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日股遭遇活力门丑闻 > 正文
 

活力门事件升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6日 19:55 和讯网-《财经》杂志

  “活力门是主业不明确的企业,它很可能与中国的德隆一样,本来有过优化资本配置的积极作用,但最后还是变成一群高级的金融骗子”

  【网络版专稿/《财经》杂志记者 林靖】1月23日,日本活力门公司(Livedoor)总裁堀江贵文因违反有价证券法被捕。此前一周,作为日本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的“活力门事件”已给日本企业伦理、经济复苏甚至政治稳定都带来极大震荡,一周之内日经指数已下跌了近
6.7%。

  1月16日晚,东京地方检察院特别搜查部搜查了活力门网站总部、33岁的公司总裁堀江贵文的住所及相关子公司。受此影响,1月17日上午的东京证券交易所(下称东京证交所)的创业板市场上,活力门股票被大量抛售但无人接手。活力门去年年中股价为每股300日元,之后随着股市回升而迅速升值,到2005年底达到每股700日元。仅1月17日当天,该集团旗下的七家上市公司的总额即从前一天的约10200亿日元一下子缩水至约8700亿日元,蒸发约1500亿日元。

  日本德隆?

  “活力门是主业不明确的企业,实际意义远不如媒体炒出来的形象那么大。它很可能与中国的德隆一样,本来有过优化资本配置的积极作用,但最后还是变成一群高级的金融骗子”,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今井健一对《财经》表示。

  事情的导火索起于活力门的一次收购行为。活力门在东京证交所创业板市场上市的网络广告子公司Livedoor Marketing(活力门控股约75%)于2004年10月宣布于当年12月1日收购一家名为Moneylife的出版公司,将其变成自己的子公司。但据日本警方调查,Moneylife事实上早在2004年6月已被活力门公司控制的一家投资公司收购,Livedoor Marketing的收购其实是活力门的一次“左手卖右手”的关联交易,而活力门并未对外公布这一事实。

  从目前情况看,活力门的手法令人迷惑,虚实难辨。它先是宣布Livedoor Marketing增发1600新股,用以与投资公司以1:1比例交换Moneylife的股份,进而在2004年11月Livedoor Marketing以1:100的比例分拆股份(奇怪的是,这一分拆立刻使得Livedoor Marketing的股价飞涨),这样,投资公司换得的Livedoor Marketing的股票即从原来的2.8亿日元高涨到44亿日元。随后,2005年2月,该投资公司以8亿日元将这部分股票卖给了海外基金,并进而通过瑞士银行等途径,扣除手续费后,将6.6亿日元返回投资母公司Livedoor。当然这一切都是账面上的数字游戏,活力门是否真在这笔交易中获益,尚不得而知。

  不过,活力门屡屡通过宣布“收购—以股换股—股票分割”的三部曲,获得股市上的账面收益作为其业绩反过来推动其股票价值上涨。自上市以来,活力门共四次拆股,其中三次在2003年8月和2004年8月之间进行。活力门最初的1股最终被拆成3万股,这让活力门的股票市值呈几何指数上涨。

  事实上,在Livedoor Marketing在2004年10月发布收购公告前,就有金融专家怀疑其在进行自我交易。此后,Livedoor Marketing还被怀疑曾经在2004年11月发布的第三季财务预告中夸大收入。日本检察机构怀疑,活力门在隐瞒这一财务赤字方面起了主导作用。

  在1月16日的搜查后,检方宣布要追究活力门的总裁堀江贵文等人的责任,并把活力门集团的企业并购的内幕查清楚。在搜查前夕堀江接受民间电视台电话采访时仍断然表示,“对此事毫不知情”。但时至1月23日,堀江已被宣布涉嫌违反有价证券法被捕。

  活力门总裁堀江贵文是日本经济产业界的风云人物,曾被认为是日本创业者的楷模。1996年4月,还在东京大学文学系上学的堀江贵文以600万日元的注册资本创建了原名为On the Edge的有限公司,1997年7月注册资本增加到1000万日元,有限公司也成为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经营网络广告业的网络服务公司。公司通过多次企业并购活动保持急速扩展势头,于2000年4月在东京证交所创业板上市,跻身日本三大门户网站行列。2004年2月正式更名为活力门。

  除门户网站之外,活力门还拥有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网络金融等业务,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信息通信企业集团。截至2005年9月底,该公司已经拥有44家子公司,注册资本达862亿日元,销售额达784亿日元。

  堀江贵文其人

  堀江贵文1972年10月29日出生于日本福冈县八女市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工薪族,母亲是农家出身。据家人说,堀江贵文从小就体现出超常的能力,五岁就能熟读家中的百科字典。父母并不给他零花钱,他就用家里的电脑开始制作游戏。堀江贵文在东京大学学习期间就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并上市,1997年2月从东京大学文学系退学,此后成为实业家。

  堀江贵文掌管的活力门公司拥有2456名员工,身兼公司总裁和首席执行官(CEO)。他自己认为他公司的本业是金融业,实际上活力门的旗下的公司也从事证券和金融业务。堀江贵文为人特立独行,平时不打领带上班,这与通常日本的企业家有很大的不同。

  在2005年9月的众议院选举中,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亲自会见了堀江贵文,并邀请他参加众议院议员竞选,企图利用堀江贵文在经济产业界的声望来提升自民党的支持率。但堀江谢绝了小泉的邀请,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参加竞争最激烈、获胜希望最小的广岛县选区的竞选。虽然堀江贵文最终败给具有强大政治基础的前自民党政调会长龟井静香,但他的声望和活力门公司的知名度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公司业务大量增加,收益大幅增长。

  活力门遭到警方的搜查后,小泉纯一郎忙不迭地堀江和活力门公司“撇清关系”。小泉发表讲话说,该公司涉嫌违反《证券交易法》,与他邀请堀江贵文参加众议院议员竞选没有关系。

  毁誉参半

  “(堀江贵文)常常钻法律的空子,而且行事肆无忌惮。”日本一家大型证券公司的负责人在接受《财经》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评价。堀江反复强调他的做法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但很多批评观点认为,堀江的战略“是在钻市场规则的空子”。

  活力门反复将股票进行拆细,这种做法背后是否另有乾坤尚不得而知,但肯定是在打市场常识的擦边球。因此市场相关人士对活力门的批评呼声异常高涨,为此,东京证交所不得不在2005年8月对股份分割的相关规则进行修改。

  “并购是运用财务和法律等各项手段的全面格斗技术。”活力门一位负责人2005年10月在东京举行的研讨会上,当着地方银行负责人的面对其经营战略显示出极度的自信。

  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的20世纪90年代,企业破产和丑闻层出不穷,导致对日本式经营手法的批评声高涨。取而代之的是广受瞩目的以堀江等人为代表的、重视股东价值的美国式价值观。此次丑闻爆发也引发了日本市场对美式价值观中只强调利益的特征提出质疑。“活力门事件正说明了企业伦理在倒退”,日本瑞穗综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员铃木贵元对《财经》表示。

  不过,1月18日出版的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社论,仍然称活力门总裁堀江贵文体现了“对日本传统商业秩序”的挑战。社论认为,尽管东京地方检察院对该公司的调查结果还不得而知,但是像堀江贵文这样的“积极果敢地打破陈规”的人物是多多益善。

  在日本神户大学法学教授季卫东看来,在政治方面,与小泉任期届满后的总理人选和党派势力分布相联系,活力门事件很可能导致对小泉改革路线以及经济复兴成就的重新评价,并防止日本出现总统制化的政体甚至国体的革命。“如果对这一事件的法律诉追和行政问责程序有进一步发展,甚至出现小泉新政功亏一篑的局面也是不足为奇的。”同时在法律方面,活力门事件提出了如何对证券交易的灰色地带设限的问题。最近10年日本反复修改商法,为促进企业并购和解决金融问题导入了各种相关措施,解除了一些禁令,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承认“以一当十”的股权分割和“无中生有”的股权交换,在客观上为活力门炼金术的流行打开了方便之门。“既然弊端已经呈现,除了在证券交易所的内部规则上加以制约外,还需要采取立法和司法的措施,这次活力门事件提供了转折的契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8,9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