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德俄天然气工程惹诸国不快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 15:08 人民网-人民日报

  这是欧盟国家第一条直接与俄罗斯连接的输气管道,然而——

  德俄天然气工程惹诸国不快

  本报驻德国记者 江建国

  12月9日,德国与俄罗斯根据今年9月8日两国签订的协议在圣彼得堡以东800公里的巴巴耶沃举行德俄天然气工程开工仪式。出席开工仪式的德国经济部长米夏埃尔·格罗斯在讲话中称赞这条新输气管道是德俄合作中的“新的里程碑”,认为它将为深化波罗的海地区的合作给予“积极的推动”。俄方宣布,为这条管道输气业务而成立的北欧输气管道建设合资公司将聘请刚刚卸任的德国前总理施罗德为监事会主席。据报道,这是俄总统普京的提名。由此可见这项工程对德俄两国的意义之重大。

  这条输气管道东起巴巴耶沃,向西在陆地上经过约900公里的距离抵达圣彼得堡西北的维堡,从这里入海后在波罗的海海底穿行约1200公里后,在德国北部的格赖夫斯瓦尔德登陆。根据工程计划,最终将铺设两条输气管道。到2010年工程竣工后,输气量将达到每年550亿立方米,相当于德国目前天然气消费量的一半。工程造价预算为45亿欧元,这还不包括这条管道与德国国内管道网联网的工程造价10亿欧元。这条管道的意义在于,它是欧盟国家第一条直接与俄罗斯天然气田连接的输气管道。根据远景规划,从这条管道可以与芬兰、瑞典等国接通支线。因此,这是俄罗斯与西欧国家直接建立起来的

能源供应渠道。

  然而,这个工程却在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招致非议。因为这条线路有意避开了造价仅为海底线路一半的经由上述国家的捷径,不仅导致上述国家本来可以因此而获得的管线过境费收入落空,而且使它们无法分享按惯例可以得到的过境国家以优惠价格获得的天然气资源。因此,自从协议酝酿时起,上述国家一直激烈批评这项协议,甚至提出抗议。拉脱维亚外长批评道,德俄协议不仅损害了拉脱维亚的利益,而且损害了欧盟的利益。他说,像波罗的海海底输气管道这样大型的能源工程,所有利益相关的国家都应参与。当时还在任的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也称这个协议并非是“积极”的。不久前,德国新任总理默克尔对波兰进行访问时,波兰政府还再次提出这一问题,要求欧盟捍卫波兰的利益。默克尔表示,她认为这条管线应对第三方开放。

  波兰和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的态度不仅出于经济考虑,而且更重要的是基于历史和现实政治因素,即担心德俄过分接近而无视它们的利益。从历史上说,它们都曾身受夹在这两个大国之间之苦,多次成为它们之间交易的牺牲品。从近期来说,施罗德任总理期间,德国与俄罗斯关系发展迅速,相对而言在外交上对中东欧诸国重视不够。在

伊拉克战争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下,上述国家对德俄发展关系的疑惧加深,担心两国搞“越顶外交”。正如德国一个政论家不久前所说,像波兰这样的国家最担心的就是德国对其采取无所谓的态度。针对这些国家的担心,默克尔在尚未上任时就曾表示,要更加重视与它们的关系,而且明确地说,决不绕过这些国家与俄罗斯进行外交。她在第一次出访时本来打算把波兰包括在内,因为波兰总理的日程无法安排,才推迟到12月初。她在波兰声明,在欧洲事务中不仅要代表德国的立场,“而且也代表邻国的利益”。这显然使波兰等国感到满意。

  人们注意到,俄罗斯丰富的天然气矿藏在能源紧缺的当代,越来越成为它在欧洲施加影响的“政治武器”。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自从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以来,与俄罗斯的关系始终不睦,俄罗斯绕开它们把天然气直接送进西欧市场,从而在投资、技术等方面把俄罗斯和西欧连结得更为紧密,当然是权衡各种因素后做出的一个战略性决定。正如《柏林日报》社论所说,这是一条“政治输气管”。对于德国来说,消除波兰等东欧国家对其与俄罗斯发展合作的担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外交任务。

  (本报柏林12月12日电)

  《人民日报》 (2005年12月14日 第七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