产后,日产预计为8800万立方米,相当于45万桶石油当量。摩根士丹利公司估计该气田资产价值为99亿美元。另外,在奥里萨邦有6处发现天然气,藏量为8.2万亿立方英尺,2009年可向加尔各答输气。 信实工业公司更大的目标是从国外获取石油和天然气来源:它在也门深海第九区有20%的开采权,最近又获得该国陆上34地块和37地块的勘探权。它还在阿曼的一个深海区进行勘探,并寻求从卡塔尔、伊朗、沙特阿拉伯、非洲、拉丁美洲和澳大利亚获得勘探和开采的机会。目前, 该公司计划收购苏格兰的北海石油公司。 安尼尔的电信、电力、金融公司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每天服务的客户有5000万人。信实通讯公司拥有8.8万公里光缆,连接全国115个城市。它以2.11亿美元收购法国电信公司(FLAG Telecom),拥有国际海底光缆65000公里,连接美国、欧洲、中东和东南亚 。它的三条宽带网络:一条从印度经尼泊尔至中国,一条通过海底电缆连接亚洲和美国,一条延长Falcon电缆从马尔代夫至东非,三条线价值10亿美元。信实资金公司计划收购瑞士一家外汇贸易公司Travelmate Services (India) Pvt Ltd. 塔塔是印度最老的财团,但充满活力。它拥有96家公司,员工20万余人。2005年总收入为219亿美元,市值492亿美元,以塔塔钢铁公司(Tata Iron and Steel Company Limited)、塔塔汽车公司(Tata Motors)和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Limited)为三大支柱。经营范围涵盖原材料、机械(包括汽车、机械产品和机械服务)、能源、化工、消费品、计算机、电信和服务(包括旅馆和房地产、金融、海外活动和其它业务)。各公司统一使用的“塔塔品牌”早已打响世界。 在世界钢铁大王英籍印度人L.N.米塔尔以343亿美元收购阿赛洛公司后,塔塔采取了巩固钢铁公司控制权的措施。在境外收购大钢铁公司是措施之一。首脑拉坦·塔塔试图把塔塔钢厂的世界最低成本竞争优势和科鲁斯钢厂的高附加值产品以及它在汽车、建筑及包装钢材市场的强大地位相结合,创造大钢厂的垂直整合。即使这次收购失败,其境外收购战略不会改变。 近几年来,塔塔财团各公司境外收购活动频繁: 1.塔塔钢铁公司,印度最大的私营钢铁公司,目前年产钢480万吨,到2010年生产能力将扩大到1000万吨。在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和澳大利亚收购钢厂,在斯里兰卡收购钢丝厂。其中收购额较大的是:2004年8月以4.86亿美元收购新加坡的Natsteel公司,2005年12月以4.04亿美元收购马来西亚世纪钢铁公司(Millennium Steel)。 2.塔塔咨询服务公司,印度最大的软件服务公司,在低成本国家如中国、巴西和乌拉圭建立了开发中心。2005年10月收购悉尼的FNS,11月以2300万美元收购智利外包公司Comicorn。它的下属公司VSNL 于2005年7月以2.39亿美元收购Teleglobe International,以1.5亿美元收购Tyco Global Network。 2006年塔塔咨询服务公司以1.05亿瑞士法郎(约合8030万美元)收购瑞士软件服务公司TKS-Teknsoft。这家公司在欧洲经营状况良好。 3.塔塔汽车公司,印度最大的商用汽车公司。2004年它以1.2亿美元收购韩国大宇公司(Daewoo Motors)的重型商用车厂,2005年又在西班牙一家巴士制造和设计公司(Hispano Carrocera S.A)中获得21%的股份,该公司占西班牙巴士市场的25%,还向其它国家出口。另外,塔塔汽车零件公司(Tata Auto Comp (TACO))兼并了德国Wundsch Weidinger汽车零件公司。 4.塔塔茶叶公司,在2000年以187亿卢比收购英国的Tetley茶叶公司,2005年10月以3200万美元收购英国Good Earth Corp。2006年8月,以6.77亿美元收购美国Glaceau (Energy Brands)。它还通过子公司Tetley买下南非茶叶公司Joekels33%的股份。子公司塔塔咖啡公司在2006年6月以2.2亿美元收购在美国的8点钟咖啡公司(Eight'O clock coffee company)。 5.塔塔化学公司在2005年12月以50.8亿卢比购得英国Brunner Mond 集团63%的股份,以16.6亿卢比收购摩洛哥Indo-Maroc Phosphore公司。 6.塔塔技术公司于2005年10月以9100万美元收购英国INCAT International公司。 拉坦·塔塔在回答《纽约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财团的下一步是向更远的地区,向非洲、东亚和拉美发展,现在看好越南、印度尼西亚、南非、巴西、阿根廷和乌拉圭。我们将创造塔塔在这些市场存在的感觉,因为塔塔品牌产品早已适应它们的需要。” 跨国经营前景 早在实行经济改革之初,印度工业联合会就提出,印度仅有一个塔塔和一个比尔拉是不够的,到2000年印度要有100家跨国公司。这个目标虽未达到,但印度跨国公司的发展已在世界上产生巨大影响。它们正在带动印度经济向前发展,并被视为印度经济崛起的积极因素。 与中国相比,印度经济开放度比中国低,但印度私营企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却超过中国企业。这是因为,印度政府对企业的支持主要反映在政策变化及时,并不干涉企业自主经营。印度私营大企业比国营企业在体制上更适应自由竞争机制。它们的决策果断,运营灵活。为了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很多企业不惜重金聘请欧美专家为企业设计未来和改善企业管理。另一方面,印度企业筹资渠道主要靠股票市场,业绩好,吸收股民资金越多,形成了良性循环。而中国的证券市场长期低迷,直到最近才有转机。 此外,同中国或巴西的企业相比,印度企业在跨国经营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这种优势除了体现在印度和欧美国家在语言、文化方面接近外,还同印度精英遍布欧美企业有关。欧洲和北美分别占印度境外收购的42%和24%足以说明这一背景。 印度跨国公司的行业分布是不平衡的,在软件、制药等科技含量比较高的新经济领域跨国企业比较多。除因外资流入多外,也由于它们重视创新和研究开发,因而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传统制造业因为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比较少,发展缓慢,有竞争力的印度跨国公司比较少。 总体上印度制造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低于中国。印度政府已经看到问题所在,提出重振制造业的口号,印度也要成为“世界制造基地”。可以预期随着未来印度制造业的发展还将涌现更多的跨国企业。 无疑,刚刚起步的印度跨国公司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实力上有很大的差距,有的还主要依靠世界大跨国公司分包合同而发展,有其脆弱的一面。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印度又有人才优势,它们将沿着跨国经营的道路走下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增加财富。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