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南太平洋地区必须靠加入大的经济体来寻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与中国之间的关系正是确保该地区不被排除在东亚经济之外的根本保障
□ 本报记者 梁强
“我们是亚洲人吗?”
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这个话题就一直是澳大利亚社会辩论最激烈的主题之一。在地缘政治的视角中,这个地区与南美洲一起构成了所谓的“外新月形区域”,成为美国力量自然的延伸;另一方面,随着二战后全球政治经济中心的不断变动,它又成为了欧亚大陆这个“世界岛”的外围地带。
这一特别的地缘位置让这个洲际岛国的政治家们在思考本国的战略选择时,处于天然的游移中。
2005年澳大利亚加入了亚足联。比这更有标志性意义的,是它在当年底正式加入到东亚峰会中,从而明确了自己的经济归属。而确立这一经济归属的双边外交事件,则莫过于本周一中国总理的到访。
这是温家宝首次出访澳大利亚,也是1988年以来中国总理对澳大利亚的首次访问。
东亚腾飞 刺激澳新
从1995年至今,澳中双边贸易额增长了3倍,中国已经成为澳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澳主要的矿产出口国。在会见温家宝时,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对两国关系经贸关系的不断加强作了如此的评价:“在澳大利亚同所有其它主要国家的关系中,以往10年期间发生最彻底转变的就是澳中关系。”
社科院亚太所副所长、中国亚太学会秘书长韩锋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认为,尽管全面地“脱欧入亚”并未实现,但在经济方面,这个地区早已深度卷入了亚太经济体。尤其是上个世纪东亚波浪似的经济腾飞,对澳大利亚的心理影响非常深,也让澳大利亚清醒地认识到东亚的发展和繁荣对澳大利亚的现实影响是最大的。
社科院亚太所所长张蕴岭也对《财经时报》表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南太平洋地区必须靠加入大的经济体来寻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与中国之间的关系正是确保该地区不被排除在东亚经济之外的根本保障。张蕴岭是中国-东盟东亚自由贸易区可行性研究专家组组长,由他倡议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在已经变成了现实。
自贸谈判 进展顺利
这次温家宝访问大洋洲,先后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领导人就建立双边性质的自贸区协定进行了会谈。张蕴岭告诉《财经时报》,中澳自贸区的磋商从2004年就已开始,目前处于谈判阶段,“进展顺利”。
中国与澳新两国的经济为互补型,双方都在急于扩展合作关系,这是中国与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最主要条件。周一温家宝在会晤霍华德后表示, “在未来一两年之内,中国和澳大利亚应该共同合作,在有关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重要议题上求取突破,为全面性的协议奠定基础。”
韩锋认为,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自由贸易区谈判是中国第一次与发达国家进行自贸区谈判,“对中国非常重要”。目前,澳大利亚已与新加坡和泰国签署建立自由贸易区协定,并已与马来西亚开始建立自贸区谈判,与日本开始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研究。澳大利亚虽然没有进入到东亚区域合作的主渠道“10+3”机制,但已加入了东亚区域合作第二条渠道东亚峰会,双方都可以在双边框架下自由的寻找贸易伙伴。
铀矿合作 道路平坦
中澳两国于1972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双边贸易额达到50亿美元用了24年,而从100亿突破200亿只用了两年时间。对此,韩锋认为,造成贸易额突飞猛进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价格的迅猛上涨,中国对澳大利亚原材料的进口近两年确实有增加,但中澳之间的贸易往来集中于液化天然气、铝、铁矿石等,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扩展,这些原材料近两年来价格迅猛上涨,这直接造成了两国间贸易额突飞猛进的现象。
本周,中澳两国政府在堪培拉签署了《澳中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和《核材料转让协定》两份涉及到铀交易的协议。根据协议,澳大利亚将同意向中国出口核原料铀矿,中方每年将从澳大利亚进口1万吨铀矿,价值约6─7亿澳元。中方保证能够符合澳大利亚出售铀矿的安全规则,不会将铀矿用于军事用途或转售。
澳洲资源部长麦克法兰在接受澳大利亚媒体采访时透露,中国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正式从澳洲进口铀原料。因为两国的公司还需就有关贸易进行磋商,澳洲也必须开采更多铀矿,才能满足中国每年2万吨需求的一部分。麦克法兰表示,由于澳大利亚的金属铀生产至少要到2008年才会全面展开,因此澳大利亚最早也要到两年后才能开始向中国出口金属铀。
在刚刚出台的“十一五规划”中,中国已经把核能定为今后长期的能源发展方向,并提出在2020年前将新建27个百万千瓦级核电站。而澳大利亚是全球最大的铀矿所在地,拥有全球已探明铀储量的40%,双方在核原料上的商业合作,对于两国经贸关系显然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澳大利亚矿业理事会执行董事虎克在中澳签署有关核合作协议后表示,这两份协议为澳大利亚铀燃料以及相关技术和服务的出口铺平了道路。韩锋也对《财经时报》表示,协议将为两国之间正在进行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增添砝码,加深两国现有的经济合作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