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财经》杂志:伊朗核危机玄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4日 17:47 和讯网-《财经》杂志

  以温和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努力遭到挫败,主张更强硬路线的美国在伊朗核问题上将可能占据主导。中国维护自身能源与地缘战略利益又要顾及美欧关系,挑战骤然严峻

  □本刊记者 黄山/文

  1月10日,伊朗宣布,拆除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贴在内坦兹一座浓缩铀工厂的封条,
伊朗核能问题的新一轮危机就此爆发。

  早于2005年9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就已确认伊朗违反了《核不扩散协定》(NPT);以德、法、英三国为首的欧盟,也指责伊朗违反了与欧盟所签下的自愿进行核安全保障的条约义务。此次伊朗政府在新年伊始的强硬举动,更令伊朗与西方的关系骤然紧张。

  1月12日,欧盟三国外长表示,此前两年半同伊朗进行的谈判已经进入“死胡同”——只剩下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一途;伊朗外长穆塔基则以警告相回应:如果将伊朗核问题提交安理会,伊朗将终止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

  四天之后,欧盟三国、美国、俄罗斯、中国在伦敦举行的闭门会议,未能就是否将伊朗核问题提交安理会达成一致。1月18日,欧盟三国提请于2月2日召开国际原子能机构特别会议,讨论该机构在伊朗的核安全保障问题。

  不到十天的时间,国际社会围绕是轮伊朗核危机展开频繁接触,各方纷纷表明立场。

  在眼花缭乱的外交纵横捭阖之间,也夹杂着武力的威胁。以色列方面,援引1981年以色列对伊拉克核设施军事打击先例之声不绝于耳;美国布什总统也表示,军事行动仍然作为一个选项存在。

  此次伊朗核危机究竟玄机何在?为何相关各方对提交安理会这一程序性问题报以如此执着的态度?中国在这次危机中又将扮演何种角色?

  铀浓缩“双刃剑”

  首先,浓缩铀技术可以用于发电,这也是伊朗方面一再声称的和平利用核能的实质。但浓缩铀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除了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用来制造武器级别的核原料。以美国和欧盟三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担心,伊朗借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安全保障之名,行发展核武器之实。

  西方对伊朗发展核武器的担忧,一方面,出于对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上台的政教合一政权所保持的长期警惕,以及对伊朗可能扩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担忧;另一面,则考虑到1998年印度、巴基斯坦两国进行核爆试验成为核国家之实的事实。尽管印、巴迄今未被国际社会正式接纳成为核俱乐部成员,但两国拥有核武器的事实,却使两国战略地位抬高,在国际舞台握有更多讨价还价的筹码。

  因此,如果伊朗最终在“和平开发核能”的幌子下制造出核武器,那国际社会无论愿意与否,都将不得不面对另外一个事实上的核大国。在印巴核问题上心有余悸的西方,对此是难以接受的。

  1月24日,正在北京访问的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在谈及伊朗核问题时说,伊朗与恐怖主义的“牵连”,以及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近来有关以色列的种种惊人言论表明,“伊朗发展核能无利于地区能源安全”。

  尽管《核不扩散协定》本身认可签字国有权进行浓缩铀的工作,但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Mohamed ElBaradei)1月12日在接受《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浓缩铀项目的和平目的做出认证前,伊朗不应该行使这种权利。

  在是否将伊朗核问题提交安理会的态度问题上,相关各方分成两个阵营:

  美国和欧盟要求于2月2日举行国际原子能机构特别会议做出决定,立即将该问题提交给安理会,并在安理会会议上就核问题进行辩论,随后再将表决结果递交国际原子能机构。与危机爆发初期西方要求在安理会上就核问题马上进行制裁表决的态度相比,这一立场略趋温和。据《纽约时报》1月19日报道,欧美的让步,与俄罗斯和中国就马上进行制裁表决的保留态度有关。

  俄罗斯对伊朗核问题的立场,是采取“两步走”方案,第一阶段是在2月2日的特别会议上,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的35个成员国授权安理会就伊朗核问题进行辩论,但辩论不涉及提交安理会的行动;在第二阶段,理事会将就核问题再次进行投票,如果伊朗依然拒绝暂停浓缩铀计划,那么问题将提交安理会,伴随而来的很可能就是国际社会的制裁。

  中国立场同俄罗斯接近,即伊朗核问题应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内,通过外交谈判妥善解决,中方不赞成将这一问题提交安理会。

  “石油牌”与否决权

  伊朗是世界上第二大原油出口国,同时也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第二大产油国,已探明石油储量位居世界第五。石油收入占全部外汇收入的90%。

  丰富的石油资源既可以用作国际政治的工具,也可以成为“软肋”,尤其是对于伊朗这样过度依赖石油收入的单一能源国家。

  此外,伊朗也面临原油勘探和开采这样的石油上游行业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的问题,储量转变成产量的过程存在困难。因此,如果对伊朗实施石油禁运一类的经济制裁,尽管短期看世界石油市场将遭受重创,但从长远看,制裁对伊朗的打击,要比对世界主要石油进口国的打击更大。

  另外,如果将伊朗核问题提交安理会,对伊朗的国家和民族声誉是很大的打击。长期以来,伊朗人为自己悠久的波斯文化而自豪,伊朗也一直试图成为伊斯兰世界领袖。这种心态,决定伊朗并不愿被国际社会边缘化。

  美国卡内基和平基金会不扩散项目主任约瑟夫柯林希恩(Joseph Cirincione)在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听证会上指出,如果提交安理会,伊朗将被贴上“贱民国家”(pariah nation)的标签,这是伊朗所不愿看到的;如果又被安理会制裁,这将是所有可能结果中最糟的。

  “两大阵营”各有隐衷

  国际原子能机构采取多数决定原则,即只要35个理事会成员国中的多数同意,伊朗核问题就将被提交安理会进行表决。

  目前,欧美在支持提交上取得一致,但在安理会中拥有否决权的俄中两国态度有所不同。因此,利用2月2日之前的时间空隙,欧美对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国进行广泛游说。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1月23日说,她希望无论国际原子能机构决定采取任何行动,都能获得最大可能的多数支持。所以,游说的对象主要针对巴西、印尼,以及态度至关重要的俄、中两国。

  然而,仔细解读之下,会发现在提交问题上,所谓“阵营”之分也并非泾渭分明。是次就伊朗核问题,欧盟国家一改当年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同美国对抗的态度,转而与美国携手,试图立即将伊朗核问题移交安理会,但欧美采取的方法有所区别。

  德国的态度是,希望争取到尽可能多的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支持提交程序,从而体现国际原子能机构通常所奉行的所有成员一致原则。但美国国务卿赖斯1月23日在华盛顿却强硬表示:“提交绝对需要在2月2日做出。”

  此外,欧美在伊朗的利益有所不同。美国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基本断绝了同伊朗的经贸往来,国内也有法律限制美国公司同伊朗进行生意;欧盟则不同,在伊朗有重大的投资和能源利益。因此,美国外交关系学会研究员费恩斯坦表示,经济制裁可能是有限的,开始只会涉及技术投资和技术共享的限制;而在经济制裁外,可能涉及对伊朗领导人国际旅行的限制。

  俄罗斯对待提交显得相对灵活。据1月14日《华盛顿邮报》的报道,俄外长拉夫罗夫对赖斯表示,俄不反对国际原子能机构将伊朗问题提交安理会。尽管目前俄提出“两步走”方案,伊朗也在1月下旬表示,愿意对俄先前的提议做出考虑(让伊朗的铀在俄境内进行浓缩、俄再将加工好的能量棒送还伊朗以供反应堆之用),但仍然无法确认:一旦伊朗再次坚持在本国境内进行铀浓缩,俄是否还会继续“两步走”方案?

  俄、中坚持争取更多时间说服伊朗暂停浓缩铀计划,主张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内解决问题。这种态度似乎也表明,一旦伊朗核问题提交安理会表决,两国可能不会投反对票。

  中国近年来与伊朗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加深,在伊朗有重大的潜在战略利益。  2004年10月28日,中国和伊朗在北京签署了伊朗亚达瓦兰油田开发项目备忘录,由中石化负责亚达瓦兰油田的未来开发计划;中国将在未来25年内,每年从伊朗购买1000万吨液化天然气。该协议总价值达1000亿美元。

  2005年12月,两国就此巨额能源合作协议展开再次会谈。伊朗石油部副部长哈迪内贾德-侯塞尼安表示,两国有望在2006年1月签署开发亚达瓦兰油田的最终合同,中国进口伊朗1000亿美元油气协议也有望得以实施。

  1月24日,《财经》专访了伊朗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法赫德阿萨迪。后者一再强调:“伊朗同中国保持友好合作关系,合作领域广泛,前景比较光明。无论发生何种情况,这种伙伴关系都不会受到影响。”

  1月26日,伊朗核问题首席谈判代表阿里拉里贾尼在访问莫斯科后抵达北京,与外交部长李肇星和国务委员唐家璇会谈。外交部发言人孔泉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并支持俄罗斯的提议。拉里贾尼在26日晚北京的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两国立场十分接近。

  在以欧盟三国为主导的、主张以温和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努力遭到挫败后,主张更强硬路线的美国将在伊朗核问题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甚至可能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能源安全成为中美两个大国之间今后一个重要的敏感地带,中国在伊朗核问题上,面临着既要维护自身能源与地缘战略的利益,又要顾及中美、中欧大国关系的复杂课题。

  由此,中国的中东政策乃至整个能源安全政策,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2,9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