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乌效仿欲俄罗斯施新政 三千华商日子不好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 09:54 法制日报

  俄罗斯颁布新法 乌效仿欲施新政

  乌克兰三千华商日子不好过

  环球聚焦

  乌克兰与俄罗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人形象地说,俄罗斯感冒,乌克兰就会打喷嚏。根据俄罗斯政府863号决定和俄国家

  杜马2006年12月22日通过的《零售市场工作组织法》的相关规定,在俄十多万从事零售商业的中国商人将受到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正在迅速波及到近邻乌克兰。

  据初步估计,在乌约有3万华人,华商约占其中的1/10,约3000人。在乌克兰日用消费品市场,中国的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本报驻乌克兰记者通过实地采访了解到,受俄罗斯调整法律环境的影响,乌克兰也在相应调整和规范外国人经商的法律,在乌华商因此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本报驻乌克兰记者 朱冬传

  在乌华商营商环境骤紧

  根据俄罗斯政府863号决定和俄国家杜马2006年12月22日通过了《零售市场工作组织法》,俄罗斯零售领域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重组。根据新法,俄将逐步关闭全国115个规模比较大的露天市场,俄公民在零售市场占有的摊位不得低于20%,食品市场摊位占有率至少达到50%。这将导致包括十多万中国商人在内的数以百万计的从事零售商业的外国人陷入困境。

  与俄罗斯在经济上息息相关的乌克兰,在乌华商经营状况也迅速受到影响。“去年年底,乌克兰服装生意太不好做了,一个是气候反常,入冬以来,未曾下过一场大雪,借着冬天的光景,中国的好多商品都可以卖个好价钱,长统皮靴、皮衣、牛仔裤等都是抢手货。他们购物过节,我们赚钱‘过年’。另一个是受俄罗斯规范零售业立法影响,中国商人在俄罗斯处境受限,在一定程度上已波及到乌克兰”。2006年12月25日,来自东北的商人李先生向记者介绍说。

  1993年开始,李先生就来到乌克兰基辅,后来就在基辅左岸一个中国服装商城租了个摊位,专做服装生意,“天气太暖和了,大家买得少了,加上乌克兰即将入世,一些法规越来越‘全乎’,进货渠道的成本提高,俄罗斯外部环境的影响,生意不好做了。以前销售10元有3元的利润,现在只剩下1元。”他叹了一口气补充说。

  与商品滞销相反,经营成本则不断提高,一个约2平方米摊位租金每月约300美金“雷打不动”,你嫌贵,它还是“香饽饽”,等着“替补”还排着队呢。房租是每月上涨的,当地物价是上浮的,“涨”是“铁定了的”。他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另一位陈女士说,“近几天,位于列别茨卡娅地铁站的恒通市场,在2006年底仅一个月内就受到过三次突击检查,收走了几十本护照。罚了数十家中国人摊位的款,一般为100至200格里夫纳(约40美元),现在大家的心情都挺紧张,一方面怕库存的货物手续不全被查抄,另一方面又怕居住手续有问题,左右为难,真不知咋办好。”李先生说也有朋友劝自己把摊位过户到乌克兰人的名下,但其中的风险也是比较大,“真出了问题,到时候吃亏,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手续不规范导致利益受损

  邓先生在敖德萨经商多年,据他介绍说,在乌克兰的华商处境,同华商这些年法制观念淡薄、经营不规范有一定的联系,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货物手续不合法。中国商人向乌海关指定的一些清关公司缴纳一定费用后,即可顺利通关、提货。由于没有报关单,经营的商品无法进入商品流通主渠道。货物来源不明,违法上市;“游击战”式销售方式。在这种销售模式下,所得资金无法存入银行或合法汇出。只能冒险借助当地地下钱庄以保证资金链的运作。风险不言而喻;居留身份问题。现在乌克兰的中国商人大多是在苏联解体后,以旅游、学习、商务考察等合法身份入境、用不同手段、渠道方式方法申办绿卡、劳动卡,从事商业经营等各种经济活动。但随着乌法律的健全,乌境内的外国人必须持有与其从事活动相符的签证,而许多中国商人的居留身份因此就成了非法。

  华商正规化经营乃大势所趋

  现在乌克兰的政治经济改革及法制建设正进入一个新阶段。《外国人居留登记法》、《劳动许可法》、《农贸市场组织法》、《关税法》等大量法规相继出台和不断修正。市场经济秩序在不断严格,管理不断规范。正是在这种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商人感到经营环境和条件比以前“严苛”了。

  乌克兰正在加快加入世贸组织的进程,未来5年内符合国际市场游戏规则的立法制度可望建立,规范化的市场环境会逐步形成。中国商人应把眼光放长远些,抓住机遇,走品牌经营战略,抢占滩头,巩固阵地,扩大市场份额,以适应乌入世后的新环境,获取更大的利润。

  首先,在乌克兰的中国商人应尽快解决身份问题,只有身份合法了,生意才能正规注册,才能名正言顺办公司,理直气壮搞经营,遵纪守法做买卖。

  第二,要合法经营,照章纳税,现有些中国商号已开始利用当地资源,雇请律师服务,使自己的经营更规范。

  第三,在当地找可靠的合作伙伴,“借鸡生蛋”。

  第四,通过其他渠道开拓其他海外市场,以规避某一国市场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有些商人开始准备再次迂回转进东欧国家。

  第五,适当调整经营方式和发展方向,从贸易型企业逐步向生产型过渡,把生意做大、做强、做深。目前中国的华为电信、中兴通讯、中国石油等大企业相继在近几年也开始打入乌克兰市场,他们的“入乌”将会提升“中国制造”的品牌形象,并将带动在乌华商经营模式的改变。

  本报基辅1月18日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