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印度特派记者 陈继辉 本报驻法国、俄罗斯特约记者 唐惠颖 文 凯
英国《泰晤士报》6月25日指出,一直反对米塔尔钢铁公司并购的阿赛洛钢铁公司董事会,态度突然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5日文章指出,经过9个小时的讨论,他们同意接受米塔尔提出的近256亿欧元(约合322亿美元)的收购报价,将于6月30日提交股东大会批准,新公司的规模将是排名紧随其后的日本制铁的4倍。届时只要反
对的股东不超过半数,这场超级并购风波就将以两强合并的形式最终落下帷幕。
并购过程一波三折
米塔尔钢铁集团由旅居英国的印度人拉克希米·米塔尔创办,是世界第一大钢铁集团。米塔尔公司今年1月底和5月初的两次出价,均遭到阿赛洛拒绝。5月26日,阿赛洛还宣布将与俄罗斯北方钢铁公司合并。6月2日,事情峰回路转,欧盟委员会做出了不反对米塔尔收购阿赛洛的关键决定。阿赛洛的资料显示,米塔尔将收购阿赛洛股票的价格提高至每股40.4欧元,远高于市场价格,比1月的报价提高了49%,比第二次报价提高了约10%。阿赛洛为此将向俄北方钢铁支付约1.3亿欧元违约金。
新公司名为“阿赛洛—米塔尔公司”,拉克希米·米塔尔担任新公司的非执行总裁,阿赛洛董事长基什将出任董事会主席直到明年退休,阿赛洛首席执行官居伊·多莱将出任新公司首席执行官。基什退休后,拉克希米·米塔尔将接任基什的职位。在新公司的管理委员会中,阿赛洛方面将任命4人,米塔尔方面将任命3人。
合并将深刻影响世界钢铁行业格局
米塔尔一直以并购钢铁公司闻名,与中国华菱集团的收购案便是其中之一。此次米塔尔并购阿赛洛是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的强强联合,意义自然非同一般。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指出,新公司将把总部设在卢森堡,每年钢产量将占世界的10%,年销售额将达550亿欧元,市场影响力大增。根据2005年的统计,新公司员工总数约为33万。
新公司的战略走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此前,阿赛洛主要生产高端钢铁产品,以高技术和高价格为标志,主要对象是欧洲各大汽车公司,而米塔尔钢铁公司追求的是普通品质和低廉的钢铁价格,两家企业在经营理念上完全不同。有分析指出,两大集团在合并后的大规模裁员及战略转向很难避免,为降低经营成本,阿赛洛的数万名欧洲员工都有失业的可能。也有分析认为,这两家公司的产品具有互补性,业务的重合性较少,发展潜力很大。
这次并购也将对中国钢铁格局带来影响。在钢铁企业进一步向大规模集中的趋势下,小型企业如果不走联合之路很难在行业领域争取到重要发言权。中国钢铁市场一直都是米塔尔关注的重点,早在2005年就曾经传出过米塔尔欲收购中国八一钢铁、包钢集团市场股份的消息。这次并购很可能会给米塔尔转战中国市场带来更多的精力和更大的信心,再加上中国是全球最重要的钢材消耗市场,在技术及成本控制上均处于劣势的中国钢铁企业显然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几家欢乐几家忧
虽然米塔尔公司的业务和家底“基本与印度无关”,但这一好消息却让印度民众备受鼓舞。6月26日,孟买证券交易所“敏感指数”开始复苏,钢铁行业股指一路攀升,塔塔钢铁的股票一天涨了4%。印度商工部长纳特将收购案形容为“印度综合国力逐步上升的重要体现”,他同时对一直阻止并购的法国进行挖苦称,“试图阻碍兼并的国家也得意识到,全球化是一种跨越边界的双向投资。”《印度时报》26日以“一个巨人的诞生”在头版报道了米塔尔成功收购阿赛洛的消息。但奇怪的是,《印度时报》的另一篇文章竟以“对中国威胁的回应”为题,称“中国目前正在集中力量占据世界钢铁供应市场,米塔尔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将使其在这场对抗中占据有利地位。”这种天马行空式的联想也可算是印度媒体的“神来之笔”。
欧洲对这些冲击的感受似乎相当强烈。法国《费加罗报》6月26日社论指出,这场合并战告诉人们,最后决定企业去向的只能是公司股东,而不是政府和政治家。抛开失业、裁员以及民族心理等间接的负面因素,许多市场分析人士和投资者均表示,他们愿意看到米塔尔和阿赛洛之间的合并。德国开普勒证券公司分析师罗彻斯·布劳勒赛尔认为,两家公司实现合并将给阿赛洛的发展带来新转机。
俄北方钢铁公司成了整个事件的“受害者”,他们表示不会善罢甘休,“将对阿赛洛采取法律行动”。俄新社26日文章指出,基什许诺俄北方钢铁将在新公司中有一席之地,但事实上新董事会未邀请俄北方钢铁领导人参与讨论合并事宜。分析人士指出,俄北方钢铁公司仍有可能提高报价。在阿赛洛股东和监管当局批准之前,这场并购大战还无法画上句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