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前兆 一周50万人宣布破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5日 08:06 第一财经日报

  过去一再有人警告,美国个人负债率屡攀新高,目前看来,实际情况比想象中还要恐怖得多。美国居民全国负债已经超过了8万亿美元,负债的大量增加主要来自于房价上涨带动的贷款额度增加,这正在形成一种危机

  本报记者 林纯洁 发自上海

  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前兆可能会先出现在信用贷款市场上。

  虽然直到目前美国房地产市场还没有出现崩溃的直接证据,但是信用市场的状况却已显示出问题正在临近。

  美国整体

房价在2000~2004年间上涨了65%,这得益于这期间较低的利率水平。不过目前这种状况已改变,在美联储连续12次加息后,动能开始变成了拖累。美联储在上周公布的褐皮书中就提到,虽然整体上美国个人住屋市场仍然活跃,但许多地区的个人住屋市场活动趋缓,费城、列治文和克里夫兰的房屋销售放缓,芝加哥和亚特兰大表现平平,堪萨斯城地区更有存货不能售出。

  前一段时间,多家美国银行公布了年度第三季季报,并相继提出盈利预警。美国前几大银行表示,这一个季度的坏账损失将可能达到十多亿美元。除了“卡特里娜”飓风的原因,还有就是10月中施行的新破产法造成美国申请破产的人数激增。

  美国新的破产法抬高了美国民众的破产门槛,防止利用宽松的破产制度来规避债务,自然应该受到银行界的欢迎。但是估计连银行自己都没想到,问题其实很严重。

  今年以来,利率调高、油价上涨、飓风、加上房价不再像以前那样大幅上扬,不擅长储蓄的美国人本来已捉襟见肘了。所以,在就破产法案截止日10月17日的前几天,大批美国人涌向法庭申请破产。根据统计数字,仅仅在10月17日前一周,就有超过50万人宣布破产,相当于去年全年的三分之一,盛况可见一斑。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在这项偏向共和党的政策正式实施前夕,共和党众议会领袖TomDeLay的财务状况也遭到调查,而共和党竞选总部财务长竟然也在此刻宣告破产。

  过去一再有人警告,美国个人负债率屡攀新高,目前看来,实际情况比想象中还要恐怖得多。美国居民全国负债已经超过了8万亿美元,最新数字是8.084万亿美元,负债的大量增加主要来自于房价上涨带动的贷款额度增加,这正在形成一种危机。

  以加州为例,平均房价为53.3万美元,按买家首付20%、30年期贷款、贷款利率6.5%计算,那么每月房贷偿还额为3400美元,每年为4.08万美元。而目前加州家庭年平均收入只有6.3万美元,家庭收入的约65%用于供楼。在这种状况下,没有房价继续上涨带动贷款额度提高,消费者的财务状况将难以想象。

  在美国民众发现他们无力支付个人贷款时,他们首先考虑到的就是违约信用贷款。个人一般不敢不缴房贷,因为房子一旦被查封就无处可住,但是对于信用贷款的态度就较为强硬。美国信用贷款利率固定为19%,不受升息影响,高昂的利率以及不是很严重的后果使得信用贷款成为了优先违约对象。如果状况持续恶化,信用市场的危机将很可能转向房贷市场,如果正是这样,对于整体经济的影响可能就不仅仅是几家银行提出盈利预警那么简单了。

  

房地产市场对于美国经济有多重要,从数字上就可以看出来。美林公司8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房地产业虽然只占美国经济规模的5%,却为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贡献了一半力量,造就了2001年以来超过半数的民间就业机会。

  美国上世纪80年代的房地产泡沫曾造成银行的连锁倒闭危机,而1989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导致了日本经济至今的低迷。虽然目前美国银行业通过债权

证券化不致将风险全揽在自己身上,不至于重新爆发一次银行破产浪潮,但是却足以将美国经济拖入萧条,形成的通缩将可能比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更严重。

  如果美联储希望支撑房地产市场,那么就必须增加货币供应,即改变美联储目前的紧缩政策。有分析师认为,明年美元供应必须增加1.2万亿美元才可阻止房价回落。如果美联储真的那么做了,通胀则将如同脱缰野马,美元更将岌岌可危。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
010—58685866(北京)
021—52132511(上海)
020—34254460(广州)
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98,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