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小泉火上浇油 中日能源战一触即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2日 16:12 《商务周刊》杂志

  中国在东海油气田开发上的一举一动之所以触动日本的敏感神经,是世界上两个能源消费大国在能源短缺时代的必然。尤其是由于历史上的夙怨,使得任何两国间的问题都会带上强烈的政治色彩。随着中日东海油气田争端逐步升级,日本能源外交战略正在加速“右翼化”,中日的能源竞争态势将会长期存在下去

  □记者 王强 特约记者 王建军

  小泉“火”上浇“油”

  “自从今年7月14日(日本)政府批准帝国石油公司对东海‘中间线’以东油气的试采权后,目前我们在东海油气田开发上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更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开采活动。

  ”赤坂,日本帝国石油公司社长室高级雇员,11月5日在接受《商务周刊》采访时说:“公司目前仍在进行相关的前期研究和准备之中。”

  他对记者强调,良好的中日间外交环境,是帝国石油公司下一步进行决断的前提。

  据记者了解,此前帝国石油公司已经开始订制和采购海洋石油钻探所需要的船舶、器材,并开始与周边有关渔业组织进行赔偿谈判。但显然帝国石油公司对目前的现状并不满意,扑朔迷离的中日关系使得帝国石油公司顾虑重重。

  尤其是10月1日结束的中日东海油气田争端第三轮磋商无果而终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又给中日东海油气田争端问题这把“火”上浇了桶“油”。10月17日,小泉参拜了供奉有多名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这是小泉2001年4月就任首相以来第5次参拜靖国神社。

  本来按照中日间的安排,双方打算在10月19日举行第四轮东海油气田问题磋商,日本希望借此有个“彻底的了断”。但小泉的这一举动给双方解决东海问题蒙上了一层阴影。中国外交部10月18日约见日本驻华使馆公使,通报了中方关于推迟日本外相町村信孝原定10月23—24日访华的决定,表示鉴于目前严峻形势,町村外相访华不合时宜,中方不便接待。第四轮东海问题磋商也随之被推迟。

  变得更加扑朔迷离的中日东海油气田争端问题,引起了两国舆论和民间的无限猜测。日本的态度显然是比较急迫的,新任经济产业相二阶俊博11月1日在内阁会议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公开表示,他希望可以在今年内访问中国,并期望可以解决两国在开采气田方面的争议。

  他说,“看清中方的回应非常重要,与此同时我们将与中国进行对话,朝着问题的圆满解决逐步推进。”

  日本媒体认为,这位新任经济产业相与他的前任中川昭一在对华问题上的强硬立场有所不同。二阶俊博曾公开表示:“有些人主张采取强硬立场,但是我对两国为了强调各自的国家利益而发生对抗是否有必要而表示怀疑。”

  但在采访中,中国方面的专家们普遍认为,二阶俊博的态度能否改变日本一贯咄咄逼人的能源外交策略,并最终采取务实的态度坐到谈判桌前,值得观望。“值得关注的是,受到能源短缺和日本国内整体政治氛围的影响,日本能源战略和能源外交日益显现‘右翼化’倾向。” 长期研究中日关系问题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亚所所长黄大慧认为,在小泉新任期内,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圆满解决东海油气田争端问题并不乐观。

  “现在,日本政府已经授权帝国石油公司开采该地区的油气,但在我看来,两国在东海石油天然气领域共同开发有相当的难度。”日本明海大学经济部教授山下东子在采访中也认为,下一步的谈判如何进行下去,更多的取决于两国政治关系的改善。

  急迫的日本石油公司

  日本政府急于解决中日东海油气田争端问题是有原因的,因为中国在东海的油气开发取得了出乎日本意料的成功。

  9月20日,原任日本经济产业相中川昭一举行记者会说,日本政府已确认中国在东海的天外天油气田开始投产。中川昭一表示,日方不清楚中方生产的是石油还是天然气,但能确认的是已经开始生产。

  而此前一天,当中国东海天外天油气田井架上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的时候,徘徊井架上空的日本海上自卫队P-3C侦察机上的专业航空照相机也在紧张忙碌着。20日,日本媒体公开了中国正在开发的东海“天外天”油气田照片,这些由P-3C侦察机拍摄的照片显示中国开采设施的烟囱里冒出了“特殊火焰”。

  由此确信中国已经开始生产的日本政府和舆论开始紧张了。日方各部门协调对策,并通过外交途径向中方提出正式抗议,要求中方停止生产。

  同样紧张和着急的还有日本最大的石油天然气公司——帝国石油公司(Teikoku Oil Co.)。

  这家名义上属于私营却与日本政府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石油公司,今年7月14日得到了日本政府的授权,可以对东海油气田进行试开采。当时日本媒体报道称,帝国石油公司为实现30多年来的“夙愿”而倍感振奋。消息宣布当天,公司的股票上涨了1.5%,以840日元的高价报收,同时标准普尔将该公司的长期信用评级从BBB-提升至A-。

  “作为一家石油天然气公司,东海的石油和天然气对我们有巨大的吸引力,这是显而易见的。”赤坂介绍说,帝国石油公司从昭和44年(1969年)就开始向政府申请开发东海的油气资源,当时还有日本石油资源开发公司等另外4家公司也曾向日本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要求在日本单方面主张的“日中中间线”日方一侧开采石油天然气等海底资源。

  但由于中国政府从未承认“日中中间线”,这一带属于“有严重争议”的区域,当时的日本通商产业省没有批准5家公司的申请。

  之后帝国石油公司一直没有放弃努力,随着中日东海油气争端的加剧,2004年4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决定启动审批民间企业试开采东海油气田的手续,帝国石油公司也看到了希望,向政府提出申请试开采东海油气资源,并最终获得了日本政府的批准。今年8月9日,日本九州经济产业局局长松井哲夫宣布,被授予试开采权的帝国石油公司已经交付了约1000万日元的执照登记税,全部办妥了试开采权相关的各种手续。

  对于日本启动民间企业试开采东海油气田,中国有关能源专家认为,这是日本政府能源外交的一个策略,试图在日益升温的东海油气问题上淡化政治色彩。

  但显然,帝国石油公司对于授权后的开采还是顾虑重重,虽然日本政府已经答应承担东海探测的费用并为其提供保护。帝国石油公司东京总部发言人宿太凯吉向媒体表示:“即使被授予开采权,也不意味着就能立即开采。因为我们不能在有争议的地区有任何行动。我们还在等待争议消除。”

  8月17日,日本帝国石油公司举行记者招待会,再次向媒体明确表示,由于存在安全问题,该公司不可能很快在中日存在争议的东海海域进行油气试钻探。

  该公司的一位高层说,日本政府必须同中国签署协议,保证石油工人的安全,也就是说,帝国石油公司只有在石油工人的安全能够通过中日两国政府的谈判得到保证以后,才会开始试钻探工作。

  “作为民间公司,我们肯定要考虑中日两国间的政治风险和安全问题。”赤坂说,“中日两国关系是一个前提,在两国外交存在问题的情况下,接下来的问题无从谈起。”

  这种说法显然与帝国石油公司社长冈雅俊在得到政府授权后的态度并不相同。冈去年在接受《读卖新闻》采访时曾表示,既然接受了国家的委托,再难也“不能退缩”,“即使中国方面将在油气田周围派遣军舰进行干扰,也一定要开采”。在今年获得日本政府授权后不久,他对《日本经济新闻》记者称:“如果坐等国家具备条件后再进行开采,那就有可能永远开采不成。”

  帝国石油的“帝国”色彩

  尽管赤坂一再向《商务周刊》强调帝国石油公司是一家民间公司,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公司从成立之初就带有官方色彩,多年来,帝国石油公司也一直积极执行着日本政府的能源战略和意图。帝国石油公司称,帝国石油公司的历史就是日本石油的历史。

  该公司的公开资料显示,1941年,日本政府为了对石油矿产部门实行一元化管理,基于《帝国石油株式会社法》,建立了这家半官半民的石油公司。

  这家日本最早的石油能源资源开发公司的成立,是因当年美国开始禁止向日本出口航空汽油,日本军方迫于形势的需要成立了这家“国策企业”,其目的就是为了确保日本战时的能源需求,确保日本陆海空三军的“能源命脉”。战争期间,正是这家公司为日本军队提供了主要的石油能源,用于太平洋战争与侵略中国等用途。

  战后的1950年,《帝国石油株式会社法》被废止。帝国石油公司以民间公司名义再次成立,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能源的调查与开发。从1975年开始,帝国石油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始了其海外油气的开发生产。

  帝国石油公司虽然战后以“民间公司”的身份自居,但实际上其“官制开发”色彩相当浓厚。随着日本战后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大涨,帝国石油公司成为政府能源战略的一枚重要棋子。

  自1980年以来,帝国石油就在苏伊士湾生产石油,日产量超过5000桶。该公司时下还在北非国家进行勘探作业,每年的投资大约在2300万美元。

  1990年代起,帝国石油悄然启动了“全球抢油”计划。1992年,帝国石油公司在委内瑞拉设立石油天然气勘测与开采公司,建立了日本在海外的石油天然气战略基地。

  最近几年,它更是成了日本抢夺海外能源的急先锋。2004年7月,帝国石油公司获得了埃及两个潜在油田的勘探权,勘探时间为3-3.5年。去年11月,帝国石油又宣布拿下委内瑞拉的两个成熟油田,并称在2005-2012年间投资2亿美元,将其产量达到天然气1.2亿立方英尺/天,石油5000桶/天。

  帝国石油公司最近的一次收获是在今年10月初,它与日本国内的另外4家石油公司联合击败了埃克森-美孚、谢夫隆-德士古、英国石油、英荷壳牌等全球石油巨头,成功获得了利比亚石油区域的勘探与开采权。

  此次日本石油公司“大兵团”进军北非的胜利,与日本政府在背后的外交支持有很大关系。为打开目标市场,日本政府不仅明确表态要从国际责任的角度出发改善对非洲政策,不断加大对非洲的援助,而且还极力宣扬要对非洲经济发展和政治改革做贡献。日本外务省顾问日前表示,日本有意通过向非洲一些产油国提供发展援助,确保日本的能源供应。

  咄咄逼人的能源外交

  美国未来学家迈克尔·T·克莱尔在其力作《资源战争:全球冲突的新场景》中预言到,21世纪的最初10年,资源匮乏将成为国家之间冲突的最重要根源;未来的战争不是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而爆发,而是为确保最宝贵并日益减少的自然资源的供应而爆发。

  能源专家们也认为,中国在东海油气田开发上的一举一动之所以触动日本的敏感神经,是世界上两个能源消费大国在能源短缺时代的必然。尤其是由于历史上两国的夙怨,使得任何两国间的问题都会带上强烈的政治色彩。

  从日本国内看,由于日本石油需求完全依赖进口,尤其是在经历了19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后,日本积极调整能源政策,一方面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实现能源多样化;另一方面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密切与产油国的关系。日本已将目光投向北美、亚太地区、俄罗斯和非洲等地,积极参与当地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开发。

  在日本能源进口结构中,石油所占比例很高。虽然日本政府多年来采取能源构成多样化政策取得一定成效,使石油依存度从1973年77.4%的峰值下降到目前的近50%,但其石油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这使得日本把能源安全问题置于其外交重点。

  

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对能源需求的增加,让日本日渐感到了来自中国的压力和竞争。长期研究日本能源战略的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学者丁敏注意到,日本认为,东亚经济增长,特别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带动东亚能源消费增长,增添了日本能源安全的不测因素,因此近年来日本对东亚能源问题加强了研究和预测,一是呼吁“高度警惕”由中国引发的“能源危机”;二是建议东亚建立共同协调能源问题的机制。

  在与中国的能源竞争中,日本的能源外交战略显得咄咄逼人。

  最令中国不能释怀的就是由于日本的搅局,使得中俄谈判长达10年之久的安大线方案流产。在这场石油博弈中日本可谓倾其全力,从2002年12月起,日本积极参与俄远东石油管线建设,争夺远东油气资源。以2002年1月小泉首相访俄为发端,日本高层官员相继访俄并向俄方展开强大的游说活动。日本政府还承诺,将全部承担约50亿美元的输油管线建设费用,另外还准备出资10亿美元用于完善管道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换取俄方改变石油管线走向。

  在东海油气争端上,日本也一直态度强硬,一再要求中国提供地下结构相关数据,同时立即停止油气田开发。在今年9月30日至10月1日中日第三次东海油气田局长级谈判上,日方第一次提出所谓“共同开发案”,但双方的分歧未见缩小。因为日方提出的共同开发范围包括在所谓的“东海中间线”以西中方正在采掘的春晓、断桥、天外天和龙井四个油气田。这是日本政府首次对外披露合作计划的具体内容,但国际舆论多认为,日本的强硬立场没有多大变化,显然这是中国不能接受的。

  从此次谈判并联系到小泉5次参拜靖国神社,有中国专家认为,日本近来在已经相对平静的东海海域问题上越来越急迫地表现出强硬立场,除了与东海油气田丰富海洋资源的现实经济利益有关,政治上的原因亦有很大的比重,与该国的右翼势力占据政治主流不无关系。

  而从全局来看,近年来,日本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优势,在世界各个主要能源产地精心构筑能源供应网络,这在客观上必然与同样致力于开辟新能源市场的中国形成竞争态势,这种竞争的态势会长期存在下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