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峰
中国在伦敦G7会议上以不变应万变的一贯态度,并不意味着它仍要走韬光养晦的旧路。汇率和纺织品贸易问题没有被列入正式议程,这次会议也就确实没太关中国人的事情。
西方七国财长加上俄罗斯人在6月10-11日的会晤中讨论的话题,是下个月的八国峰
会以及世界油价和减免非洲债务等问题。后一个问题成了这次会议中的独好风景。
东道主英国财长布朗在会后宣布:全球38个重债贫困国中18个国家欠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非洲发展银行的全部400亿美元债务将被一笔勾销;至于其余20国,如果它们能够改善政府管理,打击腐败,也能在一年半内得到免债,届时免债总额将增加到550亿美元。
这几个国际金融机构因此产生的巨大亏空,将由英美德等出资填补或自行解决。
非洲是谁家天下
在本国利益为各国外交政策的唯一出发点的今天,各大国在向穷国的慷慨解囊中所隐藏的“私心”并不需要太受诟病,但这并不妨碍人们细细玩味几个始作俑者的用心。
作为本次会议东道主的英国,和法国一样都是国际“援非”运动的最热心国家。只要看看历史上英法与非洲的深厚渊源,以及首批被免债的18个国家中,英联邦成员和法语国家各占了三分之一,就不难明白这两个昔日霸主竭力维护自己仅剩下的一点国际地缘空间的努力了。
布什给布莱尔面子,既是对英国支持美国争取19国减免伊拉克330亿美元债务的投桃报李,当然更是对布莱尔在伊拉克战争中“冒死”襄助的奖赏。但布什显然也记起了本·拉登在苏丹编练“基地”的秘史,不希望穷国再成为“基地”第二。
日本之心更是路人皆知:非洲有53个国家,而且大多是穷国小国,这无疑是日本争“常”的最大票箱。
布莱尔既要兑现争取三连任时关于非洲问题的承诺,也不希望他发起成立的“非洲委员会”青史无痕。不过遥想当年美国为控制欧洲推出“马歇尔计划”,人们无法排除英国没有主导非洲的念头。布莱尔的用心显然已经刺激了美国,6月13日布什对非洲五国元首表示将增加对非援助。加上在非洲盘桓以久的法国人和后来居上的日本人,谁是非洲太上皇,还要走着瞧。
“马歇尔计划” 第七
就在G7财长极力赞美了自己的“历史性突破”时,英国《经济学家》却不合时宜地披露:由于富国向非洲推出的六个类似马歇尔计划都已夭折,因此人们对于第七个并不敢乐观。
非洲对这一协议也是喜忧参半。
被免债的国家自然是交口称赞并感谢声不断。首批获得免债的14个非洲国家,每年将因此节省150亿美元的还债款。这些国家大多表示将把这些钱用于教育,卫生,基础建设等领域,这对于非洲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义重大。
但7国的预设前提,是免债国要有透明不腐败的“好政府”—— “好政府”是否要以亲西方为界定标准,免债是否会打开干涉之门?未被免债的肯尼亚则抱怨:“忠实偿债的遭到漠视。”一些正在积极还债的国家的积极性显然都受到了打击。
不过这次历史上发达国家“最大手笔的善举”,显然有一个不需要怀疑的客观理由:被免债这些国家其实也没有多少偿还的能力了,因此这种看似转移支付的援助方式,更像是一次坏账冲销行为。何况,根据有关统计,由于历年的通货膨胀,这18国陆续借到的400亿美元,现在大约也就价值170亿美元左右了。
伤人的“硬球”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评论说,八国援非方案并无本质区别,问题在于“要保持非洲稳定,就不能忽视对维护地区稳定有重要作用的尼日利亚、安哥拉、刚果和苏丹”。G7以反腐不力为由将四国排除在外,同时手握援助翘首等待“好政府”,只会让非洲继续受伤。
综观数十年来未能改变非洲面貌的经济援助,不难看出,减债和增援虽然必要,但更需改变的却是穷国通往经济全球化之路。否则,“马歇尔”第七仍无法避免援助后重复举债的覆辙。名列14个非洲免债国的乌干达批评说,富国“向来有一只手施舍、另一只手收回的习惯”,不平等贸易壁垒一日不除,欧美就可轻易“小斗出大斗进”。
英国《卫报》也以“一车废话”为题,批评G7援助隔靴搔痒。在G7财长会议后,非洲各国有关欧美消除贸易壁垒并给非洲经济以推力的呼吁,还未遇上“回音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