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中国与东盟相互投资从投石问路变开花结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5日 10:35 新华网

  新华网南宁4月15日电 (记者 李嘉 赵文) 20多年前进入中国市场的泰国正大集团从农牧业“起家”,如今已经涉及商业零售、机电制造、金融产业、生物制药等诸多领域,投资金额近50亿美元;8年前选择越南作为开拓海外市场“第一站”的广东TCL集团,眼下已经在菲律宾、新加坡和印尼等东盟国家设立了分公司,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典范。

  在此间举行的首届中国-东盟会展业国际合作高峰会上,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副局长
贾国勇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相互投资合作“渐入佳境”,一些成功企业已经从投石问路的“精耕”阶段上升到开花结果的“扎根”阶段。

  作为中国的周边临国,东南亚国家利用地缘优势,对华投资力度正逐年加大。近年来,东盟国家来中国实际投资金额每年都在30亿美元左右。到2005年底,东盟国家来华投资2万6千多个项目,实际投入385亿美元。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国家是东盟来华投资的“中坚力量”。

  

中国经济实力的持续攀升和消费能力的不断增强,使“先行一步”的东盟投资企业获益匪浅。从1992年在中国投资以来,马来西亚金狮集团的“百盛”百货店从一家“膨胀”到四十多家,成为在中国市场最具竞争力的海外商业零售企业之一。金狮集团董事长钟廷森说:“百盛在中国市场的业绩正处在上升阶段。”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以东南亚为重点的“走出去”战略,激活了企业“淘金”东盟的投资热。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经中国商务部批准和备案,中国企业在东盟10国投资总额为10.8亿美元,与东盟国家签定承包劳务合同总金额为35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32亿美元。

  “相对于东盟国家到华投资,中国到东盟国家投资绝对金额小,但潜力较大,增长迅速。”贾国勇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中国企业大踏步地走进东南亚市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首钢集团和青岛海尔等大型工业企业为代表的投资办厂模式、以中海油收购西班牙企业在印尼油田股份为代表的跨国并购模式、以

福建企业在缅甸、越南建设境外加工小区的创办工业园模式等多种深受东盟各国欢迎的投资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国以国家模式对东盟国家的大规模投资行为正成为双边合作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其中包括对越南、柬埔寨、缅甸、老挝等大规模援助建设基础设施等。

  据悉,今后3年,中国政府将把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100亿美元优惠贷款的三分之一提供给东盟国家,并在现有基础上增加50亿美元的优惠贷款,用于支持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的投资项目。(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