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美国体味通胀升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 09:56 金时网·金融时报

  一般来说,中央银行家向来被认为是镇定自若的。但是,最近美联储官员们似乎已经陷入对通货膨胀的意外恐慌中,几乎每个美联储官员都对上涨的物价表示担忧。6月5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发出通胀“不受欢迎”的警告。自此之后,官员们一直声称通胀“令人烦恼”并具有“破坏性”,已经超出了美联储所能接受的“适宜水平”。

  在金融市场上,上述对通胀的强硬态度并不令人陷入迷茫。市场据此认为,美联储
必然将在本月底举行的决策会议上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至5.25%。根据期货合约价格,市场认为8月份再次加息0.25个百分点的概率上升,有人甚至预计到明年年初短期利率将达到6%。

  1个多月之前,华尔街担心伯南克领导下的美联储对待通胀的态度会过于软弱,而现在相反的担心则占了上风。人们认为美联储官员已经深受通胀数据的困扰,他们的偏激将导致利率升得过高、经济陷入衰退。美林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大卫·罗森伯格日前表示,2007年美国经济衰退的几率超过40%。

  有关美联储过于担心通胀的想法来自于季度通胀数据。数据专家指出,最近美国消费物价的上升是由于住房的居住成本加速上涨引起的,该成本是通过租金价格计算出来的。因为没有人支付如此高的价格,有人认为由此引起的通胀应该酌情扣减。还有经济学家估计,因生产率上升和工资上涨被抑制,类似20世纪70年代那种危害较大的工资螺旋上涨的情况不大可能出现。能源价格上涨可能临时推高通胀,但由于劳动力成本如此之低,这种一次性上涨不可能持续。

  最新一期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指出,上述观点不无道理。毫无疑问,美联储官员们对最近核心消费物价指数(CPI)的上升极为担心。在过去3个月里,剔除了波动较大的食品与能源价格的核心CPI折合年率已经上涨了3.8%,是10年多以来增速最快的。不过,大部分增幅都应归于住房成本特别是所谓房东等效租金(占核心CPI近40%)的急剧上涨。房东等效租金考察的是居住成本,是指一般民众居住在一所与自住房类似的房屋中的市场月租。尽管该数据在理论上具有意义,但实际上却可能夸大了通胀压力。由于最近房地产市场发展已经放缓,购买房产的人已越来越少,人们转而选择租房,这使美国房屋租金上涨,等效租金也随之上涨,即使房屋拥有者发现他们的住

房价格以实际成本计算没有任何变化。由于等效租金是估计中的净实用价格,最近天然气和电力账单的下降使情况更加糟糕,房东等效租金的上涨更加突出。那么,中央银行家应如何应对呢?有人建议降低等效租金在通胀指数中的比重,欧洲统计局已经这样做了。但是,注重信誉的中央银行家在以他们不喜欢的方式开始操作时不能突然忽视通胀的组成成分,在这方面是有前车之鉴的。20世纪70年代,美联储官员们对于从物价指数中剔除了更多价格以后通胀就处于控制之中一直迷惑不解。

  经济学家认为,更重要的是,即使你剔除居住成本,也不会消除最近美国核心消费物价指数加速上涨的现象。其他数据显示,潜在通胀正处于较高水平并正在上涨。在截至今年4月份的过去1年中,美联储青睐的个人消费支出核心平减指数上升了2.1%,剔除了上涨或下降幅度最大价格的个人消费支出核心平减修正指数上涨了2.4%,消费物价指数中值上升了3%。不过,在劳动力成本被抑制的情况下,美国很难出现

物价上升到失控水平的现象。数据显示,得益于强劲的生产率增长和相当温和的工资上涨,美国相对于产出的工人成本上升已经放缓,在过去1年里只上升了0.3%,即使失业率已经下降到了4.6%。

  那么,为什么最近美联储官员们会突然担心通胀呢?一个解释是,其他决定短期通胀特别是通胀预期的因素一直“红灯闪烁”。自去年以来,基于调查的消费者通胀预期评估均出现上升。美联储最近态度强硬的讲话无疑是希望以此抑制通胀预期,终结人们对于伯南克领导下的美联储软弱无力的看法。

  有的美联储官员还对工资温和上涨的一般性解释,即中国和印度融入世界经济增大了其他地方的就业压力保持谨慎。在最近发表的讲话中,美联储副主席科恩、旧金山联储银行行长耶伦都指出,全球化对美国的通胀只有适度的影响,中国抑制物价的大部分影响可能是临时的。他们还指出,如果全球化使美国的通胀率对国内环境不太敏感,那么也会使政策错误代价高昂。

  尽管从2004年6月底启动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美联储已经连续加息16次,但是,目前美国的货币政策仍不具有限制性,联邦基金利率实际上刚为正值。尽管经济增长正在减缓,尚没有迹象表明经济已经停滞。问题是,美联储关于通胀的严厉措辞可能适得其反。房东等效租金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显示,即使经济增长减缓,核心通胀仍可能进一步上升并在今年剩余时间内继续超出伯南克希望的区间。如果想避免将利率升得过高,美联储可能很快对为什么他们对现在认为是“令人烦恼”和“破坏性”的数据最终不再那么担心做出解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