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美联储传奇是否能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2日 17:42 周末画报财富版

  撰文:冯觅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在下任美国联储局继任人选确定后我们对格林斯潘的离去终于有了清晰的感觉。

  与其说外界关心的是格林斯潘的卸任,倒不如说问题的核心是美联储的未来。

  美国联储局要面对的问题已经改变,被提名的继任人伯南克是否能延续格氏神话?

  10月24日,格林斯潘罕有地出现在布什总统办公室,与总统一起发表声明。上回格林斯潘出席类似场合是接过布什总统的任命续任美联储局主席,而今天他却是来卸下这个重任。当天,布什提名本·伯南克(Ben Bernanke)为下任美国联储局主席。

  格林斯潘终于确定将在明年1月卸任。他是美国有史以来在任最长的联储局主席,共在任18年零5个月,他几乎成为了美国经济的偶像级人物。

  现在聚光灯照在了伯南克身上。这当然不单纯是一种荣耀,更多的是一场检视。这位学术界的明星真的能让格林斯潘平稳增长的

神话延续下去吗?

  惜别金融“沙皇”

  美国大部分人对格林斯潘依依不舍是有理由的。尽管对格林斯潘执掌美联储的方法有褒有贬,但无可否认他让美国享受了18年低通胀的稳定增长期。

  自1987年8月,里根总统任命格林斯潘接替辞职的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出任美联储主席后,美国挺过了1987年股灾,80年代末商业

房地产市场的严重下滑,90年代一系列的国际金融危机,2000年后的3年熊市,几次战争和一次恐怖袭击。在格林斯潘管辖期内美国仅经历了两次轻微衰退,美国总体经济仍表现良好。在此期间,美国经济平均每年增长3%左右,平均失业率仅略高于5.5%。这几乎成为了格氏神话,是否能延续这个神话也成了他的继任者的最大挑战。

  被誉金融沙皇的格林斯潘,貌不惊人,言语含糊,却是个杰出的统领者。他对自己有十分的自信,对自己的观点强硬地贯彻始终。以至于有经济界的人讽刺说在格氏时代美联储的12位委员只是唯唯诺诺的应声虫。但在货币政策的执行手腕上,这位“铁腕”人物却有着高度的务实和灵活。

  综观美联储 90年的历史,能担当美联储主席一职的人都被证明是一个强有力的货币政策执行者,但要论手腕的务实灵活格林斯潘可以说是当中出类拔萃的。格林斯潘在上任伊始就确定控制通胀危机是他和美联储的首要目标。格林斯潘在任期间美国平均消费物价指数年增长被控制在3%左右,确立了美联储的反通胀信誉度。但比这个数据更杰出的是格林斯潘并非以猛烈而强硬的手法打压通胀,灵活的富有预防性的货币措施才是他的杀手锏。

  这种灵活度反映在实际政策执行中就表现为频繁的联邦利率调整。这种做法的好处是避免过分剧烈的利率波动对经济产生过度干扰。要知道作为美国基准利率的美国联邦利率对资本价格和其他经济领域的影响是呈现倍数关系的。在利率确定的方面美联储主席自然得慎之又慎。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种“机动性”高的利率调整方式对美联储主席判断经济走向的准确性要求极高。这就有赖于格林斯潘对市场灵敏的把握和时机的拿捏。

  格林斯潘迷恋数据事实,反对过分仰赖经济理论或数字模型的指导。据说,至今格林斯潘每天都花两个小时泡在浴缸里研判美国各类经济数据,然后把这些判断灌输到美联储成员的脑子里。在格林斯潘眼里只有事实才能正确反映趋势,而这些趋势总是在零碎的数据里藏头露尾。

  曾在 1996年至2002年担任美联储理事的拉里·迈耶 (Larry Meyer)这么总结格林斯潘的执行特点:“正常情况下,格林斯潘会按规则和理论行事。但他也常常凭直觉办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当格林斯潘必须偏离规则的时候,恰好显出他的高明。”过去18年事实证明,这位79岁的美国经济守望者的第六感失灵的几率低得出奇。

  为什么是伯南克

  今年中,格林斯潘确定了明年任期届满时将不再续任,当时继任人的大热门人选有三位:

哈佛大学的马丁·费尔德斯坦 、哥伦比亚大学的格伦·哈伯德、普林斯顿大学的本·伯南克。他们都是享有盛誉的学院派经济学家,根据《金融时报》网站的调查,三人的支持率十分接近。为什么伯南克成为了最后赢家?

  一个有趣的说法是,布什之所以提名伯南克是看中了他能把艰深的经济理论深入浅出地向外界传达。连IQ高达180的克林顿都说:“在格林斯潘先生发表声明前对他要说的东西一无所知,在他发表后我对他已说的话还是一无所知。”那么布什和格林斯潘之间的沟通状况就可想而知了。伯南克的深入浅出对“牛仔”总统实在难能可贵。当然,这只是个趣谈,伯南克最大的优势主要还是在于他的学术专长和美国当前的政经取向基本契合。

  格林斯潘时代的特点之一是美联储正变得更加透明,且步伐还在加快。在这方面伯南克一直是表示强烈支持的。今年,美联储开始公布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记录,提供中期通胀目标的更多细节,使其成为关于该委员会思路更及时的指南。

  随着美联储透明度不断提高,美联储也已接近制定的通胀目标。这样一来,所谓格林斯潘和伯南克在目标通胀率问题上的分歧的负面影响并没有外界所强调的那么大。

  伯南克的学术主张不但在货币政策上,在宏观经济的其它方面也和当前美国的取向不谋而合。今年初,伯南克提出一套“储蓄过剩”理论。他指出当前世界正遭受“储蓄过剩”之苦,美国经常账户逆差与其说是美国挥霍造成的,还不如说是其它地区过度节俭的结果。这个理论被用作支持斯诺提出的“希望协助中国由出口带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向一种更强调消费和内需作用的经济增长模式。”以达到把中国居高不下的储蓄率转化为消费力,以达到缓和美国贸易逆差的效果。

  尽管伯南克在观念上和当前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基本配合,交接的过渡期应该不会发生太大的政策变动,但这也不能确保伯南克的能力就足以应付美联储的未来挑战。毕竟,美联储面对的是一个更复杂和易变的经济环境。

  一场跷跷板游戏

  美联储主席从来都不是一个容易担当的角色,但现在的美联储要面对的环境更为复杂。

  在过去的30年间,全球资本流显著增长,以及大批连接各国市场的高科技金融工具兴起。这意味着银行借贷不再是主要的资本融通手段。进入21世纪后美国经济体系内只有1/5的资金来源于银行借贷。同时一场金融界的“全球化”旋风正席卷全球。现在美国每天从海外借贷超过20亿美元。

  这场金融界前所未有的“革命”带来了两个结果。在越成熟开发的金融体系,央行仅靠基准利率影响国家经济的威力越小。这也是为何格林斯潘自1998年开始把美联储从单纯的央行推向国家“金融管家”角色转化。格林斯潘试图通过对国内金融体系的全面监管保证货币政策效果。但即使格林斯潘的如意算盘能打响,仍有另一个问题困扰着新任美联储主席。

  现在美国的货币政策很大程度上受到国际金融环境,甚至某些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影响。这对一向被当作货币政策标的的美联储而言实在是个尴尬的反差。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和其它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都不在美联储掌控之下。

  在这种环境下,无论是谁担任美联储主席职位都必须在国内金融环境和国际金融环境之间取得平衡。而这种平衡是动态的。要达到预期的货币政策目标就必须和其它国家央行合作,频繁的多边协商和游说不可避免。这是格林斯潘以前的美联储主席从没面对过的局面。

  公平地讲,没有任何人能具备今天美联储主席所需要的全部能力。看来伯南克首先要改变的是格林斯潘以往“一言堂”的作风,利用好跨经济部门的合力。

  双雄会:

  格林斯潘

  学术:纽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经历:在华尔街和企业管理资讯界有30年经验,在出任美联储主席前担任了6年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

  主张:

  1、推行宏观经济体系“风险管理”,充分考虑并平衡各种可能情况的后果,灵活采取调节目标和行动

  2、主张保持美联储的独立性,提高其运作透明度

  特长:

  1、分析和提炼数据的能力堪称一绝,善于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决定经济发展方向

  2、对危机处理果敢,时机选择巧妙,在美国乃至国际金融界有强大影响力

  评价: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中央银行领导者之一

  伯南克

  学术: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专精货币学和计量经济学,在学术界名声响亮

  经历:在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美国顶尖学府任经济学教授;2002年被选为美联储理事,今年6月出任布什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主张:

  1、设立一个合理的“通胀目标”使通胀管理更制式化,给市场一个清晰的预期

  2、主张保持美联储的独立性,提高其运作透明度

  特长:

  1、对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有透彻研究,尤其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权威地位

  2、能把艰深的经济理论深入浅出地传递给大众

  评价:被誉为“学术界煽动者”,是当今对货币理论理解最透彻的人之一;但缺乏实战经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