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明”在美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2日 09:42 中国经营报

  相关

  意识到尤努斯小额信贷模式的成功,许多美国机构和企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开始尝试“格拉明”信贷模式。

  不过,由于经济模式和社会文化的不同,“格拉明”信贷模式在美国的推广并非一帆风顺。

  教训:经济模式不同

  位于芝加哥的“女性独立经营项目”是美国最早开始尝试小额信贷模式的机构之一,成立于1986年。截至1995年,该机构向超过300家个人经营户提供了近100万美元贷款,并对大约5000名妇女提供商业咨询。接受贷款者多为依靠社会福利的单身、低收入女性。

  负责监督这个项目的玛丽·霍夫顿说,虽然项目开展以来“发现了许多一年多赚数千美元的业务经营方式”,但小额信贷提供者却还难以总结出一种系统的、可以维持自身经营的方式,同时可以帮助低收入的美国居民转变为成功商业人士。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种情况主要归因于美国和孟加拉国经济模式的不同。孟加拉国是个有着长期自给自足经济传统的国家,居民通过自主经营维持生计。大米、纱布、陶瓷……专于哪一行,他们就会自动进入这一行业。

  而在美国,超过90%的人都是“为别人打工”。那些低收入者如果希望通过自主经营改善生活,他们往往需要培训、技术支持,更重要的是,获得的小额信贷必须达到特定商业领域的准入门槛。

  正是基于培训成本高昂、贷款发放数量少,美国的小额贷款业务很少能维持收支平衡,而且只有少数几家贷款发放者能够拥有上百名客户。

  成功:调整信贷对象

  不过,也不是所有“格拉明”信贷模式都在美国遭遇“水土不服”,位于麻萨诸塞州剑桥的小额信贷企业“运营资本”就是一个例外。

  “运营资本”的创立者杰弗里·阿什此前在南美、非洲以及亚洲多国的小额信贷企业工作过,1990年创立了“运营资本”,专门向低收入者提供信贷、培训等。

  值得一提的是,阿什没有完全照搬尤努斯的做法,而是把提供小额信贷的目标人群从“最低收入者”转向“企业界低收入者”,即那些已经拥有工作、具有一定收入,但还是缺乏其他小额融资渠道的美国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阿什和尤努斯的做法仍然具有共通之处。那就是,并不盲目地把目标盯向穷人,并不是努力推动他们改变生活;而是从经济规律的角度,“投资”那些具有企业家潜质的穷人,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能力主动改变生活。

  创立5年后,“运营资本”共向1100多人发放了150万美元小额贷款,额度从500美元到5000美元不等,还款率达到令人满意的98%。此后,阿什开始计划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把自己的运营模式推广到其他美国城市,这样他的运营成本得以降低;与此同时,阿什还寻找其他增加收益的方案,比如把信贷最高额度提至1万美元、向加盟商收取费用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