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美国应正确面对中国崛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 10:45 经济参考报

  近来,中海油拟斥资185亿美元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成为备受关注的经济全球化事件。美国一些国会议员以中国公司竞购美国石油公司可能危及国家安全为由,对此设置障碍。

  但是,事实上,他们应该为中国公司的举措感到欢欣才是。因为外国资本进入是保障美国在80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下坐怀不乱的关键,他们应该欢迎中国资本的进入。同时,美
国应该会同其他国家,逼迫中国实行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

  美国参议院上周以54票赞同、45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中美洲自由贸易协定,预计众议院将在本月内就这一议案进行表决。但反对该协定的议员和一些工会组织认为此举将使投资和就业机会外流,损害美国经济和就业市场。

  对于南卡罗来纳的普通纺织工人来说,他看到的可能仅仅是纺织企业纷纷移师劳动力到价格低廉的墨西哥和中美洲国家,而不会看到这也意味着美国消费者因此可以买到更为便宜的服装,更不会看到上述国家收入的增加意味着人家有能力进口更多的美国商品,给美国经济带来好处。诚如前美国众议院议长蒂普·奥尼尔所言,“所有的政治都带有地方色彩”。

  不过,现在的事实是,广泛的贸易带来的更多的是实惠,而不是伤害。

  受经济因素影响,历史上一些行业从一个国家或地区搬迁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象屡见不鲜。就纺织工业而言,美国南部地区也并非其发源地,那里只不过是纺织工业漫长迁移过程中的一站而已。

  纺织工业早期兴起于19世纪的英国,当时英国的廉价能源和美国南方黑奴们生产的廉价棉花为其发展提供了动力。此后,纺织工业逐渐移师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因为这里更靠近原料产地,可节省运输费用,同时大量涌入的移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到了20世纪,美国南方依靠同样的优势吸引了纺织工业前来落户。如今,拉丁美洲和亚洲主要依靠其廉价的劳动力将纺织工业招揽过去。这就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产业布局的调整。

  如前所述,中国公司的并购触角不仅仅是伸向美国公司,9%的年经济增长率使得中国对石油等能源的消耗量日渐增加,美国一些人士担心,中国的发展将来有一天会挤压美国的生存空间,在两国间引发冲突。

  实际上,中国和美国经济的交融正日益明显,随着这一趋势的增强,中美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也会越来越小。过去美国的实践证明,经济上的交流有利于推进和平与民主。因此,美国应该正确面对中国的崛起。

  摘自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7月7日

  (来源:经济参考报)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