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利率趋向平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 13:25 金时网·金融时报 | |||||||||
主持人:本报记者 袁蓉君 特邀嘉宾:美国摩根大通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 龚方雄 又到了岁末盘点的时候。毫无疑问,过去一年全球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无论是美联储在连续加息17次以后的首次按兵不动,还是日本央行在时隔近6年
主持人:请简单概括一下今年全球货币政策的特点。 龚方雄:美联储适时地暂停加息是2006年全球货币政策中的一个最大特点。其暂停加息的时间点把握得比较好,选择在今年年中,而且时机掌握得也很好,把握了下半年美国经济放缓的趋势和通胀不构成威胁这一情况。 主持人:美联储在全球主要央行中最早开始提高利率,今年它又率先暂停加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本轮升息周期很有可能就此结束。这是否意味着美联储将带动全球利率掉头向下? 龚方雄:我认为,美联储从2004年6月底启动的本轮加息周期已经结束。在这种情况下,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会继续向着“软着陆”的方向迈进。同时,鉴于经济放缓,美国的通胀压力不复存在,这为明年全球经济的平稳发展奠定了一个好的利率环境。 明年全球利率应该呈现出平稳的态势,静待美国经济实现软着陆。即使要加息,也是很温和的。美国以外的地区,如欧盟、日本、新兴市场整体增长还会比较强势。这是因为在美国庞大的经济体增速趋缓的情况下,美联储按兵不动限制了其他央行加息的空间。 根据摩根大通的预测,一旦美国经济稳定下来,美联储将重新开始加息,到明年年底将加息1-2次,联邦基金利率最高可从5.25%上升到5.75%,欧元区将加息2-3次,日本则会加1-2次。不过,我个人认为,只要通货膨胀不受到其他不可预测因素如油价大涨的影响,美联储重新加息的可能性就不会太大。 主持人:自日本央行今年7月14日将利率提高到0.25%以来,一直未采取任何行动。上周,在结束了本年度的最后一次货币政策会议之后,日本央行行长福井俊彦称将等待更多的经济数据出台。根据目前的情况,多数经济学家和市场人士预计日本央行在明年1月份加息的可能性较大。您对此有何看法? 龚方雄:由于日本的经济复苏受外部环境尤其是美国的影响很大,日本央行对加息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是很恰当的。今年7月份日本首次加息只是结束零利率政策的一个标志,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其实并不大。即使明年日本央行会上调利率,幅度也会非常温和。至于央行是否会在1月份采取行动,我认为这主要取决于美国的经济数据。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公布的数据整体上偏软,没有为日本央行再次加息提供充足的理由。实际上,这也是日本央行行长在最近一次货币政策会议后阐述的主要观点,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加息。 主持人:今年大部分时间,中国消费物价上涨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尽管如此,为了抑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贷款增速,中国人民银行还是采取了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您对明年中国的通胀前景和货币政策走向有什么看法? 龚方雄:根据生产物价指数及采购经理人的定价数据来判断,生产原料成本数月来持续放缓似乎意味着消费物价近期内将保持稳定。但另一方面,政府即将放宽能源和资源价格的管制,使消费物价下跌空间有限。人民币加快升值步伐将有助于控制通胀,为政府进一步实施国内价格改革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制造业投资放缓的实现,将缓解中期内众多制造性消费品生产过剩的忧虑,有助于提高生产商的定价能力。总的来说,摩根大通预计2007年中国的通胀将保持稳定,消费物价指数仅有轻微上升压力。 近期数据显示,中国实际经济增长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生产自第三季度以来稳步放缓,消费物价指数的上升幅度仍保持于较低水平。这正是政府乐于接受的数据,同时也进一步缓解了经济过热的忧虑。因此,近期加息的可能性已有所降低,2007年第一季度基准存贷利率上调27基点的可能性为2/3。 目前中国整体货币环境仍然相对宽松,货币供应增长已经回升。1至10月份的M2货币供应按年增长17.1%,超出预期。因此,我们仍然认为,人民银行有必要进行货币政策正常化并收紧金融系统内的流动资金。近期内,人民银行似乎将上调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比率作为控制流动资金的有效工具。预计未来两个月内,法定准备金比率将再次提高50基点,在2007年年底之前,法定准备金比率还将至少上调3次,每次的升幅为50基点,届时法定准备金比率将达11%。 主持人:流动性泛滥是全球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世界主要央行都相继采取了紧缩措施以后,这一问题是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龚方雄:全球流动性仍然非常充裕,原因是在过去二三十年中全球利率水平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没有通胀。今后,流动性泛滥在各个国家还将继续存在,这一方面有利于经济的“软着陆”,另一方面也会继续让全球资产保持升值态势。 主持人:说到资产价格,近年来中国部分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今年股市也牛气冲天,这两天股指连创新高。然而,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都是传统意义上的通货膨胀---消费者价格指数,均不包括资产价格。央行是否应该同时也关注资产价格? 龚方雄:资产升值是中国在流动性过剩状况下所面临的各种选择中最理想的一种。整体流动性过剩可能出现两种现象,一是造成消费者价格角度的通货膨胀。不过,由于中国的产能充足,消费者价格不太可能出现大幅上涨;二是过度投资形成过剩产能,给经济造成通缩压力。所以在中国,让过剩的流动性进入房地产市场或股市从政策角度来说是相对理想的情况。同时,这也有利于银行体系。中国储蓄规模过大使银行总有贷款的冲动,最近不少资金流入股市使居民存款有所下降,这可以抑制银行贷款冲动。而且,存款下降还将减少银行未贷出去的存款的利息支出,从而改善边际利润。当然,资产升值的条件是要有基本面的支持。今年中国整体的经济增长质量不错,企业的盈利也处在加速反弹和改善的过程中,股市大涨具有基本面的配合。 货币政策制定者当然要关注资产价格,但主要应看是否有泡沫出现,只要股市、房市的成长基本能够反映基本面因素,央行就不需要太关注。资产价格的上涨有利于经济的良性发展,而且,中国的间接融资规模一直高于直接融资,股市良性发展对融资结构的转换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股市配合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又支持股市的向上发展,这是很好的一个循环。 主持人:世界不少地区的中央银行都采取了通胀目标制,如欧洲央行、加拿大央行、英格兰银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力主采纳这一制度。不过,最近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已明确表示中国不采用通胀目标制,您对此有何评论? 龚方雄:目前中国采用通胀目标制的环境不成熟。实行该制度的一个最基本条件是央行具有完全的独立性,在缺乏独立性的情况下,通胀目标制无法运作。因为方方面面对货币政策都具有影响,如何去关注惟一的通胀目标呢?这不太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