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石油管线优先走向中国 日本仍未放弃努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 11:10 瞭望东方周刊 | |||||||||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 舒泰峰 报道 此次失败是否会进一步刺激日本偏离亚洲,从而改变东亚政治格局? 7月8日,在苏格兰八国首脑会议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在将西伯利亚原油输往远东的管道铺设计划中,俄罗斯将优先向中国而不是日本提供石油。
普京的表态马上引起了中日媒体的关注。“作为俄罗斯最高领导人的普京,在管线问题上做如此明确的表态,还是第一次。”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问题专家冯玉军说。 普京定调 普京7月8日的表述相当具体。他说,俄罗斯将修建两条大型的输油管道:一条从西西伯利亚通往俄白海沿岸,俄石油将从那里出口到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地;另一条通往太平洋沿岸,该项目的一期将首先修建到距中国边境60公里的斯科沃罗季诺。 管道一期工程历时3年,将于今年开始动工。管道建成后,每年将向中国输送2000万吨石油,另外1000万吨石油将通过火车输送到太平洋沿岸。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东欧中亚研究室研究员夏义善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虽然此前普京在内部做过这样的表态,但他一直没有对媒体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 “普京的表态反映了俄罗斯最终基本确定中国为东边稳定的石油供应对象国。” 夏义善说。 在说这番话之前,普京分别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进行了会晤。在7日与小泉的30分钟会晤中,双方还达成协议,普京将于11月20日至22日访问日本。 “普京的表态为石油管线的修建定了一个调,从某种意义上是说给日本听的,言外之意日本就不要为这个事情再争了。”夏义善说。 “热”中国,“冷”日本 冯玉军认为,普京的表态是中俄能源合作从不熟悉到熟悉、从面临一些困难到逐渐解决困难这样一个过渡的结果,说明中俄能源合作已经开始摆脱原来的一些掣肘和障碍。“这是普京表态的一个最主要意义。” 与此相呼应的是,6月30日至7月3日,胡锦涛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两国能源巨头达成协议:中石油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中石化与俄石油签订了建立合资企业的议定书;国家电网公司也与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俄罗斯的石油出口战略第一要保障俄罗斯利益,第二要保持国家对能源的控制和监督。这些协议的达成说明俄中两国在能源合作上达成了很多共识,向中国优先输油是符合俄罗斯石油出口战略的。”冯玉军说。 而与俄中的“亲密”相比,俄日关系多少有些尴尬。 2003年底,日本为了俄罗斯能够修建通向太平洋的石油管线,表示愿意向俄罗斯提供价值70亿美元的一揽子援助项目。但此后日本的承诺一直没有兑现。 2005年是俄日建交150周年,还在2004年的时候,媒体就已获悉普京在年内将访问日本。但是不久后这个日期被推迟到2005年1月。此后,普京访日的日期一再推移,直到本次8国峰会方得以敲定。 “俄日之间有块搬不动的石头,那就是领土问题。日本坚持要求俄罗斯交还北方四岛的全部4个岛屿,普京是做不到的,双方都很难让步。”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室主任陈玉荣说。 在这种背景下,专家普遍预测,11月普京访日很难给俄日关系带来实质性突破。 还未最后确定 日本方面一直没有放弃争夺石油管线的努力。 当初,“安大线”的修建是由俄罗斯在1996年率先提出的,根据中俄两国的协议,这一管线将于2005年投入运营。 然而,就在“安大线”开工之前,却横生变数。2003年日本提出修建“安纳线”计划,并承诺向俄罗斯提供巨额经济援助。 俄罗斯为之动心。此后,围绕“安大线”、“安纳线”之争,俄罗斯一直举棋不定,而其中不乏中国已经被判“出局”的传言。2004年10月,在访华前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普京仍然没有做出最后决断,只是说俄罗斯把输油管道修往哪里将由俄罗斯的国家利益来决定。 日本《东京新闻》7月5日报道说,日本政府正考虑向俄罗斯提供约90亿美元援助以建造一条源自西伯利亚油田的输油管道,这比原来的70亿又多了整整20亿美元。 而日本提供巨额资金的前提是,在管道建设过程中俄方要优先照顾日本利益,而不是“其他国家”。 有关俄罗斯石油管线走向的几番波折,让人难免产生担忧——管线修建是否将产生新的波折。 “目前只能说俄罗斯优先向中国输油是基本定下来了,但还不能说百分之百确定。”陈玉荣说。 陈玉荣认为,俄罗斯还是希望得到日本的资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普京的表态也有把中国作为筹码向日本施压的成分在内。 “无论世界上还是中国都对俄罗斯有一些担心,就是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实用性和过于灵活,”冯玉军说,“不过从俄罗斯能源出口战略以及其现实原则等各方面来看,这次普京的表态是明确的。” 会否改变东亚格局 与普京的决定相比,更让日本不安的是,根据俄能源部5月下旬出台的最新报告,目前俄罗斯正在进行一项为期三年的地理检测,如果发现远东石油储备不足,就将中国作为管道的最后一站,而放弃延伸到太平洋沿岸的计划。 中日关于俄罗斯石油管线的纠纷从一开始就没有被看作是一件纯粹的经济事件,舆论普遍相信这背后包含很多的政治因素,更有媒体将此称为“三国演义”。 毋庸讳言,目前日本在东亚的境遇并不好,与中、韩、俄均有难以调和的纷争。2005年6月初,中俄印三国外长在俄罗斯举行第四次非正式会晤,商谈能源合作及地区安全问题,日本无缘参加。 一个很容易产生的联想是,在俄罗斯输油管道上的失败是否会进一步刺激日本,使日本进一步绑定美国,偏离亚洲,从而改变东亚政治格局。 冯玉军认为这主要取决于日本怎么看待这件事情。他说,在文化上有一种预定的假设,如果你把谁看成是敌人,那么他就很可能真的变为敌人。 “如果日本将中俄看成是一种战略同盟,看成是中国的又一次能源威胁,这对日本和东亚政局就很不好。关键是要在互动的过程中增加沟通和理解。” 冯玉军说,“要实现这一点,近期有一定困难。但正因为困难,其意义才更重大。这需要政治上的勇气和战略上的智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