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向格老学习驭泡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5日 07:26 中国经营报

  作者:李学宾

  这多少有些令人不可思议。

  2006年1月31,当艾伦·格林斯潘离开执掌18年的美联储时,他已经79岁了。自1987年8月11日就职以来,格林斯潘在美联储主席位置上稳坐了18年半之久。可以说,他是这个时期
最了解美国经济的人。他最清楚,对美国的消费者和投资者而言,他能送出的最好礼物就是信心。显然,他选择宽松货币政策做了精美的包装。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认为,美联储在过去10年所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使美国出现了家庭储蓄负增长和经常项目赤字创纪录两大问题,并判断这将使美国经济在未来付出痛苦的代价。但凭借格老娴熟的操控经验,其任期内,美国经济毕竟较为顺利地渡过了两次衰退、一次股市暴跌及一次股市泡沫破裂,还实现了历史上最长的经济增长期。格林斯潘领导下的联储,在美国经济平均每年3%的增长中,在有效控制失业中,都有出色的表现。而格式风格监管的精髓,正是如何恰当地驾驭泡沫,某种意义上,他就是一个适度泡沫的创造者。最经典的是2001至2002年,面对美国经济的衰退,短短一年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由6.5%降至1.75%,极大地促进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高盛的经济学家甚至认为,2000年股市高科技泡沫破裂后,如果不是格林斯潘力排众议,坚持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经济就很可能步日本经济后尘,陷入长期

通货紧缩的境地。

  美国经济是一个高度资本化和金融化的经济,而美国的资本市场恰恰也是一个全球金融资源的配置中心。在这样一个市场中,格老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获得投资者的信任,办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不断给市场创造机会。从1987年“黑色星期一”时格老一直就是这么做的。也正因为如此,联储才会在市场中拥有一呼百应的地位,资本市场中才会有那么多双眼睛关注格老的公文包,他从不以一个市场驾驭者的面目出现在公众面前,却成为了一个真正的驾驭者。

  风险从来都不是被消除的,而是被分散的。作为联储,它的角色几乎只能是多头——衰退和萧条时,必须刺激经济,面对崩溃同样必须挺身而出。格老深谙这个道理,他坚守联储立场,很好地完成了经济引擎应该起到的作用。驾驭和利用泡沫,而不是将其视为洪水猛兽,站在市场的角度思考问题,不断提供机会而不是做一个破坏者。至于打击投机,那是其他监管部门的责任。

  格老的“驭泡术”对中国央行何尝不是一种启示。本轮

宏观调控初期,央行先期的孤军奋战,而后的无功而返,其实就是在无意中站到了市场的对立面,面对一个远不那么透明的经济体,中国央行需要更高超的“驭泡术”。中国居民的储蓄率远高于美国,这也给央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以宽松的货币政策,或者说长松短缩的货币政策引导消费和投资,应该成为央行的首要任务。而源源而来的热钱未必不能为我所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