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 > 正文
 

日本近期可能不会终止零利率政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5日 23:00 新浪财经

  鉴于近来股市大幅下挫,日本央行可能会推迟结束已实行5年的零利率政策,从而让经济暂时可以继续享受超低利率的好处。

  随著日本经济健康增长,国内物价稳定增长,一些经济学家1个月前预计央行可能最早于本月初放弃超宽松货币政策。但随著近日股市跌至近7个月低点,多数经济学家排除了6月份加息的可能性,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央行有可能将零利率政策保持到8月甚至9月。

  股市周二的暴跌进一步加重了推迟加息的预期。日经指数重挫614.41点,至14218.60点,跌幅4.1%,创2001年9月12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日经指数过去一个月来已累计下跌了15%。

  日本将是三大经济体中最后一个加息的,美国和欧洲已分别于2004年和去年年底启动了加息周期。

  日本央行担一直担心,零利率维持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经济过热。它也希望让货币政策更加“适中”。

  零利率政策最早是作为应急措施于2001年推出的,当时日本正面临

通货紧缩的困扰--物价持续下跌抑制了经济活动,导致经济增长停滞。为鼓励银行放贷、刺激经济活动,日本银行将政策利率--银行间隔夜拆款利率--下调至零。但2002年以来日本经济持续增长,到去年年末,消费者价格指数也开始稳步回升。这一切都为上调利率铺平了道路,市场人士预计第一步将加息25个基点。

  日本加息必然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因为很多投资者在进行“套利交易”,利用日本低利率的时机借款,投资其他地区的高收益资产。在日本国内,利率上扬也将导致企业贷款和居民抵押贷款的成本上升,如果加息幅度过大,很可能使经济增长受到遏制。

  当然,日本股市近期疲软主要是受美国经济前景不明的影响,特别是因为市场对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是否将继续加息没有把握。日本担心加息将导致美国经济放缓,从而挫伤美国对日本商品的进口需求。近些年,日本出口商迎来了收获季节,他们不断扩大产量,雇佣更多工人,成为推动日本经济增长的主力。在最近日本股市的下跌中,像夏普公司(Sharp Corp.)这类从海外获得巨额收入的公司遭到的打击最为沉重。

  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行长福井俊彦(Toshihiko Fukui)披露他曾投资村上世彰(Yoshiaki Murakami)管理的一只基金,此事也给昨日的日本股市带来压力。村上世彰上周因涉嫌内幕交易而被捕。不过福井俊彦对该基金的投资发生在1999年,当时他只是一家民营研究咨询机构的负责人。日本议会一反对党议员呼吁福井俊彦辞职,但首相小泉纯一郎(Junichiro Koizumi)表示,他相信福井俊彦的清白。

  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或许会为抑制通货膨胀而被迫加息之际,日本央行在这方面的压力则要小得多。4月份日本消费者价格指数仅上升0.4%,位于央行制定的0%-2%目标区间的低端。

  日本央行为期两天的政策会议已于周一拉开帷幕,市场普遍预计央行将保持零利率政策不变,同时不会对何时加息作出任何暗示。福井俊彦周二在国会表示,央行将密切关注股市动向,但他未提到它将对货币政策产生何种影响。

  央行副行长岩田一政的讲话被解读为央行对股市下跌并不感到恐慌。岩田一政表示,近期股市下跌主要是因为投资者在承担了过高风险后纷纷抛售所致。“我相信市场会很快找到新的平衡,”岩田一政说。

  多数经济学家仍然认为央行可能在下个月加息。但如果金融市场进一步恶化,这种预期也可能发生改变。央行已经表示“股市不是决定利率政策的因素,”巴克莱(Barclays Capital)的首席日本国债策略师Masuhisa Kobayashi说。“但是考虑到市场跌幅这么大,估计央行很难加息。”Kobayashi认为加息被推至9月份的可能性有60%。

  此外,日本政界要求保持零利率政策的压力也与日俱增。部分官员担心利率上扬可能会挫伤经济增长,2000年的加息已经提供了前车之鉴。“我们希望货币当局继续保持零利率政策,支持经济增长,”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Shinzo Abe)上周称。他被普遍认为是下一届首相职位的有力竞争者。

  经济学家表示,7月份是否加息将取决于未来几周的经济数据。最近的数据令人鼓舞:政府周一宣布将1-3月经济增长率修正为折合成年率增3.1%,高于此前估计的1.9%。央行定于7月3日发布反映商业景气度的月度短观调查报告。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供稿并保留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