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摩根士丹利专家预测全球通货膨胀即将到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2日 20:41 新华网

  新华网消息 全球化延缓了周期性通货膨胀,但并没有消灭周期性通货膨胀。美国摩根士丹利公司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就此撰文作了论述,该公司网站日前发表了这篇论文,题为《通货膨胀即将到来》,要点如下:

  全球的流动资产热最终将通过3种渠道转化为通货膨胀。

  第一,房地产热在英美等国引发了对服务业的巨大需求,导致这些国家的劳动力市场趋紧。

  第二,3年来的商品泡沫使生产成本和生活成本上升,幅度超过了全球GDP(国内生产总值)的5%。虽然商品价格上涨推动的通货膨胀在过去能通过消费者举债和缩小利润空间加以消化,但目前却导致工资水平升高以及核心通货膨胀。

  第三,某些国家一直以来不愿为防治污染付出代价以及支付劳动福利,人为压低了全

  球生产成本。由于来自各方的压力,有关国家正采取措施使生产成本实现正常化,而这将加剧全球通货膨胀。

  全球化步伐放缓拖累了经济的宏观走势。通货膨胀可能也将受到影响。全球通货膨胀率4个季度以来上升了60个基点。如果这一趋势像我认为的那样继续发展下去,各大中央银行将不得不集中精力对付通货膨胀,而没有时间去考虑如何促进经济增长。而且,这只是一个开端。各大中央银行也许在未来两年内都不得不集中精力对付通货膨胀。

  在这一周期中,债券将是最先贬值的资产。在我看来,趋势可能继续下去。债券贬值最终将拖累其它资产。尤为重要的是,随着收益率曲线急遽变陡,商品泡沫可能破灭。最后下跌的很可能是

股票市场。

  然后,与过去3年的情况刚好相反,世界将经历一段所有资产一起贬值的时期。这段时期可能持续2到3年。然后,债券市场将率先复苏。

  周期性通货膨胀即将到来

  全球化阻碍了工资水平升高这一货币供应量增加和通货膨胀之间的主要传输媒介。相反,过强的流动性一直在推动资产市场产生需求。全球化使世界各地的需求都在增加,通货膨胀出现的时间延后了。

  技术革新、“9·11”事件和众多工厂快速向中国转移,导致2002年出现了大幅度通货紧缩。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的平均通胀率从2001年第二季度的3.2%下降到2002年第三季度的1.1%。通货紧缩恐慌使美联储将利率降至1%,使日本银行采取“定量宽松”政策,从而导致了大规模的流动资产热。

  流动资产热通过推动资产市场发展刺激了需求。房地产价格上涨使西方消费者增强了开支能力。商品价格上涨使发展中国家能用于支出的收入增加。因证券市场发展和信贷息差缩小而降低的资本成本使发展中国家得以进行投资。

  虽然2006年第一季度的通货膨胀率比2002年第三季度的1.1%增加了一倍,达到2.2%,但与3年来较高的经济增长率相比,通货膨胀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而且,很多人会说,通货膨胀率上升在很大程度应归咎于能源价格上涨,而不是核心通货膨胀。这一论点并不像听起来那么有理。整体通货膨胀率与核心消费品价格指数必定会趋同。除非商品泡沫很快破灭,否则核心消费品价格指数可能会向整体通货膨胀率靠拢,而不是相反。

  通货膨胀率即将上升的3个原因

  第一,工资水平可能上升,尤其是在经常账户赤字较高的经济体中。如果服务业和制造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互换余地较大,全球化就能有效抑制通货膨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效应会逐渐消失。这种替代效应可能首先会在经常账户赤字较高的经济体中消失。澳大利亚经济停滞不前但通货膨胀率却居高不下就是一个事例。

  第二,商品价格上涨还没有完全影响到整体通货膨胀率,因为公司吸收了一些通胀压力,各国政府也提供了一定的补贴。布伦特原油期货在2006年的平均价格是每桶63.7美元,而2002年仅为25美元。全球经济为此多支出了1.2万亿美元的石油成本。其它能源(煤和天然气)价格在此期间也涨了近一倍,导致大约5000亿美元的额外支出。额外的能源成本可能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4%。能源价格上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在通货膨胀中体现出来。其它商品价格上涨导致的额外支出至少也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1%。

  第三,中国的生产成本在实现正常化。由于中国的劳动力十分廉价,制造业在过去5年内大规模向中国转移。人们对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有着充分认识,但对环保标准和执行情况松懈的作用的认识还不够。在过去3年内,这一因素在吸引生产企业转移方面发挥的作用也许比劳动力成本更大。如果转移到中国的工厂必须执行与经合组织国家相同的环保标准,中国制造的商品也许就不会这么廉价了。

  中国已慢慢认识到,需要使污染成本正常化。广东省可能会关闭数千家未达到环保规定的企业。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近下发指导意见,对造成严重污染的PVC(聚氯乙烯)行业采取了更加严格的控制。

  中国增加工资的政策将使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大幅上涨,针织品等产品的价格将上涨20%到30%。污染标准正常化对许多化工产品也将产生相同的影响。

  中国生产状况的正常化将是导致周期性通货膨胀的一大因素。

  债券市场将持续低迷

  全球的通货膨胀率可能会维持目前每月5到6个基点的上升趋势。这应归咎于能通过货币市场和经常账户差额使通货膨胀从一个国家蔓延到整个世界的金融全球化现象。步伐可能会从这儿开始加速,因为在英美等国,服务业和制造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互换余地已经消失。

  工资水平面对流动资产热反应缓慢是这一周期中一个独一无二的特点。理性预期经济学认为,同时身为消费者的工人明白,货币供应量增加过快将导致通货膨胀,因此,工人在看到货币供应量增加过快时会要求加工资。目前还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是出于以下两个原因:第一,外包增加了工作的不稳定性,而且使商品价格下降;第二,房地产增值和信贷放松使通过借贷维持生活方式变得更加容易。

  随着这两个因素不再发挥作用,工资需求可能加速。2006年,货币主义可能卷土重来。预计通货膨胀率将缓慢上升,但通货膨胀率突然飙升的可能性同样存在。 (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53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