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中印商业协作的前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5日 17:24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中国和印度双方商业协作的潜力将为全球商业前景带来新的亮点。由于明显的互补优势,两国一旦开展合作,两国的商业实力就会大大推动双方的竞争力,中印之间的自由贸易也将在较长时间内推动两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作者: 王月魂/文

  就中印能够创造的巨大经济力量而言,双方的商业协作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新一代的中印合资公司将改变全球商业领域的竞争格局。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种协作必将改变世界。不过,两国合作的紧密度将与双方协作产生的影响力的大小息息相关。如果不考虑自由贸易,中印双方GDP之和到2025年将占全球GDP的15%(中国11%,印度4%)。与此同时,美国和日本将分别占世界GDP的24%和10%。如果将自由贸易计入,中印双方GDP之和到2025年将占全球GDP的20%,而与此同时,美国和日本将分别占世界GDP的22%和6%。

  尽管双方的政治经济背景不同,但是中国和印度目前都已通过市场改革和自由化实现了惊人的经济增长。美国虽然在未来的20年中仍将是占据统治地位的经济强国,但是在GDP方面,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而印度也将升至全球十强之列。如中国和印度在商业上有更加有效的协作,这将使两国的企业跻身世界前列。

  优势的互补

  与从竞争的角度来审视两大经济体的关系相比,充分认识双方潜在的商业协作互补效应更为重要。跨国公司已经开始利用中国和印度各自的优势。中国的制造业享有世界工厂的声誉,不夸张地说,这是无可比拟的。相对而言,印度的强项在于研发和高科技服务。随着日益便捷的即时通信和信息流动,国家之间空间和地域上的距离导致的巨大影响将不复存在。因此,一些领先的跨国公司整合了中国和印度各自的强项,从而为公司创造更加强大的竞争优势。

  今天跨国公司所做的正是印度和中国公司明天即将去做的。设想一下,如果将中国高效的基础设施、物流水平及强大的规模经济,与印度世界级的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和企业领导力相结合,其结果无疑是21世纪超级经济实体的诞生。

  中印双方的商业协作将为中国和印度带来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库。在未来10年里,他们将拥有近500万30岁以下活跃在工程和生命科学等尖端领域的年轻的知识人才。这些都是中印商业协作未来可以利用的资源。

  从宏观角度上看,双方协作产生的互惠互利来自中方的劳动力优势与印方的资本优势相结合产生的经济效率。例如在2004年,中国每名工人创造的GDP比印度高45%。而另一方面,印度的资金效率又比中国高出45%,因此双方的结合将成为一种无可比拟的模式。

  两国的商业投资将会在合作中得到增加,从而推动就业率的提高,这些将进而刺激家庭消费。两国的国内市场将进一步扩大,使他们对于更高层次的商业投资更具吸引力。这就形成了一个自我加强的良性循环。

  中印商业协作理论是建立在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上的:公司相互竞争,而国家不是。这意味着两个公司一旦形成竞争,他们将会在境内外等所有可能的地方寻找可利用的优势。

  以中国和印度为例,由于明显的互补优势,两国一旦开展合作,两国的商业实力就会大大推动双方的

竞争力,拓展双方在全球的影响力。

  自由贸易及中产阶级的影响

  下一个合理的发展方向将是在中国和印度之间建立自由贸易。这个假设将在较长时间内推动中印两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预计中国将长期保持年GDP增长率较上一年增长0.5%的势头,而印度则可以保持在1.0%。

  不论是否有自由贸易,中国和印度的中产阶级数量都将快速增长,而自由贸易情况下的增长速度更快。在无自由贸易环境下,中国中产阶级数量(定义为年收入超过5000美元者)预计将从2004年的6500万增加到2020年6.5亿。印度中产阶级数量将从2004年的1200万增加到2020年3.5亿。到2020年,中国和印度两国的中产阶级数量将会达到惊人的数十亿人。

  强大的数十亿中产阶级市场将为新生的中印合资公司奠定有力的国内市场基础。这本身就是中国和印度商业相互结合的巨大动力。假设中产阶级平均年收入是7500美元,全部中产阶级收入累计将达到7.5万亿美元。较低的实际生活成本(购买力平价的作用结果)意味着他们总收入中可支配消费所占的比例将比同期的西方中产阶级更高。

  在2020年,中印两国中产阶级(定义为年收入超过5000美元者)市场的全部可支配消费额将是2004年美国家庭可支配消费总额的1.5倍。所以让我们拭目以待一个新的中印商业超级体的诞生。

  (作者为万事达卡国际组织亚太区首席经济顾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