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布什东亚行:惯例之外的破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7日 15:19 中国经营报

  作者:张志新 来源:中国经营报

  11月15日到21日,美国总统布什乘前往韩国釜山参加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晤之机,对东亚四国进行短暂的工作访问。美国总统借APEC峰会之际出访亚洲本是惯例,但是此次布什之行却彰显新形势下美国对其东亚战略的调整。

  在反恐战争取得阶段性成果后,美国的对外战略已经从专注于反恐,转向反恐与防范大国崛起并举。本次访问,布什不但重申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而且还着重强化既有的同盟与伙伴关系,对中国崛起采取防范措施。然而,布什在日本和韩国遭遇的民众抗议也突显美国在该地区的困境。

  首先,布什在日本所作的演讲是对美国在东亚地区主导地位的重申。“9·11”事件后,美国对地区潜在大国挑战的关注被迫让位于全力应对恐怖主义,这使其在亚洲的“能见度”有所降低。反恐形势有所缓和之后,美国的注意力重新开始关注崛起大国的挑战。而且,对于包括韩国与

澳大利亚等亚太盟国对美国“向心力”的减弱,以及中国主导地区事务能力的提升,美国都非常“介意”。在京都的演讲中,布什表示:“作为一个太平洋国家,美国因贸易、价值观和历史而与这个地区的未来连在一起。”其含义是不言而喻的,即美国的利益与亚太地区息息相关,任何国家都不要期望在亚洲排挤美国的影响力。

  其次,强调与中国合作的同时,加快建设防范中国的“包围圈”。近年来,

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以及在亚洲政治影响力的提升,使美国颇感意外。布什政府也逐渐认识到中国崛起无法阻挡,与中国合作才能更加有效地推进美国的利益。以9月21日美国常务副国务卿佐利克的对华政策讲话为标志,美国对华政策正在经历重要的调整,超越原先的“遏制”加“接触”的政策,走向某种程度的“深度互动”。当然,与此同时,美国也对中国崛起可能带来的挑战加以防范,如在亚洲编织从北到南、从东到西的“包围圈”。除借助阿富汗战争将美国军力渗透到中亚以外,美国还积极改造美日同盟,与印度、蒙古发展伙伴关系,防范中国崛起的影响。

  布什此行访问日本和蒙古显然带有上述意图。在布什访日之前,国务卿赖斯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已于10月底宣布“美日安全协定”,为两国新的战略合作铺路。此次驻日美军的调整和日美各项军事合作措施,主要是为了应对未来在台海和朝鲜半岛可能发生的武力冲突,明显具有防范中国的意图。访问蒙古虽说是为了感谢蒙古派遣125人的军队赴

伊拉克维和,但是媒体都注意到近期拉姆斯菲尔德和布什总统先后光顾这个东北亚的国家,目的恐怕不那么简单,尤其布什总统还是美国在任总统访问蒙古的第一人。美国有学者一语道破天机:“美国从2003年开始,强化和中国周边国家的关系。譬如印度、蒙古和越南,整个目标都是针对中国。”

  然而,美国的这种在中国与美国亚太盟国间“打楔子”的做法已经招致当地民众的反感。近几年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不但使本国人民受惠,亚洲邻国也受益匪浅。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围堵中国的政策很难得到其亚太盟国的支持。包括澳大利亚与韩国在内的国家,尤其厌倦美国要求他们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的游戏,而是希望成为美中合作的“受益者”。布什此行在韩国遭受民众的抗议,显示民众对美国政策的反感。其他如印度和蒙古两国,实际上奉行与中美两国“等距离”的外交政策,游离于美中两国之间坐收渔利。

  此外,包括美国的亲密盟友日本都打着与美国不同的“算盘”。近年来随着日本经济逐渐走出低迷状态,其政治和军事大国的野心也在不断膨胀。美国期望调整美日同盟以适应反恐以及维护亚太地区安全稳定的需要,然而日本“借船出海”的手法却十分明显。而此行布什向小泉提出的“三大要求”,即恢复对美国牛肉的进口;按美国方案迁移普天间机场;延长在伊拉克的日本自卫队的驻扎时间等,显然都是把美国的利益放在首位,而不考虑日本的反对意见,对此日本国内也颇有非议。小泉想要完成布什布置的“作业”恐怕还要闯过若干“难关”。

  最后,此次亚洲之行也是布什在其执政能力遭到质疑之时的出国“避难之旅”。从今年8月底开始,布什总统的执政之路就非常不平坦。在重重压力之下,布什期望能够出国“避避风头”。本月初白宫官员透露说,11月意味着布什转向外交季节的开始。10月出访亚洲四国以后,11月布什将访问巴西和阿根廷。经过圣诞节的休假后,再于2006年初前往印度。至于此行布什能否给国内民众带回他们期望的成果,大概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