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国内经济影响不大 中国对东盟贸易逆差仍会延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3日 12:18 《财经时报》

  逆差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因为从东盟进口的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本报记者 张平

  从7月20日起,根据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
易协定》,中国对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泰国等6个东盟成员国正式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税率。此举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降税计划共涉及7000种商品,按照《货物贸易协议》规定,今年中国实际下调税率的商品共3408种,包括2004年1月1日已开始实施优惠税率的“早期收获”产品。

  据悉,2005年7月20日后,中国对东盟六国平均关税税率为8.1%,与最惠国平均税率水平9.9%相比,低1.8个百分点。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贸易发展迅速,中国总理温家宝提出的双方贸易额在2005年突破1000亿美元的目标已经提前一年实现。据海关统计,中国-东盟间贸易额从1993年的106.8亿美元增至2004年的1058.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约20%。其中,出口额从46.8亿美元增至429.0亿美元,增幅达817%;进口额从60.0亿美元增至629.8亿美元,增幅达950%。

  但在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往来中,中国一直存在着贸易逆差现象,1993年为13.1亿美元,2004年为200.8亿美元,这期间逆差在个别的年份里虽有增有减,但贸易逆差额总体上保持了上升态势,增长幅度达187.7亿美元。

  “中国对东盟国家的贸易逆差继续增长的现象不会长期存在下去,但在未来近几年的个别年份里,逆差额增长的现象还会出现。”商务部对外经贸研究院亚非室主任徐长文说。

  徐长文指出,这与东盟出口到中国的制造业产品,如机电和家电类产品的比重加大不无关系,但中国对东盟国家进口需求的迅速增长快于东盟对中国的进口需求,是出现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

  多年来,东盟国家对中国投资额迅速增长和中国国内各种资源、能源的需求量加大,也带动了中国从东盟各国在原材料、工业部件等的进口量迅猛上升。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李光辉认为,中国对东盟出现巨额贸易逆差主要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使中国进口增加。该计划的实施使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近600种农产品施行零关税,而在这些商品中,中国的竞争力弱于东盟,因此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之后,东盟有些国家对中国出口的农产品猛增,导致中国逆差额的上升。

  其次,中国原材料需求增加,进口加快,导致逆差增大。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从东盟进口的原材料也有所增加,并且出现较大的逆差现象。如2004年1-5月,中国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进口的木材及制品分别为2亿美元、2.6亿美元,仅这一项合计逆差就达到4.48亿美元。

  李光辉表示,中国对东盟之间贸易逆差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因为从东盟进口的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在整体的国际贸易上对美国等发达国家和组织依然保持着顺差优势。对于中国经济现状来讲,一味地追求贸易顺差是种盲目的行为,中国对东盟出现贸易逆差也未必是一件坏事情。只有在保证总贸易额健康增长的前提下,逐步实现产业调整和优势互补,才能最终实现双方经济共赢的局面。”徐长文也表示了同样的观点。

  链接 早期收获计划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下的早期收获计划是由东盟方面首先提出的,目的是使双方尽早享受到自由贸易区降税带来的利益。早期收获计划于2004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早期收获计划的涵盖范围主要有570种产品,另外还有出于贸易利益平衡考虑而增加的30多种特定产品。《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确定双方的合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4-2006年,约600种产品关税要陆续减免到零;第二阶段是到2010年,中国与东盟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而第一阶段的约600种产品主要以农产品为主,被称作“早期收获”方案。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