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谢国忠:东南亚高通胀推动货币走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9日 15:23 财经时报

  东南亚的宏观政策空间更小,要治理通胀必须在货币升值手段和利率手段两者之间选择其一,现在看来会选择货币升值

  由于东南亚经济体不愿提高利率、不愿面对疲弱的国内需求,因此它们可能会借助货币升值来解决通胀问题。而东北亚经济体没有这方面的动机,因为它的通胀率很低。因此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东南亚的货币表现可能会强于东北亚的货币。

  大规模的美国经常账户赤字,支撑了那些发展中经济体的货币。发展中经济体由此获得更大空间,可以自由决定到底是用利率手段还是货币手段来应付通胀问题。如果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下降了,那么货币作为一种通胀治理工具就无法起作用。此时就必须以利率手段代替货币手段,调高利率。

  亚洲通胀率呈现南北差异

  通胀似乎同温度成正比。一个经济体越是靠南,它面临的通胀就可能越高。东南亚国家加上印度的通胀率,比除日本外的东北亚国家高出五个百分点。这个差距在过去五年里基本上没什么改变。

  以传统智识,似乎无法对此作出解释。

  (1)增长可能不是原因。在过去几年里,南部的增长并不比北部快;(2)储蓄不足可能也不是原因。马来西亚的经常账户盈余在该地区排名第二。韩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很低,现在已经处于赤字状态。

  (3)投资水平似乎可以解释,但它的说服力不够。泰国的投资水平与韩国相当。

  (4)货币疲软也不是原因。南部的货币未曾弱于北部。

  就定义而言,一个经济体若是容易发生通胀,就意味着它的供给对需求变化的反应有些慢。要对南北部之间的通胀率差异做出解释,市场结构可能比宏观因素更为重要。提高竞争的措施可能比宏观措施更能有效地拉低这些国家的通胀。

  当然,通胀离不开相应的货币调节。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个容易出现通胀的经济体,需要一个更高的实际利率水平来维持价格稳定。自2000年以来,在南部的实际利率水平和北部相当的情况下,南部并没有控制住通胀。这看来意味着,南部要抑制通胀,就必须提高其实际利率。

  强货币代替加息

  货币当局看来已经发现,可以将货币升值作为应付通胀的一个替代手段。这个发现是有意义的,至少在短期内如此。尽管这些经济体的出口都很好,但内需明显疲弱,尤其是印尼和泰国。因此,以货币升值来代替加息是有意义的。

  外部均衡状况看来是支持货币升值的。所有国家都仍在积累外汇储备。从技术角度而言,只要它们停止买进美元,其货币就会升值。有些国家的经常账户余额非常高,比如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短期而言它们可以根据本国意愿将货币放在任何地方。

  印尼、菲律宾和泰国的外部均衡状况正在迅速改善,这种改善的原因,部分归于内需疲弱。只有印度的外部均衡状况仍在恶化,因为它内需强劲。

  美国的巨额经常账户赤字,使发展中经济体在解决通胀问题时,可以在利率手段还是货币手段两者之间做出选择。而一旦美国的楼市疲弱向消费蔓延,使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经常账户赤字迅速缩水,那么美国的赤字为发展中经济体造就的这种选择空间也就不复存在。

  亚洲货币走势分布

  美元的前景,主导着新兴市场货币的短期波动。在美元主导的货币市场之下,亚洲各国之间的货币差异正在展现。日元、印度卢比以及新台币都表现出结构性疲弱。事实上国际投资者对印度和日本都很看好,因此,这种疲弱的确有些出人意料。

  市场普遍认为,台湾地区的货币疲软是由于信心问题——政局动荡带来消费疲弱,通胀率非常低。它的经济有弱货币作为支撑,其中央银行应该为此感到高兴。

  印度的问题看来是消费过热带来的。消费过热使印度的经常账户状况不断恶化。其资金来源严重依赖短期资金流入。因此,印度的中央银行不得不采取货币贬值或者提高利率的办法,来吸引足够的资金。在这两者之间,他们似乎更倾向于弱货币政策。

  日本的经济前景并不比台湾地区好。日本通过处理坏账、整顿巩固金融业、将下游行业外包给中国,走出了通缩。然而,它的增长潜力仍然非常低。而且,温和通胀比提高税收更能有效应付财政赤字问题。很难理解为何日本会用大幅紧缩的货币政策来刺激日元。

  我认为日元相对于其他亚洲货币,已呈现出结构性疲弱。亚洲其他经济体的生产力提高的速度比日本快得多。由于这种增长差距以及日元的贬值,日本和亚洲其他经济体之间的生活水平差距将缩小。

  由于外部均衡状况得到改善、国内出现通胀问题以及内需疲弱等原因,印尼、菲律宾和泰国的货币非常强劲。这些货币呈现出周期性强劲。然而,它们的生产力并未出现加速增长,其货币强劲可能不会长久。

  中国、韩国、马来西亚以及新加坡的货币呈现出结构性强劲。中国在贸易中所占市场份额继续快速上升。它的货币拥有强劲支持。让人担心的是,中国可能正在制造出新一轮坏账,最后可能不得不通过通胀和货币疲软的方案来解决。

  而韩国正致力于技术研发和培养品牌,以保证其国民生活水平。韩国在过去三年内的货币升值,见证了该战略的成功。市场可能还会出现另一波来自韩国的创新潮,再次推动其货币升值。

  马来西亚的经常账户盈余超过了GDP的15%,新加坡则超过了GDP的25%。这种高盈余已经存在多年。主要的问题是,在大批工厂流失到中国去之后,它们还没有找到充足的投资机会。这种高盈余可能会给它们的货币带来结构性上升趋势。

  过热不一定意味着高通胀

  宏观经济学中有一个误解,那就是把过热和通胀等同起来。日本在1985-1989年间的平均通胀率为1.1%,低于此前五年平均通胀率3.9%,也低于此后五年的平均通胀率2%。就是在这段低通胀率时期,日本遭遇了堪称世界历史上最大的一次

房地产泡沫。同样的,美国在1920年的平均通胀率为0.1%。但美国当时正面临经济过热,并经历了当时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资产泡沫。

  南部的通胀率比北部高,并不意味着它的经济过热程度也比北部高,尤其是和中国相比。然而,通胀是人们可以立即感受到的一个过热信号。这就是为什么东南亚的宏观政策空间更小,要治理通胀必须在货币升值手段和利率手段两者之间选择其一。

  历史将证明,北部的过热程度事实上比南部更甚,尤其是在房地产领域。中国、香港地区、韩国的房地产价格相对收入而言非常之高,这是引起人们担忧的主要问题。尤其是中国,可能正在经历历史上最大的泡沫之一。

  (作者为

摩根士丹利亚州区首席经济学家,仅代表个人观点,徐寒梅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