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医药门”与艰难地“走出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8日 17:02 中国经营报

  10月上旬在巴黎举办的世界制药原料展览会上,全球第三大制药公司萨诺菲·阿凡蒂集团指控中国3家参展企业展览、交易的减肥药侵犯了其专利权,6名涉案的中国参展人员被带走进行司法调查,同时面临被指控的风险。中国商务部、驻法国大使馆等部门也随即展开了一场尴尬的跨国拯救行动。

  巴黎“医药门”事件不仅在中国医药界引起了巨大的振动,更主要的是再次引起了各界对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关注,和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法律风险的深层忧虑。法律意识淡薄而善于在中国残缺的法治环境下腾挪跌宕,伸缩自如的中国企业,一旦走出国门便遭遇“刚性”的法律体系和司法机构,在海外屡遭诉讼的尴尬事实已经透视出中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淡薄和中国企业法律风险评估体系的缺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制药行业一直是以仿制为主发展起来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很少,企业争相模仿,缺乏创新和自主开发的意识。统计表明,近20年中国生产的药品97%以上是仿制的。以仿制为主要发展动力的我国药企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面临着“囚徒困境”:一方面,在仿制的模式下,我国制药企业普遍缺乏专利保护意识。如我国在医药领域少有的重大发明——青蒿素和维生素C 两步发酵法制备技术因为缺乏保护意识而廉价卖给国外,最终损失惨重;另外一方面,我国医药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极其恶劣,国家对侵权行为的打击不力成为阻碍企业申请专利的最大瓶颈。很多企业宁愿采取“私力救济”的“秘方”保护手段,而不敢冒险申请专利。即使在我国传统的中药领域,向国外申请专利保护的也很少,加入世贸组织前向国外申请专利的数量仅占国内申请数量的0.35%。

  在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以后,根据WTO的有关协议,我国要落实对100多个成员方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有迹象显示,国际社会针对中国的一场知识产权风暴正蠢蠢欲动。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医药行业所面临的困境将更为艰难,知识产权渐渐成为不可避免的焦点问题。虽然目前这起侵权案还没有最后定论,但就事后3家涉案企业表现出来的茫然失措和当天参展的国内医药企业全部“弃柜”的情形,其淡薄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已经显露无遗。他们此前并不知道自己参展的产品会侵犯萨诺菲·阿凡蒂集团的专利权,在自己的医药代表被扣押后,他们向上游的国内制药企业调查的时候才知道,这些

减肥药只能在欧盟以外的国家销售。

  在发达国家,制药行业是实行知识产权制度最成功的行业。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曼斯菲尔德经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如果没有专利保护,60%的新药就不会被发明出来。发达国家不仅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企业的法律意识也很强。一些国家的制药企业,大都设有专门的专利工作机构,通常由专利代理人和专利律师来承担。例如著名的美国制药企业默克公司设有知识产权部,拥有大批专利律师和几十名专利代理人;辉瑞公司设有专利法律部,其中专利部有数十名专利律师。而在我国,这方面的专门人才可以说是寥寥无几,设置有这些部门的企业也屈指可数。

  巴黎“医药门”事件给所有中国医药企业“走出国门”敲响了知识产权保护的警钟,同时,从另一个侧面也透视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急需增强法律风险意识。不同的国际环境、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会引出不同的法律风险,中国企业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面临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个时空的转换。在国内得心应手的行为,一旦走向国际,面临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中国企业就措手不及。中国人寿、联想、

中航油等遭遇的一系列海外诉讼都说明了这一点。据路伟律师事务所的报告显示,中国法律风险防范的费用支出仅是发达国家企业的1/50,这样的数据换来的就是“医药门”的尴尬拯救行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