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斯诺宣布辞职 高盛董事长提名接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 03:27 新闻晨报 | |||||||||
□晨报记者 李耀宗 美国总统布什5月30日提名高盛公司董事长亨利·保尔森接替于当天宣布辞职的约翰·斯诺担任财政部长。这一提名有待美国参议院批准。一年多来有关美国财政部高层变动的传言终于尘埃落地。
布什在宣布这一提名时称赞保尔森有丰富的商业经验,且具有清晰解释经济问题的能力。同时,他还赞扬斯诺在担任财政部长期间显示出了杰出的领导能力。 保尔森担任高盛公司董事长已有约8年时间。斯诺于2003年2月接替辞职的保罗·奥尼尔担任美国财政部长。此前,他是铁路公司CSX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66岁的斯诺担任财长3年多,期间美国经济平均每季度的增长率达到3.8%。在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所有财长中,斯诺在任期间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不过,直到离开,斯诺依然在为赢得认可和尊敬而努力。分析人士指出,这主要是因为布什将很多政策制订的权力从财政部拿到了白宫。斯诺的工作并不是制订政策,而只是把政策“销售”给公众。因此,经济快速增长并不会给他带来多少印象分。 而且,斯诺的“销售”业绩并不能让布什感到满意。彭博新闻社和洛杉矶时报的4月份的联合调查显示,57%的美国人不认同布什的经济政策。布什支持率处于历史低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斯诺无法让选民确信美国经济运行良好。 布什上台时,克林顿留下的财政盈余达到1280亿美元,但到去年变成了创纪录的3190亿美元的赤字,这让斯诺的贡献相形见绌。斯诺的批评者直言不讳———他不是罗伯特·鲁宾(克林顿时期的财长)。 正因为如此,斯诺经常会因为将被“炒鱿鱼”的传闻而成为媒体的头条。今年5月11日,纽约时报的报道称,斯诺没有辞职的唯一原因是没人愿意接这个“烫手的山芋”。 斯诺的主要功绩是帮助布什2003年成功推行新一轮减税计划。除此之外,他的贡献主要在海外事务。 2003年上任后不久,斯诺的名字就和中国的汇率制度扯上了关系。他成功说服白宫采取劝说而不是威胁的策略。2003年9月,在迪拜举行的7国集团会议上,他说服其他国家支持他的想法,要求中国采取更灵活的汇率政策,并邀请中国首次参加7国会议。 保尔森和鲁宾都出自高盛,都是华尔街的重量级人物。不过,保尔森遇到的问题是,布什会不会像克林顿一样,让保尔森拥有同鲁宾一样影响政策制订的空间? 在克林顿时代,鲁宾在制订经济政策时会起主导作用,尤其是和政客有冲突时。但在布什政府这里,经济决策首先要过国家安全、外交政策和国内政治的关。 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即将离去的斯诺,还是其前任保罗·奥尼尔,他们只是白宫政策的“销售人员”。很多人来华盛顿的时候顶着华尔街的光环,走的时候却完全是另外一副景象。 白宫发言人托尼·斯诺表示,保尔森并不只是一个公关,而是总统最重要的经济助手。据了解,此前保尔森曾与白宫进行过一系列谈判,核心就是要求有权影响经济决策。 中国因素是保尔森被布什选中的重要原因。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保尔森访问中国的次数超过70次。这意味着在最后两年的总统任期中,布什将会把对华贸易和货币政策视为政策的主要侧重点。 此前呼声很高的布什密友、美国商务部前部长埃文斯并没有入选。埃文斯支持弱势美元,但华尔街并不认同有关美元上涨损害美国出口商利益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