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式特区暗藏中国商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 14:21 《环球财经》杂志 | |||||||||
3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总统普京在北京出席了中俄15个合作文件的签字仪式,其中就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与俄罗斯联邦经济特区管理署合作备忘录》。就这样,俄罗斯式“经济特区”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 本刊驻俄罗斯特约记者 韩洋/文
在接受《环球财经》特约记者采访时,俄联邦特区署前景发展局副局长波波夫说:“我们曾特别详细地研究了中国成立经济开发区的经验。”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曾借鉴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建立经济特区的经验,建立过所谓的“自由经济区”(又称特别行政区)。 但10年过去,这些“自由经济区”绝大多数和中国早年的开发区一样,只是推平耕地晒太阳,并无实质进展。 在国民经济处于风雨飘摇的大背景下,因运作不规范“自由经济区”的优惠政策逐渐变成了不法商人的保护伞,也变成了偷税漏税者的天堂。 震惊全世界的“尤科斯案”,很大一部分偷漏税款就是通过在“自由经济区”内通过虚设公司的手段操作的。 到2000年底,俄依法撤销了绝大多数“自由经济区”,仅存加里宁格勒和马加丹两个“自由经济区”。 事实上,这等于宣告了15年来“自由经济区”试验的破产。 新目标 现在,俄各界越来越意识到,若想使国家重振雄风,必须充分挖掘本国巨大的科技潜力,以实现国民经济由资源拉动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 俄罗斯设立经济特区的战略目标包括: 首先,实现经济结构的根本性转变。 俄罗斯当前经济增长的最大弱点在于,严重依赖自然资源和现有生产能力。为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将经济增长从主要靠能源、材料部门转为主要靠加工工业部门,从主要靠利用现有生产能力转为主要靠实现生产设备现代化。 随着工业生产型经济特区的设立,俄加工部门对经济的贡献率将进一步增大,原材料部门的贡献率下降,从而改变经济所呈现的“委内瑞拉化”趋势。经济特区将有利于发展国家的出口潜力,增加精加工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避免使其沦为“原材料出口基地”。与此同时,技术推广型经济特区可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缩小传统产业的贡献率。 俄国家杜马主席格雷兹洛夫表示,经济特区是最重要和最具前景的经济政策手段之一。 其次,大规模吸引外资的目标,需要经济特区这个载体来帮助实现。 目前,俄罗斯的积累和投资率偏低,2003年外商直接投资65亿美元,2004年为72亿,2005为80亿。据预计,2006年将有可能达到92亿美元。尽管近年投资增长有加快的趋势,但俄仍旧是外资高风险国家。 迄今为止,投资的来源结构还是以企业的自有资金为主。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当中,企业自有资金占62%,而机械制造业占80%。 为扩大投资和提高投资增长速度,必须改变投资来源结构。以能源领域为例,基础设施严重老化,未来30年至少需要1500亿美元更新改造。但俄吸引外资的软硬件远不及中、印等发展中大国,通过经济特区所提供的各种优惠条件,则可以吸引大批投资。 再次,遏制人力资本外流,吸引高科技人才回流。 据世界银行资料,俄罗斯的自然资本世界第一,人力资本仅低于美国而高于欧盟,但人力资本与自然资本结合而产生的再生资本则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俄罗斯拥有强大的科研基础,拥有与发达国家比例相近的科技人才队伍,15—20%的科研单位具有一流的科学思想和研究设备。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俄罗斯就有可能在短期内完成技术变革,大大缩小在技术和工艺水平上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权威分析人士认为,经济特区构想能否实现是衡量普京总统经济建树的“标志性工程”。根据普京为俄罗斯制订的经济发展战略,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将比2000年翻一番。但是在国际油价一路走高的情况下,200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了6.4%,与翻番所需的年均7.2%的增长速度仍有差距。 借鉴中国、新加坡建设经济特区(特别是高新技术园区)的经验,普京及其经济班子孤注一掷,下决心让俄罗斯经济走上迅猛发展的坦途。 突出“俄罗斯特色” 对于俄版“经济特区”创意的由来,俄联邦经济特区管理署署长日丹诺夫毫不隐晦地公开表示:“俄罗斯在建设经济特区时主要借鉴了中国经验,我们将向中国学习,并努力做得更好。” 在接受《环球财经》特约记者专访时,联邦特区署前景发展局副局长波波夫说:“在提出经济特区的计划前,我们曾特别详细地研究了中国成立经济开发区的经验。” 近一两年来,俄国家杜马和经贸部曾先后专门组团赴深圳特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高新技术开发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以及苏州科技园区等地考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考察期间,俄罗斯官员重点学习了中国经济特区的招商引资模式。与此同时,俄罗斯还派出官员到中国相关开发区完成短期进修,系统地学习中国的管理经验。波波夫说:“无疑,中国在这方面是俄罗斯的老师。”的确,今天的俄罗斯同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不乏相似之处:同为经济转轨国家;国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同步、不均衡。 因此,俄经济学界有人主张将“中国经验”借鉴到当今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中来。 其实,在“走出去”向中国学习的同时,俄罗斯还“请进来”。去年10月,俄政府将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请到莫斯科,希望新加坡人传授自己在苏州、班加罗尔、越南和峇淡岛取得成功的秘诀。在苏州和班加罗尔,用10年和5年的时间成就了“新加坡经验”。考虑到苏州、班加罗尔分别为工业生产型、技术推广型经济特区的特点,有些经济界人士认为俄罗斯更多地借鉴了新加坡经验。 更加贴切的观点是:在经济特区的基础上结合苏州工业园模式,俄为自己的经济特区画出最终路线图: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应该相对完备,大多设在经济本已相对发达的地区,劳动力成本较低。最终,得出了工业生产型和技术推广型两种经济特区定位。 曾在俄驻华使馆工作多年的波波夫对《环球财经》特约记者表示,俄式经济特区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特别经济区域”,同中国综合性、全能型、高科技产业、深度加工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存的经济特区有很大区别,“实际上与你们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较为类似”。 俄副总理茹科夫说,俄之所以走“具有本国特色的经济特区之路”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俄不能照搬高附加值产业比重很低、大部分企业都是从外资企业接单生产中国经济特区模式,“发展国家的出口潜力,增加精加工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是俄战略利益之所在”;另一方面,尽管重视新加坡协助印度在班加罗尔设立工业园区以及在中国开发苏州工业园区的实际经验,但俄不想采用合办经济特区模式,“同合办模式相比,我们更愿意采纳中国自己管理高新技术区的办法”。 门向中国开 俄总统普京、经济发展和贸易部部长格列夫、联邦经济特区署署长日丹诺夫都曾强调,无论是来自发达国家还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只要符合俄联邦《经济特区法》的规定,无一例外地欢迎进驻。波波夫说:“其中也自然包括中国企业。” 俄联邦特区署技术推广局副局长沃多瓦托夫对本刊记者表示,我们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是完全透明的。 在技术推广型经济特区,尽管中国在技术应用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由于设有1000万欧元的“门槛”以及面临来自德、英、意、美等具有科技优势企业的激烈竞争,中国企业要入驻有相当大的难度。 如果中国已经下定了决心,则希望中国政府严格把关,将那些技术密集型企业介绍到俄罗斯来。波波夫则诚恳地建议:“中国应当优先考虑进驻工业生产型经济特区,选择那些在未来十年都居于领先的产品。这样,中资企业进入俄特区的几率要大得多,也更加稳妥。” 在2005年所进行的首批经济特区遴选中,远东联邦区阿穆尔州、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和雅库特共和国提交的申请均未获通过,无疑令中国企业丧失了地缘经济优势。对此,波波夫劝说中国企业不要丧失信心,“格列夫部长曾经做出承诺,今年将专门为俄东部地区举办建立经济特区的竞标活动,为向远东地区吸引投资创造机会。” 中国商务部官员也透露,2006年将会确立第二批经济特区,重点可能是在建立工业生产型经济特区方面具有竞争优势的远东地区。值得一提的是,俄已将开发远东和西伯利亚列入日程,与中国的振兴东北计划遥相呼应。在这一过程中,呼之欲出的远东经济特区,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俄远东一些联邦主体政府提交申请的同时,还建议在俄中边界建立某种形式的“联合经济特区”。阿穆尔州提议,在俄布拉戈维申斯克和中国黑河两个城市所在地区建立边贸区,而滨海边疆区则申请建设“波格拉尼奇内—绥芬河边境经济和贸易综合体”。 针对这些建议,俄经济发展和贸易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告诉《环球财经》特约记者,俄政府丝毫不怀疑中国将向“联合经济特区”投资的诚意。而之所以没有实现的原因在于:其一,俄此次建经济特区的原则是自我管理,暂时不想借鉴新中、新印的“共建模式”;其二,由于经济基础、智力资源等方面的原因,远东和西伯利亚同首批确定的6个经济特区有较大差距。 不过,这位官员特别强调,无论是“联合经济特区”还是在远东的工业生产型经济特区,都将目标锁定为生产精加工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提升俄出口潜力。因此,希望中国企业不要产生误解。俄外交部官员也表示,希望首先投资俄加工工业领域,如木材加工等。 中国商务部官员称,目前中国尚无企业与俄经济特区达成意向,但是中国两类企业已被纳入俄政府的视野,一类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主导产品核心技术、规模效益领先的高新企业,如软件业、微电子业,促进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另一类是以产品加工为主的汽车、家电等工业企业。 而事实上,与有“俄罗斯硅谷”之称的泽廖诺格勒经济特区有合作关系的中资企业已不只一家。目前,作为俄消费电子产品领域最大生产商,“西特罗尼克斯”同TCL、华为、中兴等中国知名企业已成为合作伙伴,而该公司总部就设在泽廖诺格勒。作为工业生产型经济特区的利佩茨克,则向中国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招商,表达了同中国开展积极合作的意向。 文中醒目处: 目前,作为俄消费电子产品领域最大生产商,“西特罗尼克斯”同TCL、华为、中兴等中国知名企业已成为合作伙伴,表达了积极同中国开展合作的意向。 特区优惠政策 根据联邦《经济特区法》规定,俄初步计划成立两种类型的经济特区: 第一类主要从事工业生产,将主要制造科技含量高和高附加值的产品,面积将不会超过20平方公里; 第二类以高科技的开发推广为主,比如生物工程和信息技术等等,特区占地不超过两块,面积则严格控制在两平方公里以内。 今年上半年,《经济特区法》可能会进一步修订,将增设旅游等新的经济特区类型。 此外有学者还认为,俄应当尝试根据各地区特点办多样经济特区,如自由港和转口区、休养地经济特区等。 按照规划,工业生产型经济特区将主要分部在俄罗斯远东地区、伏尔加河沿岸地区、西伯利亚地区、鞑靼斯坦共和国等地,而技术推广型经济特区将主要分布在科研实力雄厚,拥有各种科研设施的莫斯科、圣彼得堡以及西伯利亚等。至于未来计划增设的从事旅游消遣服务型经济特区,可能在阿尔泰、贝加尔湖地区。 获得在工业生产型经济特区经营地位的前提条件是,按照签订工业生产协议之日俄中央银行的牌价,总投资应不少于1000万欧元的等值卢布(不包括无形资产)。同时,从上述协议签订之日起的一年内,投资不少于100万欧元的等值卢布(不包括无形资产)。对于入驻技术推广型经济特区的企业,则不设该进驻“门槛”。 经济特区将执行严格的产业准入制度,不允许开采矿藏、废旧金属加工、黑色和有色金属制品的加工及生产(用于电子产品生产的特殊纯金属及合金材料除外)、奢侈品(轻型汽车和摩托车除外)的生产及加工等。 事实上,同中国时不时争论“特区要不要特下去”不同,俄罗斯政府已经为经济特区明确了20年的存在期限,不得延长。期满后,资产一律归还给进驻企业。 俄罗斯政府将为经济特区提供如下优惠政策:1、在经济特区内将实行自由关税区制度,进口国外商品可以免税(进口关税和增值税)进入保税区,区内生产的商品则可免税出口;2、经济特区内的企业在5年内将免除土地税和财产税,第二个5年税收减半;3、对于科技推广型企业来说,所缴纳的统一社会税的税率也将从通常的26%减少到14%;4、根据需要,各联邦主体(共和国、州、边疆区)以及设立经济特区的市可以提供其他税收优惠政策,在联邦政府批准各经济特区的实施细则中另行规定。为配合《经济特区法》的颁布和实施,俄将相应修改《税法典》、《土地法典》、《海关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 此外,投资者在与俄有关部门签署投资特区协议后,俄联邦和地方税收法规在协议有效期内将保持连续性,不会随意被更改,特区内企业注册手续简化;优待与入驻经济特区企业经营有关的外国公民,包括提供落地签证待遇等。 其实,如果联邦中央以及各个主体真正能履行承诺,受益的不仅是入驻特区的企业,最大赢家无疑是俄经济、乃至整个国家的未来。 据俄政府官员测算:由于消除了行政壁垒,工业生产型经济特区的企业每年可节约成本5—7%,技术推广型特区企业可节约费用3—5%的费用;由于联邦预算投入特区基础设施建设,致使区内企业降低8—12%的运转费用,节省5—7%的生产费用支出。同时,每个工业生产型特区可吸引90亿卢布的国内外投资,年创造60亿卢布的产值,创造1.4万个就业机会,并向国家预算上缴10亿卢布。 首批确定的6个经济特区 工业生产型经济特区: 1、利佩茨克州的格良津斯克工业生产区 拟设立的经济特区位于利佩茨克市的格良津斯克区,面积10平方公里。 利佩茨克特区交通发达,铁路及两条联邦级4号(顿河方向)和6号(里海方向)公路在此交汇。利佩茨克市机场与此毗邻。此外,干线石油管道在此通过。 特区内拥有发达的电力、天然气和供暖系统,电信系统容量大,拥有集装箱库房。 2、鞑靼斯坦共和国的叶拉布加工业生产区 叶拉布加工业生产型经济特区距离切尔内市25公里,距下卡姆斯克40公里,距喀山210公里。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 该经济特区交通发达,铁路及贯穿全俄的7号公路(莫斯科—喀山—乌法—车里雅宾斯克)与城市相连。 该特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备,有发达的电力、天然气和供暖系统,电信系统容量大,拥有集装箱库房。 叶拉布加经济特区优先吸引机械制造和石油化工企业。 以下公司企业有可能在此特区内注册:韩国的“现代汽车”、“MANDO”,奥地利的“KFZ”,德国的“GMT”、“Georg Ficsher”、“RBL”(汽车整车组装及零部件生产),俄罗斯的“ELAZ”、“鞑靼石化投资控股公司”、斯洛文尼亚的“GORENJE”和波黑的“Unico Filter”。 技术推广型经济特区: 3、泽廖诺格勒 泽廖诺格勒是莫斯科市的“卫星城”,位于列宁格勒公路37—41公里段,面积3722公顷,人口近21万。在前苏和俄罗斯,这里均集中了俄最先进的电子技术、信息与通信、生物信息等领域的高科技企业。 电子工业是泽廖诺格勒的市属企业。市内有电子工业企业科学生产综合体。“科综体”涵盖了从事电子技术产品的研发、制造和生产的主要科研单位和全部生产企业。 经济特区将分为两部分。 其一,“阿拉布舍沃”工业区。为泽廖诺格勒技术推广型经济特区预留建设用地150公顷,拥有发达的电力、天然气和供暖系统,电信系统容量大。 其二,位于莫斯科电子技术研究所工业创新综合体内。该区域拥有较高的技术研发、通讯能力,正在创建大型创新综合体,内部将建设商业孵化器、科技园、两个技术创新中心、地区商贸和技术革新中心、多学科实验工厂等。还将建设俄罗斯第一个技术村,其功能为研究、开发、小批量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的新电子及微电子产品,并将其推向市场。 在泽廖诺格勒技术研发区,创新基础设施和服务综合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其中,计划建设两万平方米的孵化器、5000平方米的公共科研技术实验仪器中心以及教学中心。 在泽廖诺格勒技术研发区框架内,进行独立科学研究,并在电子配件、微系统技术、集成光学产品、电子仪表制造业等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工作。 4、杜布纳市 杜布纳位于莫斯科以北120公里,伏尔加和莫斯科河交界处。联邦A—104号公路连通莫斯科和杜布纳;从杜布纳到莫斯科有提速列车;距谢列梅杰沃国际机场90公里,距波里舍机场9公里。 杜布纳市居民人数约6万,1万人有高等教育学历,1000多人具有科学副博士学位,300科学博士。 科技发展方向包括:原子物理基础和实用研究、航空系统和构件的设计和生产、楼房建筑和用地安全保障系统、电视网络和通讯、数字电子工业、新材料研发和生产等。此外,杜布纳市经济特区“软”专业有信息技术、原子核物理技术、纳米材料、生物技术、仪器设计、安全保障系统等。 目前,该特区的核能研究所与来自18个的近500个科学中心进行联合研究。IBM和AMD等一些外国大公司已表现出浓厚兴趣。 5、圣彼得堡市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最大的科学、教育和工业中心。该市集中了全国11%的科研力量。约有30万市民从事科技或与科技有关的服务工作。 近年来,该市工业生产高速增长,2005年上半年工业生产增长率为15.7%。 圣彼得堡的技术推广型经济特区拟设立在“诺伊多尔夫”和“诺沃奥尔洛夫斯克”两个区块。 在设立“诺伊多尔夫”技术推广型经济特区之时,将充分利用“彼得格夫”科学城实力雄厚的科研、教育、技术力量以及生产研发基础设施。 此外,“诺伊多尔夫”区工程设施较为完备,且得到了战略投资者——芬兰“Technopolis Oyj”公司的全力支持。 在“诺沃奥尔洛夫斯克”技术开发型经济特区内,有多个俄科学院的重要科学中心,包括约菲物理技术研究所等机构。 “诺伊多尔夫”区计划于2006年开始兴建。区内有4个项目,其中有的尚未建成,将用于安置科研机构。 “诺伊多尔夫” 技术推广区已相当完备。计划2006年内基本结束经济特区的工程、运输、信息和通讯设施的建设,修建10 000平米速建结构,以安排约50家高科技公司入住。 6、托木斯克州 托木斯克州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南部的鄂毕河岸,面积为31.69万平方公里,属西伯利亚联邦区。 近5年里,托木斯克州是西伯利亚乃至全俄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因偿还外债能力提高,“标准普尔”国际资信评级机构于2005年8月将托木斯克州的等级提升为“俄罗斯—A”。 全州46.8%的居民人口居住在首府托木斯克市,该市就业人口为22.68万。 截至2005年10月30日,托木斯克州政府共收到100多个拟在经济特区实施项目的建议和方案。领域涵盖信息通讯技术与电子、新材料与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与医疗等。 目前,思科系统公司、西伯利亚—乌拉尔石油天然气化工公司、“系统”金融公司、俄罗斯铁路股份公司、西伯利亚电子动力股份公司等已同经济特区达成协议。项目总金额约2.5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