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乌克兰低头 俄乌天然气争端转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 15:08 21世纪经济报道

  特约撰稿 冯绍雷

  俄罗斯和乌克兰终于达成协议。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总裁米勒和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总裁伊夫琴科1月4日在莫斯科联合宣布,俄乌两国当天就天然气价格问题达成一致,并签署了为期5年的合同。根据
合同,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以每千立方米230美元的价格将俄天然气出售给“俄乌能源”公司,“俄乌能源”公司将俄天然气与来自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天然气混合,再以每千立方米95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乌克兰。俄天然气经乌境内出口到欧盟国家的过境费则由原来的每千立方米/百公里1.09美元提高至1.6美元。

  调整后的价格对迄今经济依然不太顺利的

乌克兰来说,仍然是一个打击。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俄罗斯已经在独联体国家内部按照市场价格收费,除了对白俄罗斯这个战略伙伴,俄罗斯仍旧以每千立方米47美元的价格收费外,对于其他国家均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新价格机制。如果要俄罗斯长期以低于欧洲和世界其他市场,甚至低于俄罗斯本国国内水平的价格向乌克兰供气,也未必说得过去。

  然而,俄乌之间的天然气之争只不过是两国之间当前复杂关系的冰山一角而已,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天然气纷争的背后,有其各自的政治逻辑:

  其一,俄罗斯与乌克兰都属东斯拉夫民族,乌克兰还属于俄罗斯文化体系。公元988年符拉基米尔大公在此地以基督教立国,按一般的说法乃是而后整个俄罗斯帝国历史的起源。前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与乌克兰分家难分食,特别是缺乏

能源资源的乌克兰还得依靠俄罗斯以低廉价格提供石油与天然气。而俄罗斯既是从地缘政治考量,同时也是出于传统的关系,在过去15年中,以每千立方米50美元的价格向乌克兰供应天然气。因为在乌克兰还居住着大量讲俄语的居民,而且从情感上说,无论平民还是政治家都不愿过于极端地处理双方的经济关系。

  但是事情的复杂性在于,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经济关系。俄罗斯通往西欧的天然气管道经过乌克兰国土,乌克兰官员已承认,俄罗斯降低天然气管道的供压之后,乌克兰从管道抽走了天然气,但他们称那是顺着相同路线输送的土库曼斯坦天然气。而且,俄罗斯的黑海舰队依然租借着乌克兰塞瓦斯托波儿的军港,如果局势持续紧张,黑海舰队问题重新被提到谈判桌上,将极大影响两国之间的战略关系。

  其二,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紧张的缘由与“颜色革命”有关。此次俄罗斯在中断向乌克兰供气的同时,还顺带把向摩尔达维亚供气的龙头也拧紧了,而这两个国家内部恰恰都在近年发生了倾向于西方的政治变化。乌克兰是通过一时轰烈的所谓“颜色革命”,把倾向于俄罗斯的政权推倒在地,尤先科上台;而摩尔达维亚则是自动调整外交路线,全面向西方倾斜。

  连续发生在格鲁吉亚、乌克兰、摩尔达维亚的政治变化形成了西方直接扼制俄罗斯影响力的一道新幕墙。同时,欧美国家采用公开或隐蔽的方式在上述国家通过“街头政治”大力推动“民主化”,对于俄罗斯以及其他独联体国家形成了巨大挑战与压力。

  2005年下半年,鉴于“颜色革命”后上述国家形势不稳,对于俄罗斯和面临大选的哈萨克斯坦放软调门,美国似乎做出了不急于推动类似政治变化的姿态。但是,去年12月份美国国务卿帮办伯恩斯在欧洲的一篇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美欧要努力合作推进在俄罗斯与乌克兰等国的民主化进程。这是欧美行将继续推行“颜色革命”路线的一个重要信号。

  因此,“颜色革命”以及西方可能行将继续的政治压力是俄罗斯在“天然气大战”中采取强硬立场的一个重要动因。至于2006年3月乌克兰的议会大选将临,俄罗斯希望以此施加压力,而乌克兰方面则指望以此吸引欧洲乃至全世界的眼球,通过“寻找敌人”的方法来维持当局的政治地位。

  其三,美国与欧洲在元旦前后都有幕前幕后的表态,希望俄罗斯与乌克兰双方以克制的态度控制事态发展,看来美国是言不由衷。从地缘政治立场来看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能源合作,有可能使欧洲(特别是“老欧洲”)和俄罗斯走向接近,从长期角度来看,这对美国可能是一个挑战。因此,俄罗斯与乌克兰吵架殃及欧洲,使欧俄之间在能源供应方面产生不信任问题,美国是乐于旁观。而对于欧洲来说,尽管将以调停方式介入争端,但是恐怕力不从心,欧洲也不合适施加过大压力。

  欧洲人内心真正偏好的是“颜色革命”后的乌克兰。俄罗斯人也明白,在欧洲舆论中,往往俄罗斯是“坏孩子”,乌克兰是“好孩子”。但是,欧洲同样开罪不起俄罗斯,因为欧洲所需要的大宗能源是从俄罗斯进口。

  这场争端将如何影响未来的欧亚地缘政治格局?对俄罗斯来说,这场争论势必使兄弟阋墙。布热津斯基说过,没有乌克兰的俄罗斯将难以成为大国。而对于乌克兰来说,也未必因此而能够从西方捞到多少实惠,15年的历史大体上已经说明了这一点。至于欧洲将重新面临着一个动荡不定的欧亚格局,不仅能源供应方面有后顾之虞,而且一旦事态发展涉及安全事务领域,就更不是一个尚且实力有限的欧盟所能消受。所以,兄弟阋墙之后,未必是渔翁得利。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68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