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美报称美从中国组装获益最大 中国仅获漂亮数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 09:24 新华网

  新华网消息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9日发表记者戴维-巴尔沃萨发自深圳的文章,指出看上去中国好像从贸易中获得了更大的回报,实际上真正的利润被美国等外国公司所得;没有留下全球化带的利润。” 中国“中国制造”的芭比娃娃单价20美元,但中国只能获得其中的35美分。文章说:

  贸易数字扭曲使中国构成的贸易威胁显得越来越大

  在日本日立公司建在深圳的一家工厂内,几百名工人正在制作电脑光盘,并把这些光盘用箔纸包装起来。这些产品将运往美国,并和其它大量产品一样标上“中国制造”的标签。

  但是,通常情况下,大多数标有“中国制造”的产品事实上都是在其它地方生产的,而且这些产品的生产厂家基本上是日本、韩国和美国的跨国公司,它们只是把中国作为其庞大的全球生产体系中的最后组装地。

  分析家说,这种不断发展的全球供应链正日益扭曲全球的贸易数字,并让中国构成的贸易威胁显得越来越大,而事实并非如此。2月10日,当

商务部宣布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时,这种形式的扭曲很可能再次出现。据估计,去年美中贸易逆差激增至创纪录的2000亿美元。

  看上去中国好像从贸易中获得了更大的回报。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最大的赢家是美国和其它发达国家的消费者。玩具、服装、家用电子产品和其它产品从亚洲其它地方转移到中国生产让这些发达国家的消费者获益匪浅。

  最大的受益者是美国

  美国的大型跨国公司和其它外国公司,其中包括零售商,是生产这些廉价产品的中国工厂背后看不见的手。这些公司从贸易中获得了大部分的利润。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教授黄亚生解释说:“上个世纪90年代,总部设在美国、欧洲、日本和亚洲其它地方的外国公司基本上都将生产转移到中国进行。但是,控制权以及这些生产带来的利润都牢牢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中。尽管中国从全球化中获得了工资上的好处,但它没有留下全球化带来的利润。”

  真正的输家基本上是其它地方的一些低收入工人,像日立公司在日本的失业工人,以及亚洲其它地方的一些工人。当雇主把工厂建到中国后,受害的是这些工人。美国的蓝领工人也是输家。

  事实上,据中国的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大约60%的出口产品都是由外国公司控制的。分析家们说,在电脑部件和电子产品等领域,外国公司在出口上拥有更大的控制权。

  随着生产供应链越来越复杂,外国的专门技术一直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这种供应链中,各个零部件由不同的国家生产,最后都运到中国进行组装。这样一种体系使得全球的贸易统计数字具有误导性,一些专家说一个更恰当的标签应当是“中国组装”。

  瑞士银行的经济学家董涛说:“所有这一切的最大受益者是美国。一个芭比娃娃的售价是20美元,但中国只能获得其中的35美分。”

  他说,由于生产一件产品需要不同地方的许多人来共同完成,因此最好把贸易数字抛开。董涛说:“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上,双边贸易数字是毫无意义的。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平衡就像纽约州和明尼苏达州之间的贸易平衡一样毫无意义。”

  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以及其被普遍认为是人为低估的货币使得1995—2004年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了大约4650亿美元。这也使中国成为外国投资最热门的目的地之一。

  在电子产业中,迁到中国的工厂的数量也大大增加。日本和韩国的公司在这里很有规模。松下电器产业公司在中国有7万员工;东芝公司将最大的信息技术生产线建在了杭州。韩国三星物产公司在中国有23家工厂,5万员工,并将整个

笔记本电脑的生产设在了中国。去年它在韩国的最后一家生产笔记本电脑的工厂关闭。

  成千上万的工厂的出现为中国低工资的外来民工带来了数百万的就业机会。他们的工资大约为每小时75美分。但一般说来,这些行业的中国公司迄今还无法从从事基本生产提升到从事设计以上工作的水平。

  尽管如此,中国崛起成为世界贸易的动力与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在发挥这样作用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时的日本人创建了自己的品牌,如丰田、本田和索尼。除了联想和海尔以外,中国几乎没有什么叫得响的全球品牌。

  中国官员不失时机地说,反映巨大顺差的贸易统计数字使人误以为中国非常繁荣。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人士说:“中国在过去几年中得到的只是一些漂亮的数字,而美国和外国公司得到了真正的利润。”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01,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