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黑龙江领跑中俄地区合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0日 15:36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柯志雄 孙 雷 北京报道

  这是一次跨越千里的握手。

  7月3日上午10时40分,来自中国黑龙江省和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区的代表分别在《中国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区进一步发展和加强经贸科技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协
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双方有力地握手,掌声响起。站在一旁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也微笑着颔首。

  而“协议”之后,还有更多的计划与细节留待黑龙江代表团穿梭洽谈。“每天都安排得满满的”,7月5日凌晨黑龙江省贸促会副会长马兴利正在莫斯科机场转机,他告诉记者,他们还有三天的时间要忙于安排此次协议的相关方面内容。

  在长达43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中俄两国的民间贸易、地区合作长期以来一直停留于边境省份间的互通有无。而今,跨越了621.59万平方公里的俄罗斯远东地区,黑龙江和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区走到了一起。

  “俄罗斯的强盛有赖于西伯利亚,西伯利亚的强盛有赖于与中国的合作。”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西伯利亚分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库列绍夫用一个简单的逻辑将之串在一起。

  一边是东北振兴,一边是重建西伯利亚,作为中国对俄经贸的桥头堡,黑龙江与西伯利亚的联姻,其意义恐怕将不止于联姻本身。

  黑龙江与西伯利亚的“千里姻缘”

  “这绝不仅仅是一个仪式。”黑龙江省社科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宋魁这样评价胡锦涛俄罗斯之行中的这一举动。在他看来,这显然是黑龙江乃至中国对俄经贸战略升级的“一个标志性动作”,而过去则是“上头热下面凉”。

  记者从一些专家处了解到,至少早在1999年,中俄之间就有地区合作协定。当年2月份中俄签署的11项协定,就包含4项地区间合作协定单。

  此后的几年中,中俄双边贸易成为合作中的绝大部分内容:贸易额连续6年以年均近30%的增幅稳定增长,2004年达到212.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34.7%。

  但与此同时,据商务部统计,中方对俄协议投资额至2004年底仅6.82亿美元,而俄对华实际投资额仅4.64亿美元。根据记者手头的一份在俄中国企业名单,其中绝大多数是负担简单任务的代表处或办事处。

  贸易一头热带来的结果就是,给地方带来的实际好处少得让人甚至意外。

  以黑龙江为例。其对俄贸易额由2001年的17.9亿美元,跃升到2004年的38.2亿美元,连续三年实现30%以上的增速。但一个尴尬不容回避:黑龙江更多充当的是“二传手”的角色,在对俄出口的产品中(除个别口岸城市农副产品外)大部分是外省产品,本地产的商品所占比重仅有20%左右。

  这不仅是黑龙江的尴尬,也是其它与俄接壤省份的窘境。驻华使馆临时代办贡恰罗夫以为,要继续深化两国经贸关系,必须“能源、投资、地区合作”必须三方面并重。

  而省长张左己已是回应,“下一步,在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我们必须进行两个转变:一是把单纯的边贸转向与俄罗斯腹地合作(例如此次合作中的西伯利亚),二是由单纯的贸易向贸易、加工和投资相结合的方向来转变”。

  俄也给出了心仪“菜单”:俄总统驻西伯利亚联邦区副全权代表普罗斯季亚科夫表示,联邦区愿积极努力,使同中方贸易额在3至4年内达到100亿至120亿美元,“地方合作领域可包括冶金、能源、机械、生物、信息、农业、科技等领域”。

  地区合作:中俄区域经济政策交集

  虽然目前只是个案,专家们更倾向于把这次的黑龙江-西伯利亚合作,看成中俄地区合作的范例。“这次实际上是双方从战略的角度来务实的表现,也传达了一种强烈的地区合作的意愿。”宋魁说。

  宋魁研究员介绍,2000年俄罗斯初步完成了《国家关于西伯利亚长期发展的构想》,至今仍在不断修改,不久前还与中方有关专家作了进一步的讨论。“修改过程中一直在不断强化着一个内容,即把中国视为该地区的首要合作对象,并力图通过与黑龙江等省份的进一步合作来发展自己。”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去年下半年曾给发改委做过一个《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外贸易发展战略》课题,他的研究结果表明,东北的石化、冶金、建材等原材料工业高度发达,早在“一五”期间就形成了全国的原材料工业基地。

  “但接下来的发展规划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扩大进口周边初级产品是东北原材料工业发展的客观需求,而俄罗斯的自然资源丰富。”梅认为,两国的区域经济政策将非常契合。

  据介绍,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比较,西伯利亚联邦区更大的优势在于,它不仅拥有巨大的能源宝库,同时还有着比远东地区强大得多的科技实力和工业发展潜质。“正基于此,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西伯利亚的振兴战略形成了两地区、两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交集。”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李福川研究员则表示,互补并不必定带来互利的结果。

  李认为,中国最为看中的俄罗斯的资源——能源,本来就是卖方市场,俄罗斯期望得到却包括货款之外的额外利益,“也许是市场的,也许是经贸方面的,甚至是政治的”。

  李福川告诉记者,中国在这点上面已变得比过去更为聪明。例如在此次一组协议中不但有中国想要的原油,还有俄罗斯一直期望输出的电,“在这点上已经少一点官僚气,更多地考虑国家利益,而不是部门利益......学会跟别人利益交换,学会讨价还价和妥协的艺术。”

  穿越“四重门”

  近期签署的一系列协议,在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周永生教授看来,有效地使中俄两国在东部亚格局中的影响力双双得以上升,“中国靠着俄罗斯,俄罗斯靠着中国”。周永生表示,过去把俄罗斯看成战略伙伴是因为多极化的考虑,但并没有带来多少实际利益。

  然而,走向共同利益的道路并非一马平川。

  绥芬河市一位官员介绍,年初俄罗斯在中俄边境开展的“灰色清关”已持续了4个月,“空前严厉而持久的打击行动”已经对绥芬河等中俄边境城市的贸易造成重大影响,大量商品滞留边境。

  “也许会变成一件好事。有助于转变‘倒包’商人们的观念,并推动中俄政府更加关注并致力于解决这一长期存在的问题。”这位官员评论说。

  社科院俄罗斯研究中心陆南泉研究员认为,关键点是“互信”,而说到底是要看究竟多少实质性的经贸关系——更多经贸往来加强“互信”,更多“互信”又能推动双边经贸往来,形成良性循环。

  一些专家认为,胡锦涛在座谈会上提出的四点建议一定程度代表了领导人对于过去地区合作中存在问题的认识,而只有穿越这“四重门”,良性循环才会真正发生。

  胡锦涛提出:开展贸易、投资、技术、劳务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并在资金、资源、人才、交通等方面为合作创造便利条件;用好地方省州长定期会晤机制和其他合作平台,发挥中俄投资促进会议和贸易洽谈会的作用;努力推动由单纯贸易向贸易、加工、投资相结合转变,鼓励和支持大型经济技术合作项目,特别是要加强在产品深加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扩大开放市场,规范贸易秩序,优化投资环境,积极支持对方商品、服务、资本进入本地市场,充分发挥两国现有的磋商合作机制的作用,友好妥善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梅新育分析说,之所以中俄贸易成长到超过200亿美元规模,却无法有效带动双边投资背后,首先是俄罗斯市场准入的问题:在中国感兴趣的自然资源开发等投资领域,俄罗斯限制较为严格。“此外,就是在对华投资的热门领域俄罗斯并无突出的技术和管理优势。”

  然而,事情正朝好的方向发展。投资方面,黑龙江整合了专项财政资金的资源,集聚了11个亿的资金支持对俄经贸合作,准备加强对口岸和交通设施建设的力度。

  知情人士透露,今年将有望开工建设黑河大桥,并积极筹备黑龙江上的另一座大桥——洛古河大桥。同时与中俄将联手开发能源、原材料基地,并加强中国境内的对俄工业品加工基地、农业品出口基地、科技合作基地建设。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