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多哈失败后的赢家与输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0日 18:16 经济观察报

  张宏/文

  失望之极的拉米终于承认了失败,“我们需要先回家好好反省”。

  7月24日,在日内瓦举行的多哈回合六国部长级会议最终演变成了一场相互指责的游戏,原定于本月28日、29日两天举行的谈判,看来已毫无意义。愤懑的WTO总干事拉米在极度失望之下宣布,暂停并无限期拖延有关多哈回合谈判的一切工作。

  这场由2001年11月开始的谈判马拉松,旨在通过订立多边协议来促进全球范围内农产品、工业制品和服务业三个领域的自由贸易。

  但这个被誉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及扶助贫穷国家的“一代人一遇的良机”,由于涉及多国利益,达成一致的艰难程度,不亚于人类历史上已知的任何一次谈判。

  多哈谈判的破裂,无疑也是WTO成立以来遭遇的最大挫折。尽管离最后期限还有数月时间,但美国看来已经意兴阑珊,其余各国也不愿做更多让步,多哈谈判的最终流产也许只是个时间问题。

  美国意兴阑珊

  上周会议之前,各国仍对此轮谈判寄予一定的期望。毕竟,在一周多前的G8峰会上,主要国家还纷纷表态愿意展现出一定的灵活性,促使谈判获得突破性进展。

  美国总统布什当时的表态颇耐人寻味,“美国愿意在谈判中做出让步,前提是其他国家也愿意这样做的话”,他说。

  但美国人认为其他国家并没有做出让步,尽管美国已经表示愿意进一步削减对农业的补贴。美国农业部长指责其他谈判国家在过去数周中做出的让步越来越小,巴西和印度固执地拒绝降低工业品进口壁垒,欧盟也无意开放农产品市场。

  而欧盟贸易谈判代表曼德尔森也针锋相对地指责美国应对谈判破裂负主要责任。他认为美国无意接受,或者是根本就不愿意真正承认参与谈判的其他国家所展现出来的灵活性,主要原因是美国人判定目前阶段终止谈判对他们弊大于利,而这直接导致了此轮谈判的搁浅。

  这种看法获得了多数观察家的认同,他们一致认为美国缺乏削减农业补贴的诚意是此轮谈判受挫的最主要原因。

  目前美国每年的农业补贴高达220亿美元。为了争取国内选票,布什政府2002年颁布了《新农业法》,彻底改变上届政府取消农业补贴的农业政策方向,对本国农场主的支持态度非常坚决。

  同时,美国如要在削减国内补贴方面做出更多让步,就必须修改《新农业法》。除非能够在农业和其他领域获得更多的市场准入,美国政府根本无法说服国会同意修改《新农业法》。

  而今年4月,美国贸易代表换人之举,原贸易代表波特曼转任白宫管理与预算办公室主任,知名度不高的苏珊·施瓦布接任,更被各方解读为布什政府将政策重点转向控制财政支出,淡化贸易谈判,加大了欧盟等其他国家对美国诚意的怀疑。

  但施瓦布在上周三,拉米宣布多哈暂停次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辩称,美国无意放弃多哈谈判。但除了这句口头的表态之外,施瓦布并没有提出任何具有实质性意义的解决措施。

  美国此前也表态愿意将总体农业补贴降低53%,且以此为最后底线。而欧盟也在减少自己的农业进口关税比例上由最初的38%提高到46%,并进而准备考虑“20国协调组”提出的54%的关税削减目标,但离美国所坚持的66%这个数字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这使得曼德尔森怒气冲天地指责美国人要价太高。

 [1] [2] [下一页]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