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东亚峰会找到了可做的事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0日 01:30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梁强

  代表全球近一半人口和五分之一贸易额的16个国家的首脑,第二次围坐在了一起。

  能源等功能性领域的合作得到本次东亚峰会的重视,这释放出一个清晰的信息,东亚区域合作将继续在不同框架下,寻求多层次、多结构的务实性合作。

  由此,在被称为东方“最接近天堂”的旅游胜地宿务,东亚共同体实现了从梦想到落地的关键性一步。

  比五国能源会议更务实

  本次峰会最大的一个亮点,是签署了有关东亚能源安全的《宿务宣言》。中国驻菲使馆的一位人士《财经时报》透露,宣言是以中国的建议为主要蓝本,内容包括:确保东亚地区的能源安全;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扩大可再生能源体系以减少对常规能源的依赖;建立更具竞争力的国际能源市场等。

  相比于刚刚结束的五大能源消费国北京会议,《宿务宣言》显然更加务实。中国社科院亚太所所长张蕴岭在接受《财经时报》专访时指出,宣言秉承了能源消费国协调合作、加强能源安全保障的精神,但其重点在于为未来做准备,开发新能源供给,协调节能技术。

  张蕴岭认为,相比于一些媒体提出的“东亚能源消费国共同体”的设想,这才是东亚能源合作最可能实现的领域。张是10+3经济部长领导人会议直接隶属的联合专家组组长,由他最早倡议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变成了现实。

  告别空谈

  张蕴岭告诉《财经时报》,从《宿务宣言》及峰会的联合声明来看,本次会议释放出的清晰信息是:东亚区域合作将继续在不同框架下,寻求多层次、多结构的务实性合作。东亚峰会也从战略问题落实到功能性的领域;能源、教育、反恐、防止禽流感、旅游等共同关注的议题得到重视,说明峰会领导人对于有分工、有协调的务实发展的方式予以认可,因为这样才能使东亚峰会有内容,而不是一个“空谈俱乐部”。

  但张蕴岭同时认为,东亚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走向统一的共同体。由于地区大国之间的利益诉求和战略目标的差异,在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什么样的区域合作机制以及什么样的发展目标这些大的问题上仍充满了争论。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不能在这些大方向上达成共识,不能明确具体目标,那就一定要走功能性、领域性合作的道路。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找到整合点,找到可做的事,而不是空谈,或纠缠于对主导权的争夺。

  争相搭车

  1月14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和东盟领导人出席了《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协议》签字仪式,这是中国和东盟在2004年签订《货物贸易协定》以来,第二次签订有关经济贸易的双边协议。

  温家宝和东盟10国领导人都对协议予以高度赞扬,并表示将争取于2010年如期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2005年7月正式启动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降税进程后,双方贸易合作进入了全面深入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和东盟去年的双边贸易额超过1600亿美元,比2005年增加了23%,是1991年的16倍多。目前,中国已成为东盟的第四大贸易伙伴。

  即将成形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将涵盖18亿人口,总GDP超过两万亿美元。

  急于在亚洲扩展贸易的日本、韩国和印度在本次峰会上也分别与东盟举行了双边会议。

  东盟-印度领导人峰会宣布,东盟支持印度与东盟签署自由贸易协议。韩国在今年5月已经和东盟签署了《货物贸易协定》,双方的自由贸易区可望在2014年建立。日本则采取发达国家一贯的策略,先与东盟内部各主要经济体进行双边FTA谈判,预计明年将开始与整个东盟的FTA谈判。

  另外,在本次峰会前举行的东盟国家领导人会议上,东盟正式达成协议,在成员国间下调关税,力争在2015年前提前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

  亚洲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努力,充分体现出它们力图在世贸组织之外推进自由贸易的决心。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05年环太平洋自由贸易区内的贸易额差不多占了全球总额的一半。如果东盟与中日韩,以及印度和大洋洲地区合为一体,将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圈,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东亚共同体:梦想10+?

  作为东亚共同体设想的提出者,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最初只是想建立一个东亚地区的联合,以抗衡美国在这一地区的经济影响。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东盟邀请三个地区经济强国中日韩作为主要对话伙伴,从此形成了10+3机制。

  但是,在东亚峰会的酝酿过程中,一些成员国建议将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也包括进去。这三个国家的亲美立场在本地区众所周知。

  因此,当2005年12月首届东亚峰会终于在吉隆坡举行时,首倡者马哈蒂尔却对会议严辞批评,指责峰会变质,质疑其为什么不接受位于东亚的俄罗斯和朝鲜,反而接受大洋洲的澳新作为成员国。再加上当时的中日关系、日本与中、印不同的立场,都使得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梦想充满了阴影。

  在东亚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后,有学者又提出,如果东亚峰会把重点放到讨论贸易上的话,它最后的结果会不会为建立一个东亚经济共同体提供一个框架,甚至最终照搬欧盟的模式,成为东亚共同体的前身呢?

  对此,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国防与战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唐世平认为,任何朝这个目标的努力都将是非常缓慢的,因为东亚缺少欧盟成员国那种互信,在经济上也是强弱分明,不像欧盟国家那样相对平均。

  《财经时报》了解到,张蕴岭领导13个国家的职能部门于去年9月就已经完成了东亚自由贸易区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且在此次宿务峰会上正式提交各国领导人讨论。由于张蕴岭的关系,这项报告也被称为“中国方案”,其实质是以10+3为主,逐渐扩大到其它国家实现东亚自由贸易区。

  但日本已经提出了与“中国方案”截然相反的“全面经济伙伴协定”(CEPA),该方案意味着东亚峰会的16个成员国之间同时展开FTA谈判,因此也被称为“10+6”渠道。

  对于何种方案更适合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张蕴岭不愿多谈,他用了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东亚当前的自由贸易谈判,“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最终将是10加几?张蕴岭认为,“相信将由时间决定。”

  链接:10+?

  10+1:东盟10国+中国

  10+3:东盟10国+中国、日本、韩国

  10+6:东盟10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

  东盟10国,包括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文莱、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