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中资“出海”并购触动西方过敏神经(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4日 10:23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中国企业买下全球资源?

  面对声势浩大的中国采购团,部分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界人士几乎是本能地说“不”。对于一些人来说,反对第一类中国企业收购案很易理解:这事关发达国家的能源和资源安全。中海石油出价收购优尼科虽未尘埃落定,但已在华盛顿掀起了轩然大波。美国能源部长博德曼(SamuelBodman)强调,(如果中海石油出价,)要约需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
审查。外国投资委员会是一个由美国财政部长斯诺率领的跨部门专家小组,专门审查可能关系美国国家安全的并购交易。来自优尼科和雪佛龙家乡加州的共和党议员里查德·潘伯和邓肯·亨特请求布什政府对中海石油的竞购进行审查,可能的话,否决中海石油可能的出价。其实,美国政客对中国企业说三道四,这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早的。去年,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开出60亿至70亿加元的高价,拟收购加拿大矿业公司诺兰达(Noranda)。去年9月,诺兰达宣布授予中国五矿排他性独家谈判权。不料,加拿大媒体立即发动了密集宣传攻势,加拿大国会议员左右夹攻收购案。事件在加拿大掀起轩然大波。直到近日,加拿大政府决定,准备通过法案,对那些“妨碍国家安全”的外国公司收购案痛下杀手。一些反对的理由简直是无理、无知和可笑。例如,有人以人权和中国劳工为借口,攻击中国企业收购当地企业。加国最大报章《环球邮报》于去年10月21日刊登了一篇中国外长李肇星的访问文章,题目何止耸人听闻:“中国将买下加拿大资源”。文章开宗明义警告说:“担心华资计划收购加拿大最大矿业公司的人,中国统治者有明确信息———陆续有来”。

  冷战思维作怪

  就连一些清醒的加拿大人都看不过眼,指对中国的攻击明显带有歧视色彩。加卡利大学政治系教授罗纳尔德·凯斯(RonaldKeith)说,在世贸规则下所有成员都要遵守游戏规则,没有理由反对个别国家对加国投资。他指出,“中国的经济向好,可以理解其寻找新资源的行为,但我看不出为何像加拿大推动国际贸易的国家对此有异议。”他又称:“加拿大的传媒没有准备好中国的经济成长,一般的西方传媒未能积极欢迎中国的崛起,对中国的报道也不全面,反映出冷战思维。”甚至连民营企业收购发达国家的企业也会有类似遭遇。联想集团在并购IBM的PC业务时,也遇到了“国家安全”问题,并遭遇美国外资委员会的调查。好在IBM也不是省油的灯,该公司在美国有巨大影响力,加上联想“积极配合”调查,最终在法定最后期限前,美国政府开了绿灯。IBM事后在一份声明中说,超过九成的消费者看好这一收购案。这是否也代表了一种民意?他们最主要的所谓根据是:中国政府对国有企业存在着政策上的倾斜。且不说有能力进行海外并购的中资企业有许多本身就是国有企业,就算是海尔等典型的民营企业,也被认为是被“逼”出洋的。这些“反对派”认为,中海石油等国有公司能以极低廉的成本向中国的银行融资,因此在与外国对手竞购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些人批评说,中海石油收购优尼科的价格明显偏高,而且它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中国政府。中海石油也承认,在该公司称已获得承诺的160亿美元资金中,有130亿美元将来自中国国有实体,包括中海石油的母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提供的70亿美元长期和短期贷款。这样,“中国企业破坏商业规则”也就成为这部分反对者的“口实”。即使是民营企业进行海外竞购也会引来非议。批评者说,中国市场没有对民营企业完全开放,而国有企业又可以低价地获得银行贷款,因此一些成功的民营企业不得不去外国市场寻找机会。当然,这不过是表面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批评者担心,中国企业在收购了当地企业后,会“只要孩子不要娘”。即,只要品牌,而把生产过程转移至中国,从而造成大量工人失业。中国企业在挑选国外品牌时,口味越来越刁。上海汽车工业集团于去年力克对手,竞购韩国的第四大汽车生产商双龙汽车;可是今年,上汽却放弃收购英国罗孚汽车公司,致使后者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上汽已经获得了许多罗孚拥有的知识产权,因此不必管罗孚的死活。这也是西方“恐华”者反对中国企业收购当地品牌的一个所谓的“证据”。

  贸易自由对各方有利

  为了打消西方国家各界人士的忧虑,中国企业做了大量的工作。中海石油表示,愿意将优尼科美国油气田开采的大部分或所有石油和天然气在美国境内销售,并将设法尽量保留优尼科目前的6500名雇员。“我们的全现金要约对优尼科的股东显然更有利,”中海石油的董事长傅成玉表示,“其次,这对美国也有利。我们将保护优尼科在美国的工作职位。”如果说,上述表示是针对西方国家政府的,那么,中国企业应对“中国威胁论”的方法,便是遵守世界贸易的游戏规则。傅成玉淡化处理了国家利益在中海石油的战略中所扮演的角色,称这宗收购是基于商业利益考虑。他说,中国政府允许国有银行向中海石油放贷,就是间接地批准了中海石油的报价。此外,中海石油称,有30亿美元的过渡性贷款来自高盛和摩根大通,此举大大增加了交易的民间色彩。中国企业融入现代国际社会的努力,赢得了有识之士的尊重。在中海石油可能出价竞购的传言中,埃克森美孚的首席执行官李·雷蒙德表示,如果美国否决中海石油的要约,将是一个大错误。“你必须要有自由贸易,”雷蒙德在路透社主办的一个能源峰会上发表讲话称,“如果横加干涉的话,最终我们所有人都将为此付出代价。”张隽

  (金陵/编制)(来源:金羊网)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