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星战”:一个人的梦想,28年的传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31日 10:26 经济参考报

  一个人的梦有多长?一小时,一晚上,还是28年?

  如果说28年的梦并不算是绝无仅有,但若是全球有数以千万计的人一同做着一个梦,那么,想必称之为传奇并不为过!

  这就是《星球大战》系列电影,乔治·卢卡斯一个人28年的梦想与传奇。

  5月20日,《星球大战前传三:西斯的复仇》在全球举行了颇具象征意义的同步公映。在上映四天后,该片便在美国连破美国影史上的首日票房纪录、首三日票房纪录以及首周末票房纪录。即便在中国大陆,《星战前传三》也以2800万元人民币改写了进口大片内地首周末票房纪录,当然,与美国同期1.54亿美元的票房相比,这个纪录多少有些小巫见大巫。

  有人曾说大多数人在成年后,便丧失了对事物自主的评价,而代以简单的价格比较进行判断。用票房来评价电影的优劣,似乎也不免落入了这个俗套。尽管,在观看后,就有观众表示,并没有发现这部电影的独特之处,星际战争的场面很壮观,但一些情节似乎有些模糊不清,之前宣传的有些言过其实。但这种评价丝毫不会得到“星战迷”的认可。对于“星战迷”来说,《星战》系列是一种内心的记忆和情结,这个情结,是不能用简单的票房数字来评价的。

  卢卡斯的《星战》系列中,借鉴了很多著名的故事内容。整个故事构架类似西方传统的勇者斗恶龙、救公主的童话,社会结构像是古罗马共和制和帝制时期的政权,绝地武士的设计和西方的骑士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武士的形象设计则借鉴了日本电影元素。事实上,从《星战》系列整体来说,它的确改变了美国的电影业、观众和文化,当然,也包括卢卡斯自己。

  《星球大战》出现的年代,人类刚刚进入太空,冷战还在高潮,越南战争和石油危机正折磨着美国的政客。没有手机,没有个人电脑,Internet的前身还只是美国军方应对全球核战的紧急措施。政府备受怀疑,英雄受到嘲笑,价值观的缺失让“嬉皮士运动”之后的美国年青人感到空虚。

  当时的卢卡斯,刚刚从一个叛逆青年转型为一个无名导演。他的想法反叛另类,他喜欢全程掌握影片的拍摄,他为了满足自己的拍摄效果专门成立了一家电影技术公司,他的霸道、不羁以及多次的超支让新东家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十分恼火。1977年5月1日,《星战一:新的希望》在美国旧金山北点剧院举行试映。卢卡斯的一位朋友看完对他说:“嘿,乔治,你这电影简直是垃圾!”全美数千家影院只有37家签定放映合同,投资方不得已采用搭售的方式以使影院放映该片。

  卢卡斯很沮丧,在这之前,他已经被好几家公司踢来踢去了,没有人知道,如果这个完全出自他自己脑袋的故事不受欢迎,卢卡斯的职业生涯将会如何。

  但一个月后,《星球大战》创造了票房新纪录,狂热的人们拥堵在影院门口排队买票,观众们惊讶于电影的故事和场景,惊讶于这个梦幻般的世界。40岁的安德森现在供职于一跨国公司驻华代表处,他依然记得12岁那年看星战的场景。遥远的星系,庞大的飞船,以及富有魅力的激光剑,这让一个12岁的男孩激动不已,以至于睡觉之前要在窗边望一阵星空,让电影情节在脑中再次放映。据说,在对当时美国小学生心中的英雄进行调查时,《星战》主人公——天行者卢克进入了前三强,甚至高于传统英雄人物蝙蝠侠和超人。当然,美国总统是进不了前十的。

  就这样,《星战》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随着之后《帝国反击战》和《杰迪武士归来》两部电影的拍摄,《星战》系列不但屡破美国票房纪录,而且还培养出了一批忠实的“星战迷”,开拓出了数十亿美元的相关商品市场,甚至衍生出了一种名为“星战”的文化。

  最早受到影响的当然是美国的电影业,它改变了技术在电影拍摄中的表现力,改变了技术在电影人心中的位置,当然,也改变了不少电影人的一生。

  汽车司机詹姆斯·卡梅隆看《星战一》那年23岁,“看《星球大战》让我惊喜得要尿裤子。我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天哪,谁做的?我告诉自己,嗨,伙计,我也要拍这样的电影。我就这样辞去了司机的工作。”7年后他导演了科幻巨片《魔鬼终结者》,又过10年他拍了《泰坦尼克》。

  而彼得·杰克逊看《星战一》时还只有15岁:“看《星球大战》改变了我的一生。多么神奇,又多么贴近我们平凡的人生,那是外星,可一样脏兮兮。”长大后,他导演了《指环王》三部曲。

  当时已因《大白鲨》成名的斯皮尔伯格看了该片后,与卢卡斯原本就是好朋友的他决定与卢卡斯合作,两人拍摄了著名的《夺宝奇兵》系列,而选取的主演,正是《星战》主角之一哈里森·福特。原本默默无名的哈里森·福特也因此一跃成为好莱坞的一线明星。

  卢卡斯当时为拍摄《星战》特技而成立的ILM(工业光魔公司)现在已经成为全球顶尖的电影技术公司。如今,好莱坞约60%的特效镜头都是在ILM中制作完成的,特效几乎成为了美国大片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由于历史的缘故,《星战》的“老三部曲”一直没能在国内影院放映。国人对《星战》自然不会有美国人那样的历史情怀。直到1999年,《星战前传一:魅影危机》才正式进入国内,并遭到了小范围的冷遇。对此,有人将其归结于国内观众对特技大场面的逐渐认知,也有人认为,文化背景的不同阻碍了国内观众对《星战》的理解。

  不可否认,《星战》延续了美国电影的传统——造梦,且将其发挥到了一个新的层面。美国人自己认为,美国就是一个充满梦的国度,而电影就是将这些梦表现给普通人的一个途径。从这一点看,国内一些观众对电影中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的内容表现出的反感,会不会是想象力缺乏的表征呢?(来源:经济参考报)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