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伦敦牛津街找中国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1日 15:25 环球时报 | |||||||||
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寇维维 英国伦敦牛津街是全世界高档名牌商品的云集之地。在不足2公里长的街道上,竟云集了300多家店铺和商场。每年都有数千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被吸引到这条有着好几百年历史的街道观光、购物。如今,当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已走进全球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时,牛津街上究竟有哪些中国货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日前走访了这条
店员不太了解中国品牌 高档品牌商品消费是和生活水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西方国家销售高档名牌商品的地区都是生活水平高、有固定高收入人群的大城市,如巴黎、伦敦、东京、纽约和米兰等。由于牛津街客源众多,很多世界知名品牌都在这里开设专营店,把这里当成展示品牌的窗口。此外,还有一些大型综合商厦以专门出售昂贵商品而出名,如记者这次走访的塞弗里奇百货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这家大型商厦是喜爱购物的中国游客的必游之地。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服装、化妆品、家具、陶瓷、烟草、酒水等各类名牌产品,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迈进商场大门,就如同走进中国的大商场一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奇、迪奥和普拉达等世界知名品牌的专柜。这些专柜不仅面积大,还用透明的玻璃墙将不同店面区分开来。每家店里都有专业和时尚的店员在招待顾客。商厦的一层经营箱包和化妆品,这些品牌的生产地大多是法国或意大利。记者找遍整个一层,也没有发现任何中国品牌的踪迹,甚至连“中国制造”都没有。 无奈之下,记者向商场的客户服务人员求助,他们都表示店中的中国商品并不多。一位工作人员坦诚地说,“其实我们对中国的品牌都不太了解。”显然,他们从来就没有卖过中国货。记者随机采访了在店中购物的一些顾客,他们大都对来自中国的名牌产品没有概念,认为比较有名的国际品牌差不多都来自欧洲、日本和美国。记者平时接触的一些英国人也大体相似,虽然他们用的物品中有不少是中国制造的,但却说不出中国货中的名牌。消费者对中国产品有一种误区,即来自中国的产品一定是廉价的。很多西方消费者认为,如果是同类产品,而中国的产品和西方的价格相同或相差不多,他们就会选择西方的名牌产品,因为想象中的中国产品不应该这么贵。有一位店员在记者提到中国品牌后,立刻联想到著名的化妆品品牌SKII,但她经过一番查证发现,该产品的宣传形象与中国类似,但它却是地地道道的日本品牌。 一位女营业员告诉记者,你要是早点来就好了。2006年英中大型文化交流活动“中国在伦敦”刚在商场大厅里举行了一次活动,展出了一座由中国艺术家宋东创作的叫“吃掉城市”的模型,这个模型完全由糖果和饼干组成,展出第二天人们就可以自由取食,她也吃了不少。甚至有好心的店员建议记者到唐人街去寻找中国货,但是,伦敦唐人街大部分都是中国餐馆,有的中国产品无非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喜爱但在国外买不到的日用品或音像制品等,那里高档商品很少。 “中国制造”不是贴着外国牌子,就是小玩意儿 虽然找得很辛苦,但店员还是很认真。值班经理仔细检查了货品清单,终于发现塞弗里奇百货公司里还是有些“中国货”。在他引领下,我们首先到达顾客相对较少的家居用品区。这里有一个经营中国古典家具的专柜,店员是一名意大利小伙子。他告诉记者,这里的产品小到枕套大到柜橱,价格范围也很大,从几十英镑一个的小摆设到上万英镑的中国古典红木方桌。这里摆放着现代和古典两种家具,现代类型的都是与一个外国品牌合作生产的,贴着外国牌子,只能算中国制造。古典家具的品牌是Nine,全部从中国进口。这些古典家具都有一定的年头,有的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文物,因此价格不菲。一个高1.2米、长1米左右的橱柜价格在1500英镑左右(约合人民币2万多元)。小伙子表示他们店的生意还不错,哪里来的顾客都有,价格在同类产品中算中档。古典家具主要是靠其历史悠久和样式独特吸引顾客,很多人买这样的家具是为了让家里多一点东方色彩。 在一个出售工艺品的柜台上,记者终于发现了一些小玩意儿。一位亚洲人面孔的店员说,他们的顾客非常多,销售也不错。记者发现,这里的商品制作还算精美,但大部分都是些小花瓶、小瓷人和电话套等小件商品,没有任何品牌,也没有统一的包装,柜台的摆设也很随意。这些商品的价格比在小店铺里出售的类似产品稍高,不过从中国来的人都会认出有些产品在中国绝不会那么贵。 一个叫琳达的英国女士表示,她去过中国很多次,很喜欢中国的丝绸和饰品,每次去都会买一些回来自己用或送给朋友。她认为如果可以把高档丝绸当面料,生产时装,一定可以卖到很好的价钱。无论是记者看到的古典家具,还是这位女士的建议,都给想在国外创中国名牌的厂家提供了思路。 中国货要创自己的名牌 经过一番寻找,记者最后在三楼找到了一家上海品牌“上海滩”的服装柜台,但遗憾的是这家店在不久前刚搬走。没有人知道它的去向,登陆它的网站,记者发现这个品牌主要经营改良创新后的中国传统服装,设计既有东方色彩,又有时尚元素。价格各不相同,一件女性上装平均在350至400美元。除在伦敦的塞弗里奇,这个品牌还在香港、纽约的麦迪逊大道都设有专卖店。不过“上海滩”的崛起与瑞士历峰集团的收购不无关系。历峰集团是全球第二大奢侈品集团,旗下拥有卡地亚、登喜路、伯爵、万宝龙等一批高档品牌,中国几乎没有可与之媲美的同类产品。 一些在英国生活多年的华人认为,来自中国的产品多为附加值较低的廉价产品。中国虽然有大量廉价劳动力,但很多没有受过专业教育和训练。国际名牌产品对品质要求极其严格,很多产品都是手工制作。中国一些有能力生产高质量产品的企业为了快速获取利润,选择为外国企业生产贴牌产品而不是开发和经营自己的品牌,使中国丧失了在国际市场获得竞争的机会。 不过,记者在这里看到乔治·阿玛尼服装还是显示出了中国货的进步。过去,外国厂商委托中国厂家贴牌生产的高档名牌产品都不标“中国制造”。英国《金融时报》曾报道过中国浙江一家私营服装厂为世界著名服装品牌乔治·阿玛尼生产成衣,已经得到允许在服装说明上注明“中国制造”。该企业后来还在欧洲市场登记了标有“中国制造”的乔治·阿玛尼服装。这说明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完全有了保证。 据记者了解,国际服装界一些人士对少数在世界上有名的中国品牌还是有所了解的,除前面提到的“上海滩”外,还有以制作婚纱闻名的Vivienne Tam以及在美国纽约很受名人欢迎的Han Feng。这些都是中国人自己创出来的名牌。 中国货改变形象仍需努力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牛津街上也有一些外国品牌服装是中国制造的。如定位在年轻时尚而且价格可以让普通人接受的H&M,这家店里的产品约一半以上都是中国制造的。牛津街上还有一些英国著名的中档百货公司如马莎百货、BHS和Debenhams等,那里都有大量来自中国的服装、鞋和装饰品等。当然,在遍布英国各地的一些大型超市如特易购、ASDA和Sainsbury’s中,中国加工制造的产品更多,普遍为中低档价位产品。至于食品、日用品等生活必需品,英国人更喜欢到超市去购买。在那里,中国品牌和中国制造的产品更受欢迎。 通过这次采访,记者深深地体会到,牛津街之所以很少有中国名牌,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企业品牌意识淡薄。其实,中国并不是不能制造高档产品,中国现在在烟酒、茶叶、手工艺品和服装等行业都有质量优良的产品,但就是缺少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二是提高产品的档次和工艺水平,以质取胜。三是企业经营意识落后。一个品牌的塑造不仅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的投入,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长期努力改变消费者的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