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赶超者越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4日 11:30 《经济》杂志

  简单视越南为中国改革模式“跟随者”的判断失之于偏颇。自然禀赋差异,两国在土地产权、法制运用等方面的不同,使越南可能更具“后发优势”

  文/本刊记者 欧国峰

  历史路径和现实考量,都使越南在经济改革中做出了“师法中国”的选择。英国《经
济学家》杂志曾以“(中国改革模式的)好学生”为题讲述越南故事,此说也许只揭示出真相的一面。越南实际扮演的,很可能是一个赶超者的角色,最早成为其超越对象的可能就是“中国速度”!

  10月18日,长期研究越南问题的专家、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潘金娥对《经济》说:“越南经济改革过程中‘学中国’的印记十分明显,但也有其自己的特色,甚至有值得我国借鉴处。”

  “师法中国”而非“全盘照搬”,其实已经成为越南高层对其经济改革路径的总体认知。10月初,越南驻华大使在中国社科院的一次演讲中,明确阐述了这种观点。此前的4月中旬,在中国海南举行的中越经济改革比较论坛上,与会的越南政界和经济界精英也数度如是表白。

  回顾越南近20年的改革路径,不难为中国专家和越南高层的见解找到例证。但从现状观察,越南“特色”相当大程度上尚未“结果”,其效应需要更长时段的观察,机遇也会在其中产生重要影响。

  被“逼出来”的改革

  越南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去殖民地化”,是以最激烈的方式——战争来完成的。统一后的越南仍然战火不息,对法战争、对美战争、对柬埔寨的军事入侵,直至中越之间的边境战争,兵连祸结数十年的结果,使越南陷入了深度贫困。20世纪80年代后,前苏联的控制力下降以及最终解体使越南外援减少,备感雪上加霜的越南不得不借助改革来摆脱困境。

  1986年召开的越共六大上,以务实著称的阮文灵当选为越共中央总书记,这成为越南推动改革开放的现实契机。越南政府自1986年12月开始,提出实施“革新政策”计划,试图让政府部门逐步放松、去除对经济的严厉管制,提升政府效能并解放生产力。在初期,越南改革的重点是有限度地容许若干日用品市场定价和自由交易、进行货币改革、给与国营企业更大的自由经营权,目的主要还是希望借改善投资环境吸引FDI(外国直接投资)来提振越南的工商业。

  2001年召开的越共九大上,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定向经济”的概念,并将其作为越南在转型时期的经济模式,同时还确定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定向经济的任务。2006年,越共十大届时将召开,预计将对越南20年的改革进程做出总结,并确定越南未来经济改革的重大方针。与中国的做法近似,越南也是通过政府自上而下制定阶段性经济规划来推进改革目标的实现。目前,越南正制定第八个五年计划(2005年——2010年)。

  改革给越南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1993年至1997年,越南以GDP衡量的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了9%。1997年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给越南经济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当年经济增长率下降到了5%,是此前数年来经济增长速度最低的一年。但自2000年以后至今,越南经济的年度增长率均保持在6%或7%左右。如果从1993年至2004以来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越南经济年均增长率超过7%,在世界上仅次于中国,排名第二位。

  在过去十余年间,越南经济总量翻了一番;至2004年底为止,其人均GDP已达到542美元。经济增长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贫困人口直线下降。另一个很能说明社会经济状况的指标——婴儿死亡率也大幅降低,20世纪90年代初,越南贫困人口还占其总人数50%以上,如今下降到不足20%,比它的一些邻国都要低。

  新版“农村包围城市”

  越南约9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越共中央把农村改革作为革新开放的突破口。这与中国的情况近似,但围绕土地使用权的改革注定是“只能做一次”的事情,越南在农村产业化进程中的做法值得借鉴。

  20世纪80年代以后,越南在农业领域实行了一系列比较彻底的改革,具体经历了两个阶段:1981年至1988年的家庭承包责任制改革阶段,1989年至1992年对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的市场化改革阶段。家庭承包责任制是越南农村改革迈出的第一步,但并没有解决这个国家农业体制中的全部问题,事实上,直到1989年,越南的农业体制中还存在一系列阻碍农业长期增长的因素。1989年以后,越南又推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措施。包括:延长土地承包期;允许农户继承和出租土地;用固定土地税制来替代生产责任制,农民就不必再将生产的粮食以低价卖给国家;农业市场资料供应不再由国家垄断;取消对政府雇员和军人的谷物食品补贴等。这一系列后续改革措施的出台,使越南的农业得以继续保持较高增长率。

  越南的农村改革不仅结束了传统集体化农业所导致的农业停滞,带来水稻亩产和总产量在1981年至1992年期间分别以年均2%和5.02%的速度增长;而且使越南从1988年起结束了长达20年的稻米进口国地位,2000年起更一跃而为世界第三大稻米出口国。

  “越南农业成就很大程度上与其‘庄园经济’有关。”潘金娥分析,“庄园主中不乏财力和智力出众者,有的还有海外关系,他们的实际经营活动和经营观念在越南农村影响很大。”根据中国学者的看法,当一个农村家庭生产用地面积在平原地区达到150亩、山区达到500亩时,才能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按“平均地权”思路进行的改革显然不能满足这个条件,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有制特点又决定了大规模土地兼并不可行,越南的“庄园经济”恰恰找到了其中的平衡点。按照越南社会科学人文中心经济研究院副博士阮德盛的观点,“庄园经济”需要具备“定性”和“定量”两个条件,前者指要以农户家庭为生产单位,但生产目的不是自给自足而是出售产品赢利;后者指在生产产品、耕地面积、雇佣人数、投资额度等方面达到一定规模。改革后的越南农民对土地拥有了使用权、继承权、转让权等,这成为越南“庄园经济”的法律基础。

  “庄园经济”更重要的意义是引导越南农业向现代化过渡。据越南学者评估:尽管至2010年以前,农户经济仍然是越南农村经济的主流,但长远看必须逐步过渡到以“庄园经济”或其他合作形式为主。

  逐渐清晰的发展路径

  农村和农业改革的下一步,必然是朝向城市和工商业、服务业。观察表明,不断削减国企数量、发展私企、吸引FDI成为越南工商业改革的一条主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促进了其以旅游业为代表的服务业的发展;金融领域的改革则相对滞后。

  在改革初期,越南有12000多家国营企业,20世纪90年代初国企改革启动后减少到6000家,目前还剩余4000多家。据了解,越南政府即将把国营企业数量减少到2000多家。与此同时,私人企业在越南得到扶持并不断壮大。越南1992年就已颁发《公司法》,1999年颁发《企业法》,逐步明确了私人企业的地位。仅在落实《企业法》过程中,就成立了1000多家私人企业,目前越南包括私企在内的企业总数已达16000多家。越南特别重视吸引外国的投资,外国投资已被公认为是越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推进力量,目前越南吸引的外商投资合同金额达450亿美元,已落实的资金有270亿美元,已有超过5000多家外资企业在越南活动。

  在工商业开放的同时,越南的贸易自由化也取得一些进展。迄今为止,越南已与大约160个国家建立了贸易关系,签订了80多个双边贸易协议——1992年,越南和欧盟了签订了协议;1995年,越南加入了东盟;1996年,越南参加了中国和东盟的自由贸易区。目前,越南正争取在年底前加入WTO。为与外贸发展形势相适应,越南调整了境内企业的进出口权限。1998年以前,越南的进出口权是由国营企业、政府来垄断的;1998年以后,越南已经基本实行了自由化,越南境内的企业都可以自行进出口,但外资企业只能进口为其生产所需要的产品。

  此外,服务业、旅游业在越南经济的地位愈显重要,且呈继续走强势头。越南政府2005年10月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服务业已占越南GDP总值的38%,同比增长率也从年初的7.1%提高到8.2%;旅游业则是另一个快速成长的行业——2005年前三季度,外国旅客前往越南的人数同比增长近25%,旅游业收入的同比增长率提高了将近一倍。

  越南在金融领域的改革和发展相对滞后。从形式上看,越南已有占金融领域主导地位的银行体系,以及保险机构、以借贷公司为主的金融服务类机构、风险投资公司等,但进步有限。源自越南中央经济管理研究院全球经济一体化政策研究部部长武志诚的说法称,依据越南国内会计准则,越南金融系统的坏账比例一度超过30%,如今下降到5%,但依据国际会计准则算仍然高达15%。资本市场的发展更加滞后,越南直到2000年时才在胡志明市建立首家证券交易中心;2005年3月,才在首都河内建立其定位近似“创业板”的第二家证券交易中心。但越南正试图加速修补这块“短板”——2005年9月中旬,越南政府表示,将放松对外商进入当地证券市场的限制,除金融、银行和电信业等几个有限的领域外,取消了外国个人或机构在股份公司所占股份不得超过30%的限制;此外,越南计划加速改革国有商业银行,通过推进包括银行、通信、交通运输和电力等重要部门在内的国企股份制进程以加快证券市场的扩容。武志诚称,改革的方向是“将金融自由化和资本市场结合在一起”。

  “越南经济走上正轨”,是一年多来越南境内外专家学者、媒体文章的主流判断。

  优势与壁垒

  从2000年越南成为世界第三大稻米出口国、对世界粮食供应产生重大影响开始,越南及其改革对外界的吸引力显著增加。不断有人探究:哪些因素促成了越南经济增长的“奇迹”?这种增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在各种研究中,人口因素被置于首位,这也符合多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的共性。通常,在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转变过程中,由于出生率下降和死亡率下降有一个时滞,形成年龄结构变化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具有高少儿抚养比、高劳动年龄人口比和高老年抚养比的特征。其中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提高的这个阶段,通过劳动力的充足供给和高储蓄率,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人口红利”。西方经济史的研究表明,新大陆(美洲)人均GDP增长率比旧大陆(欧洲)高出的部分,大约90%甚至100%可归结为新大陆在人口结构方面的优势;到当代依然如此,在1970年至1995年期间,在东亚超常规的高速经济增长中,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这一有利因素的贡献比率高达1/3到1/2。从人口的年龄结构看,越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少年之国”——在全国8160多万人口中,14岁以下的人口占了30.2%、65岁以上人口只占5.6%,平均年龄只有24.5岁。

  其次,越南青年人素质的提高,以及吸引的外国投资持续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越南政府推行的普及教育,使得国民文化程度大大提高,全国识字率已经达到94%。较高的劳动力素质、低廉的工资成本,引来了大量的外国投资者。1999年,越南获得的FDI仅为22亿美元,到2004年就几乎翻了一番,达到42亿美元。支撑越南经济增长的另一项重要资金来源,就是海外约270万越南侨民的汇款。2004年,越南政府决定免征接受越侨汇款的个人所得税,使得汇款额猛增,仅当年就达30亿美元,几与2005年越南预计将从各国获得的34亿美元的政府开发援助相当。

  与中国相比,越南“小国经济”的特点是其一个重要的优势;此外,越南在改革过程中“制度先行”等做法也被证实是行之有效的。中国在很多领域的改革过程中,由于崇尚“摸着石头过河”,一般是在试错了很多年之后,相关法规还没有跟上,从而成为“灰色地带”。而越南则是法律制度建设较早就介入,如1989年越南农村开始第二阶段改革时就颁布了《土地法》、1993出台了新的《土地法》,政府主管部门依据法律规定将土地交给农民经营,并为其办理了土地使用证,如今已有1000多万越南农户拥有土地使用证。

  与此同时,伴随着改革的推进,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分析家认为,官员腐败问题正在阻止越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GDP年增长率出现滑落的危险。越南官员的腐败问题渗透到其经济活动的多个层面,潘金娥在讲述越南“庄园经济”时提及:越南政府初期对部分官员加入庄园主行列的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结果就有官员利用权势强占民田的事件发生,“越是偏僻落后的地区越严重”,甚至在某些地方酿成了社会冲突;而在工商业领域,官僚机器依旧牢固地钳制住私人企业,某些省份的私人企业每年要接受多达十数计不同官僚机构的监督检查。

  此外,不少国外企业认为越南廉价劳动力的吸引力正逐渐丧失。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河内等地区已经暴露出了熟练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日本的马渊发动机公司为确保人手,就将新工厂的厂址选在越南的中部城市岘港。硬币的另一面,是越南业已突显出的就业压力。越南官方统计的失业率为6%,要高于中国的登记失业率。这是一种典型的结构性失业:相关培训没有跟上,农户失去土地后又不能很快成为有素质的工商业劳力。

  越南国企的低效和改革的迟缓同样让人忧心。越南剩余的4000多家国企吸纳了半数以上的投资,但其中的大多数都没有什么赢利;越南政府原计划对其中2800家进行重组,迄今只完成了1/3左右。

  甚至在改革的方向上,越南国内也像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中国那样,陷入了“姓社”与“姓资”的争论。

  在一系列阻碍经济发展的壁垒未得跨越之前,越南这颗亚洲“经济新星”的光芒注定蒙尘。

  “亚洲新星”的明日

  在改革进入第20年后,越南面临的是“不进则退”的重要关口。

  从上层来说,传统势力、既得利益者与改革派的博弈,将直接决定越南经济改革下一步的动向。从下层来说,则涉及到如何进一步调动民间的改革积极性。

  目前看来,推动越南改革的上下两个层面的动力还在继续增加。越南争取年内加入WTO的努力,被一些越南精英寄予更丰富的期望,他们希望通过加入WTO,与国际接轨,靠外部压力来加速内部改革进程。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分析说:“越南加入WTO的直接目的是吸引大量外国投资,加速本国的经济发展。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WTO来推动国内经济规则、经济体制的改革,以促进市场取向的改革。这对经济发展和改革都是很大的推动。”从另一个层面,潘金娥看好推动越南改革的民间力量的中长线价值:“这方面已不乏有益尝试,如庄园经济,假以时日可能出现更多创举。”

  越南在“师法中国”成功推动改革起步以后,韩国、中国台湾的发展经验同样被纳入越南朝野的视界。譬如,目前越南的农产品还处于较低档次,如今正转向生产附加值更高的农产品。

  总体来说,越南改革及其前景继续被外界看好。9月13日,世界银行与其私营部门机构——国际金融公司共同完成的年度研究报告《2006年全球企业经营环境报告:创造就业岗位》出笼,该报告从10大方面(包括商业条例、税收、贸易成本、产权和融资机会等)考察了155个经济体,并首次提供了在关键的企业经营法规和改革等方面的2004年全球排名,越南赫然排在第3位!

  就中、越两国之间的比较而言,越南目前提出:在5年内使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这相当于中国2003年时的水平。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年同期略有回落;越南同期GDP同比增长8.1%,增速高于上年同期的7.4%。考虑到上半年越南旱季延长给农作物生长不利,部分地区因缺水发电量严重不足,国际市场变动导致越南国内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

禽流感再次暴发等多种不利因素的综合作用,这组对比数据也许就更值得中国人重视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