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国际巨头频频叩门征信市场渴望成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 09:34 金时网·金融时报

    FN记者  陈宜萍

  在北京工作的李先生向银行申请办理信用卡,有关资料上报后,半个多月才接到通知,已审批通过可以办卡。而李先生在美国工作的弟弟申请信用卡,当天就得到答复。实际上,如果在美国网上申请信用卡,最短的只有五分钟就能答复。与发达国家差距如此之大,背后的真正原因便是我国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不完善。

  “对多数中国普通消费者来说仍显陌生的征信制度,在发达国家已走过了150年的发展历程。譬如美国,成立受政府制约与规范的消费者信用局。由一些部门或企业、个人联合组成,搜集各方面信息,银行、个人都利用信用等级评估为己所用。每个月有超过20亿条信息加入这些信用局档案。作为美国的征信机构,消费者信用局依法收集并出售消费者信用活动信息。”益百利中国首代赵海华在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如此对记者表述。

  从2004年12月开始,中国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经在北京、深圳、重庆等7城市的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间联网试运行,力争在今年底实现全国所有商业银行联网。据了解,由央行组织商业银行建设的全国统一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是各商业银行的信用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主要采集和保存个人在商业银行的借还款、信用卡、担保以及相关身份识别等信用信息,数据库向商业银行提供个人信用信息联网查询服务。

  央行信用数据库的建成,为

中国经济的健康运行以及银行业风险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日前,人行营业管理部对北京地区16家中资商业银行使用个人征信系统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北京地区个人征信系统自启用以来,充分发挥其信贷风险控制作用,受到各商业银行的普遍欢迎,个人征信系统对商业银行优化信贷风险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各行同时希望进一步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我国个人征信服务市场无疑是非常诱人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于是,近年来,一些国际征信巨头纷纷抢在市场开放前登陆,“跑马圈地”。2004年12月,美国三大信用局之一的益百利正式在中国设立了首家办事机构——上海办事处。而随着益百利在华投资战略的正式启动,包括邓白氏、全联在内的全球四大征信机构已悉数进驻中国。

  与外资公司相比,国内征信公司起步不过十几年,无论在资金实力、技术水平上仍显得十分稚嫩。相对不完善的征信体系,近年来越来越难以满足金融机构和普通消费者日渐增长的需求。据了解,现在全国约有200家征信机构在开展工作,特别是企业征信市场已经形成竞争格局。随着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市场的资源整合是必然趋势。如益百利这样年销售额高达数十亿美元的老牌机构,不仅有着150年的征信阅历,而且在国际征信业具有的良好口碑和可靠品质。考虑到中国征信市场的水平和特点,益百利并未套用其在发达国家的征信做法,它重点在中国发展两块业务。一是消费信用局。目前,益百利在这一领域当前的重点是与各级金融机构分享经验、产品与策略,帮助建立起一个保护信息的法律框架。二是信贷风险管理方案,即向中国的银行和信用公司提供有效方案,使其能做出更好的借贷决定。

  益百利认为两大领域将成为中国征信市场发展最快的部分。

  第一大市场无疑是信用卡市场。国际VISA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约有560万个VISA信用卡持有人,预计2010年将达到5000万。而第二大市场是

汽车信贷。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的私家车中有30%是使用了汽车信贷购买的。预计在今后的三到四年里中国每年的汽车信贷合同将会由现在的60万个很快增长到150万个,年平均增长率近40%。

  在益百利眼中,中国极具增长潜力的市场分别是个人购房贷款以及零售融资。后者尽管目前规模很小,但是将来很可能是中国消费者各种信贷当中增长最快的一个类型。随着中国市场的改革和开放,许多跨国大企业都会进军到中国市场,向中国的消费者提供零售信贷。

  对于近来国际征信巨头纷纷进军中国的形势,国内业界人士表达了较为一致的看法。国际经验表明,经济越发达,公众对征信制度的渴求也越强烈。虽然国内经济持续飞速发展,但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中国征信制度还处在幼年期。有关数据显示,尽管国内征信市场开始步入快车道,但由于我国征信公司起步不过十几年,全国大小征信公司200多家,规模普遍很小,专业化程度不高,离完善的征信服务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一方面是社会公众对征信服务的渴求,另一方面是本土企业尚未成熟。这一落差形成了绝好的机遇,这正是国际征信巨头前来“淘金”的重要原因。但是,由于中国征信市场处在发展幼年期,因此不论是国内企业还是国外企业,在中国的征信市场上都将同时面临机遇和挑战。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