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拿下长北气田 壳牌石油欲通吃中国天然气产业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2日 15:31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林凡 上海报道

  壳牌正在中国天然气市场全方位推进。

  皇家壳牌石油公司5月17日宣布与中石油联手,共同开发长北天然气项目。该气田位于陕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是壳牌在中国的首个陆上天然气田项目,整个项目周期的开发
成本为6亿美元。

  这项中国陆上天然气勘探开采领域迄今为止最大的一宗外国投资,也是壳牌一周内作出的第二项重大投资决定——就在此前的5月11日,这家世界能源巨头宣布与杭州政府合作,共建该市天然气管网,首次进入中国的城市燃气市场(见本报5月16日报道)。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两项投资正好分属天然气市场链条的最上游(开采)及最下游(零售)。

  酝酿已久

  长北气田是壳牌在中国的第一个陆上气田开发项目,“我们之前做了长时间细致的调查评估。”壳牌中国新闻发言人栗陆莎说。

  事实上,壳牌的长北天然气项目酝酿已久。中石油有关人士表示,早在1999年,壳牌和中石油就签署了共同开发长北气田的协议。当时订立的是一个综合开发协议,合同条款包括了上游的天然气开采、中游的输气管铺设和下游的天然气销售等。但由于种种原因,项目一直没有正式启动。

  栗陆莎称,本次合作以1999年的协议为基础,但是内容有所修改。目前签的这份合同只包括上游部分的勘探开采。

  根据双方上周二联合发布的公告,长北天然气项目周期的开发成本约为6亿美元,依照5月17日双方签署的《产品分成合同》, 壳牌公司作为作业者同承包商签署了钻井合同和工程总包合同授标意向书。其中包括将于未来10年完成的50个井口钻探工程、中央处理设备及接驳喉管的工程费。长北气田气储量约为500亿平方米,壳牌将拥有该气田未来20年天然气产量的一半。

  中石油对外合作项目经理部总经理闫存章在签约仪式上说,长北项目是目前最大的中外合作陆上勘探与生产项目。在项目的总体开发方案获批之后,这一项目的建设将立即开始。该气田预计在2007年开始向北京、山东、河北和天津的市场供气,为北京奥运会提供清洁能源。2007年产量预计为15亿立方米,到2008年预计将增加到30亿立方米。此前,中石油已经建成了一条向北京输送天然气的管线,第二条陕京管线正在建设,将于2005年8月前投入运营。

  全线布局

  从参股杭州天然气管网建设到和中石油合作开发长北气田获得50%的气源权益,壳牌在中国天然气产业链的最上游和最终端都找到了突破口。

  壳牌中国勘探与生产有限公司总裁麦一伟称,壳牌的基本战略是希望在天然气一体化项目上有所增长。分析人士认为,包括壳牌在内的外资石油公司急欲分食中国快速增长的天然气市场,为此,加速推进在该领域产业链的上下游一体化战略布局是题中应有之义。

  壳牌中国新闻发言人栗陆莎表示,虽然本次与中石油所签订的合同只涉及到天然气的勘探开采,但是期待在该项目上有更多的合作机会。“我们当然有兴趣和中石油进一步合作,参与中游的管道建设和下游的市场开发。”她说。

  目前,外资大规模进入中国天然气产业的政策障碍已不复存在。国家发改委去年明确表示,中国政府将继续促进油气领域的对外开放。包括天然气勘探开发、城市天然气终端销售等在内的六大领域都欢迎外资进入。其中,天然气产业上中下游全环节对外资开放。

  此前,尽管在陆上天然气勘探开采技术明显逊色于国外同行,中国企业通常还是倾向于单干。而“国家有话在先,创造了合作的机会。”东方油气网专家林鸿栋说。

  截至去年底,壳牌在中国投资达30亿美元,今年还计划在包括天然气在内的各项业务投资5亿美元。与此同时,其它的外资公司也在寻求在中国天然气市场发展的可能性。来自业内的消息称,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菲纳埃尔夫集团正在和中石油就联合开采中国的苏里格天然气田进行接触。

  引进技术与能源安全

  中国在天然气领域对外开放的积极态度体现的是对天然气开采技术的迫切需要。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中心有关专家介绍,在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目前中国天然气已经形成的气区主要集中在海上和西部地区。资源探明储量低,但发现潜力大,同时勘探开发难度也很大、技术水平要求高。加快天然气勘探开发不仅需要加大资金投入,也需要加快引进国外先进的勘探开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实际上,对于中国正多方努力保障的能源供应安全而言,利用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和雄厚资金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中国能源网CIO韩晓平指出,由于开采技术薄弱,陆上天然气资源不能很好发掘,目前仅靠国内企业自身已经不能满足天然气的供应。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不但有利于降低开采成本,提高资源利用而且有利于降低下游气价。

  据韩晓平介绍,以煤炭开采技术为例,中国国有企业煤矿资源采出率平均在30%左右,民营企业的采出率只有10%-15%,造成大量资源浪费,而国外的采出率可达75%。

  “哪怕是让国外公司控制一部分资源,如果采收率提高了,最终得益的是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韩晓平表示。

  专访

  壳牌天然气及发电业务首席执行官琳达·库克

  “天然气业务将在中国迅猛发展”

  -本报记者 勾新雨 实习记者 刘述娥 北京报道

  在政商要人云集的本届北京财富论坛中,琳达·库克是仅有的两个来参会的女性企业家之一,做技术出身的她现任壳牌集团执行董事兼天然气及发电业务首席执行官,同时也是三个孩子的母亲。

  5月17日上午,她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说:“我热爱能源行业,因为从事这个行业需要技术上的素养,也需要政治上的技巧,这让我感到兴奋。”

  今年4月,壳牌出售了在英国、荷兰、墨西哥、菲律宾和澳大利亚的10座发电厂,其中中国福建省的湄洲湾电厂亦在其列。业界认为,这预示着壳牌将逐步剥离辅业、回归石油等核心业务。

  发电业务正是琳达·库克所管辖,她说,出售了一家发电为主的国际化公司中的大部分企业,只是正常业务组合的一部分,过去我们出售过几十亿的资产,这并不意味着完全退出发电领域。发电是业务之一,但不像以前那样重要了。我们目前正在谋求在日本、韩国建立发电厂,并利用新技术煤气化技术,把煤转化成气来发电,这个更加环保。

  据她介绍,这其实是和集团的战略调整有关,集团现在偏向发展上游业务和盈利性强的下游业务。壳牌今年共投资150亿美元,其中120亿美元是投向上游的,盈利性强的下游产业也很重要,包括炼油、零售、润滑油等,因为其在产生现金流方面,力量非常强劲。

  对于中国市场,琳达·库克抱有浓厚的兴趣,她说,我今年这是第三次来中国了,现在壳牌已经在中国累计投资了30亿美元,今年预计将投资5亿美元。她不断强调一个观点,“中国需要实现能源的多元化构成”。

  这就与琳达·库克主管的另一个业务联系紧密了,她兴奋地说,能源市场对石油的年需求增幅是2%,天然气是3%,而液化天然气是7%至10%,壳牌在液化天然气领域中已有30年历史,去年世界上有30%的液化天然气都是由壳牌及其合资公司生产的。目前,天然气在中国能源结构中仅占3%, 而在2010年将达到10%或更高,其中一半将由外资生产。

  琳达·库克显然对与中石油共同开发中国西北部的长北气田的项目充满信心。

  琳达·库克说,壳牌将推动中国的天然气开发和进口工作,壳牌是第一个也是最大的向中国出口天然气的公司。广州建有中国第一个液化气进口码头,在六家外方投资者中,壳牌是最大的股东。

  琳达·库克也对中国市场表现出了忧虑。她说,在中国关系很重要,包括与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建立的关系。但事情总没有那么容易的,不可能一夜之间就把这个有效的关系网建立起来。另外,中国的能源部门还处在发展阶段中,这个部门的体制还不是很成熟,我们需要调整自己。

  但她仍然认为,中国的机遇巨大。她说,我们在中国有很多的大型投资,比如在广东惠州与中海油投资达43亿美元,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合资项目,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化产业基地之一。

  琳达·库克所说的惠州项目于去年7月份经国务院批准,今年年底工程将全部建设完成并投产。这个项目包括80吨乙烯和1200万吨炼油两大项目,惠州当地政府为此争取壳牌的到来,已经努力了十几年。2010年该项目及其带动的产业将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GDP50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新惠州。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壳牌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