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华尔街回归分业经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2日 11:42 中国经营报

    作者:程实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博士

  哥伦布说地球是圆的,在经历了千山万水的长途跋涉后,起点和终点总是进行着不可思议的彼此交替,国际金融市场也是如此。

  如今,在金融超市(混业经营)盛极一时的华尔街,金融巨头的经营模式正发生着不易

察觉的变化:从混业经营向分业经营回归。昨天是美林,今天是花旗,明天也许是摩根斯坦利。这一变化预示着一场新的制度变革正在迫近。

  为收益而专注

  6月24日,花旗集团与莱格梅森公司(Legg Mason Inc.) 37亿美元的资产互换计划是花旗集团酝酿已久的计划。对于花旗集团而言,其证券经纪业务的地位将直逼业界龙头美林银行。交易完成后花旗证券经纪人队伍将增加到13543人,与美林的14100人相差无几。

  花旗集团此番交易的深层动因是为了在国际金融环境变化之中寻求风险和收益的“双赢”。

  在收益一方,花旗集团急需轻装上阵,以专业谋效益。应该说,花旗集团2004年的表现非常抢眼,在备受关注的2004年度最赚钱投资银行排行榜TOP20中,花旗力压高盛、摩根斯坦利、JP摩根、美林、UBS等业内好手独占鳌头。但2005年花旗想再续辉煌显然难度重重。一方面,投资银行整体行业环境不容乐观。虽然美国长期利率水平依旧缓慢下降,但短期利率水平却在不断飙升,这种复杂的利率期限结构对投资银行的业务开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就花旗本身而言,一系列丑闻的相继爆发,以及几个诉讼的高额赔付使其盈利空间存在缩水的风险。摩根斯坦利近来就调降了花旗集团2005与2006年盈余预期。如此背景之下,花旗集团急需甩掉包袱,增强盈利能力,而表现一向乏善可陈的资产管理业务无疑就是花旗长期的“鸡肋”,被花旗忍痛割爱自然也在情理之中。虽然从业务市场平均盈利水平看,资产管理业务优于证券经纪业务,但由于花旗在资产管理业务专业领域并不处于领先地位,而且,这一表面优良的业务对花旗整体盈利的贡献度一直徘徊在可怜的1%左右,这种尴尬境地无疑坚定了花旗集团放弃金融超市模式,以专业谋效益的信心。

  降风险保信用

  在风险一方,花旗集团急需未雨绸缪,以专业保信用。近几年来花旗集团的肆意妄为为它惹来了层出不穷的麻烦。去年8月,花旗集团人为制造了欧洲债券市场的混乱,通过MTS电子交易系统,花旗在短时间内低买高卖了高额欧洲政府债券,迅速获利约1500万欧元。这种投机行为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监管层的追查,并让花旗不得不面对即将到来的高额罚单;去年9月,由于在个人银行业务中的违规操作,花旗集团日本分行的营业执照被吊销,受到了日本近5年以来对外资银行最严厉的惩处。此外,花旗集团的名字在美国安然、世界通信、意大利帕玛拉特等一系列丑闻事件中都有牵连,仅2004年花旗就计提了49.5亿美元用于给丑闻埋单。今年5月,花旗集团又拿出了2.08亿美元为旗下的花旗环球金融控股公司与史密斯巴尼基金管理公司的欺诈丑闻“遮羞”。

  一连串的丑闻不仅降低了收益,更破坏了花旗集团的信用,给其投行业务的开展蒙上了阴影。在此背景下,花旗集团放弃资产管理业务不啻于壮士断腕,以减小潜在风险的方式维护了整个集团的诚信。

  这种专业化发展方向也是华尔街潜在的共识。据知情人士透露,美林去年就曾与Legg Mason Inc.商讨过类似交易,但双方并没有达成一致。而金融超市的始作俑者摩根斯坦利内讧的最终结果有可能使其放弃这一经营模式。全球几大金融巨子对业务精简的偏好似乎暗示着金融超市式的混业经营潮流即将成为历史,分业经营又将卷土重来。

  这种混业到分业、分业到混业的发展历程就是风险不断集中、不断释放、再次集中、再次释放的过程,在一种经营模式被市场过于熟悉滋生了风险之时,制度创新就起到了化整为零的重要作用,为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华尔街向分业经营的回归也许正预示着一场新的制度变革正在靠近。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