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创新以色列:全球化时代下的逆境突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7日 14:30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刘波

  以色列、北京报道

  由犹太移民组成、立国不到60年的以色列常被人们称为“没有祖父的国家”。照这样的标准看,80高龄、满头白发的Initiative&Management公司CEO兼董事Uzia Galil丝毫无愧
于“以色列高科技产业之父”的称号。

  早年的Galil曾在美国掘金。“当年在美国的经历使我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即一个国家的经济确实有可能在科技与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当时我们还不称这种经济形态为‘高科技’(High-tech),而称之为‘知识经济’(Knowledge-based economy)。”他说。“知识”,便是以色列创新型经济的精髓。

  从柑橘到软件

  这个年轻国家从穷困、战火与动荡中走来,在强邻环伺的形势下逆境图存,发展壮大。今天的以色列人均GDP水平和欧盟国家大体相当。

  以色列Arison商学院院长Oded Sarig教授认为,以色列在世界上的比较优势是创新,以及能够迅速而灵活地将新的理念应用于实际解决方案中。

  据以色列出口与国际合作协会会长Yehiel Asia向记者介绍,以色列在真正意义上走上经济变革与创新之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此前,以色列经济还是一种传统的,以农业、轻工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经济体。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当前的以色列以知识经济为主导,拥有国际一流的通信、IT、电信和生命科学等高科技产业。

  以色列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艾德山则指着幻灯片向记者讲述,在上世纪80年代,产自温暖的以色列、供应欧洲市场的“迦法柑橘”还是以色列出口的主要象征,而今天这一地位早已为电脑、软件、数码产品、通信科技和先进的农业技术所取代。

  以色列人口仅有约680万人,不仅面积狭小,而且一半以上的国土为沙漠和旷野覆盖,自然资源匮乏,基本没有石油和

天然气资源。由于这些“先天不足”,以色列只能扬长避短,以创新精神,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到最大的效用。

  而经济创新的路径则是,以优秀的教育保障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储备。在政府的积极支持下,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通过吸引国际资本、发展国内风险投资产业为高科技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继而以出口导向的外贸政策,用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品占领国际市场,同时在国内以现代化的农业和国防产业保障本国的经济安全。

  最伟大的自然资源

  以色列自立国以来便非常重视教育。上世纪50-60年代,国家建立了完善的公共教育体系,为最早一代的移民儿童提供良好教育。此后,持续的经济增长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保证了教育投资的继续。在上世纪90年代,大学生数量实现了翻倍,新建了29所大学,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例居世界第10位,大学教育投资占GDP的比例达到1.7%,在发达国家中仅次于美国。

  以色列拥有以海法的以色列理工学院(Technion)、魏茨曼科学学院为代表的7家享有国际盛誉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它们为以色列高科技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在海法卡尔迈勒山上的以色列理工学院,记者看到科研的热潮:从污水净化,到港口建设,再到以反恐为目的的爆炸物探测技术。

  另一个促进以色列劳动力市场优化的因素是移民。1989年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国家的剧变,这些国家的犹太移民纷纷涌入以色列,人数有100万人之多,人口剧增13%。然而这批移民大多都受过高等教育,有专业技术,成为以色列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

  目前,在以色列电子行业的从业人员中,62%以上的人是科学家、工程师和技师,每1万人中工程师与科学家的人数为145人,高居世界各国榜首,排在第二位的美国仅有81人。外国在美国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中,以色列位居第3,仅次于日本和中国台湾。

  摩托罗拉公司首席财务官Mike Zafirovski曾一语中的,“以色列经济只不过是这个国家最伟大的自然资源的反映,那就是那里人民的智慧和独创性。”

  风险投资与压力创新

  高科技产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政府支持仅是杯水车薪。为此以色列努力吸引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资金流入。国际方面,国际IT公司纷纷在以色列设立分公司和分支机构。1992年全年以色列吸引的外资总额不过5.37亿美元,在2004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53亿美元,并持续保持在稳定水平。

  在国内,以高科技公司平均将20%左右的收入投入到研发方面。同时以色列也成功地通过风险投资基金体系使资本与科技实现紧密结合。总资本超过100亿美元的以色列风险投资业在全球规模仅次于美国,已经成为以色列国民经济的核心特色和国家

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之一。

  据以色列风险投资协会主席Assaf Harel向记者介绍,风险投资的起步是在1993年,当时以色列政府启动了Yozma计划,将发展风险投资作为以色列的一个战略方向。

  在Yozma计划的第一批基金成功后,新的资金源源流入。在12年后的今天,在以色列共有大约80家风险投资公司在运作,投资于超过1000家创业公司中。很多创业公司都成功在国内外

证券交易所进行了IPO。大型风险投资公司的平均资产规模,也从1993年的2000万美元提高到今天的2.5亿美元,而且它们完全投资于从事科技创新的创业公司中。使科研界与商业界之间的交易成本降低到最小。

  以色列最大的公司TEVA制药集团公司副总裁阿密·艾斯顿(Amir Elstein)说,“如果要成为行业内的领导者,你必须走出去。在以色列,全球化不是一个口号,因为如果你不全球化,你就将一无所得。”

  由于人口有限、国内市场狭小,同时与周围的邻国政治关系不佳,经济和消费水平相差太大,以色列不能依靠当地或邻国市场,只能依靠领先的产品和技术远拓海外。

  另一个体现以色列化压力为优势的方面就是国防,很多高科技产品都是首先为了国防需要研发,然后转为民用的。

  “在国防中发展起来的科技对以色列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为了在军事科技上领先,你需要变得有创造力,不同凡响。这种创造力和革新力影响了以色列人的心理状况,这造成的影响远大于任何具体的科技成果。”Sarig教授认为。

  ·链接· 高科技产业“孵化器”

  在高素质劳动力的基础上,以色列政府对经济的良性引导更加促进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1973年以色列贸易与工业部开始设立首席科学家办公室,这一机构主管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孵化器”项目,为创新科技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建立新兴公司(start-up)并促进其实现商业化运作。

  以色列贸易与工业部首席科学家埃里·奥博博士曾在北京向记者介绍,以政府在过去30年里做了大量工作促进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一是大量投入于研发的基金,建立了风险基金产业,用于研发的资金占GDP的比例达到4.5%。

  具体运作是,私人公司申请的高科技发展项目,经过首席科学家办公室下属的专门开发委员会审议通过后,设立“孵化器”给以资金支持,根据各个项目不同的情况资助30%-66%不等的研发开支,在这些新兴公司成功地实现的商业化后,将这笔资金返还给首席科学家办公室,继续发挥其支持效用。以工贸部还设有专门机构负责促进公司界和科研界的紧密合作,使新技术和理念能够迅速得到资金投入,实现生产和出口。

  这些措施成效斐然。以色列在全国拥有约3000家高科技公司,以及约2000家新兴公司,目前还有约200个项目在“孵化器”中继续“孵化”。就新兴公司的数目来看,以色列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美国,而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高科技公司数量上,以色列有70多个,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

  目前以色列出口的一半以上都是高科技产品,其中尤以软件业最为成功,拥有Amdocs、CheckPoint、Comverse、Mercury Interactive、Nice Systems、VocalTec等全球一流的软件公司。软件业占GDP和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了所有传统产业,甚至其他高科技产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4,1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