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中国经验激发印度大办经济特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0日 08:25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本报实习生 崔笑愚 编译报道

  新世纪之初,当看到经济特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引擎后,印度政府正式引入了"经济特区"这个概念

  5月12日,印度议会通过了包括减税政策在内的《经济特区法》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印度凭借其在软件行业的突出表现荣获了“世界办公室”的美誉,5月17日于北京举行的《财富》全球论坛还专门开设了以“印度:另一座正在崛起的发电站”为题的分论坛。

  世界对印度的瞩目映射出一个早已被世人所接受的事实:印度人正缔造着“印度崛起”的神话。有人说“印度是一颗子弹,一颗正在填火药的子弹,一颗终究要打入世界强国的子弹。”为了给这颗子弹“上膛”,印度议会于5月12日通过了包括减税政策在内的《经济特区法》。印度政府表示,该议案旨在利用经济特区来吸引外资并增加出口,由此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

  经济特区之路步步风雨兼程

  提起经济特区,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中国。上世纪80年代的“经济特区战略”帮中国吸引了巨额的外国资本,给中国经济注入了一支强心剂。然而,有关资料显示,印度的“经济特区征程”可以说起步于中国之前,且始终没有停止过努力。印度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就设立了与经济特区“貌离神似”的“出口促进区”,其目的是利用这些享受优惠政策的专属区域来促进印度产品的出口。然而,这些带有经济特区性质的出口加工区并没有对当时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印度经济起到多少推动作用。随后,在新世纪之初,当看到经济特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引擎后,印度政府正式引入了“经济特区”这个概念。当时,印度的不少经济学家提倡向中国学习,创办经济特区,以刺激长期萎靡不振的贸易出口。此外,有人主张不但政府可以创办特区,还可以鼓励私有企业参与特区的创建和基础设施的修建。在“经济特区放飞经济”的呼声中,印度政府决定,修改进出口政策,并将在印度国内新建6个经济特区。虽然,印度政府为创建特区开了绿灯,并且建立了几个试点特区,但因其规模较小,诸多问题争议较大,终究没有能够为印度经济的发展起到印度政府所预想的推动作用。

  有关数据表明,迄今为止,印度的特区在促进出口和吸引外资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中国2004年吸引外来直接投资600亿美元,印度只吸引到35亿美元。摩根士丹利的一份报告指出,2003年,所有特区和出口促进区加起来的出口贸易只占印度当年出口的5%,在2000年-2003年期间,特区内的出口平均增长率只有7%。对此,有经济学家曾归结出几个原因:规模太小,无法形成规模经济;选择的地点没有竞争力;跟国内市场结合不紧密以及过于严厉的劳工法令等等。

  2004年5月,印度国大党上台后大力推动经济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时,不少工商界人士都认为,印度总体经济实力在20年前与中国差不多,而现在却被中国遥遥领先,就是因为经济改革不力,制造业不发达,产品不具备竞争力。中国的制造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印度的制造业却只占到1/4。中国吸引外资比印度多十几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基础设施完善,吸引外资的政策优惠,而这些方面,经济特区发挥了先驱性作用。

  印度已经成立的11个经济特区正在等待《经济特区法》的出台以界定它们的税项减免政策。同时,印度政府已经批准再成立35个经济特区,并预计将收到更多的申请。印度开始意识到,有了完善的法律机制,经济特区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特区法”将大促经济发展

  在印度各方面的合力推动下,印度的《经济特区法》终于在辛格政府上台一周年之际得到了议会上下两院的一致通过。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纳特表示,《经济特区法》旨在鼓励国有和私有企业投资在特区创建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来吸引国内外的投资者,刺激经济发展,增加出口和提高就业率。依据该法,在特区内,所有的手续在一个窗口就可以全部办齐,不必像过去要跑几十个地方,花3-6个月时间。而且特区内的企业可以在15年内享受减免所得税的优惠,其中头5年所得税全免。特区企业在服务税和进口税等方面也有减免优惠政策。

  与此同时,纳特强调说,印度的经济特区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区,而是有自己的特色和模式,其特点是重视与南亚地区的合作,印度希望利用经济特区来扩大与周边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印度反对党认为,印度的经济特区应该与中国的有所不同,完全依赖出口来带动经济发展显然不符合印度国情,因为印度毕竟还是个农业国家,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4以上。

  印度商业部和工业部认为,《经济特区法》的出台必将带动印度经济的发展,并预计,今后3年内经济特区将为印度吸引2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第一年就可以为印度提供5万个就业机会。此外,新法案也将推动进出口贸易,充分发挥印度劳动力价廉质优的特点。印度政府已经设定目标,要在未来5年的时间里实现出口年均增长20%,这对于就业形势严峻的印度来说意义重大。据今年2月份摩根士丹利发布的“印度经济月报”显示,到2010年,印度的就业人群(15岁至65岁)将在现有的6.74亿人的基础上再增加8300万人。因此促进出口、拉动就业已经成为印度政府无法回避的头等大事。截至今年3月底,印度出口额达到800亿美元,呈现50多年来的最好水平。印度政府预测,在经济特区的带动下,本财年印度出口将达到920亿美元。

  专家言“特区不特”前景迷茫

  尽管印度政府对《经济特区法》充满信心,但从印度国外一些专家的分析来看,印度特区建设的前景仍不乐观。印度国际经济关系研究委员会的一份研究报告表示,印度赋予特区的优惠政策尚不足以促进其发展。目前特区内许多完全可以由区内官员执行的事务仍须由中央政府批准,大大降低了办事效率。臃肿的官僚机构和低效率的公共管理,使繁文缛节和办事效率低几乎成为了印度公共管理的代名词。

  另一个大问题是其基础设施建设。长期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印度在诸如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领域,远远落后于中国,例如中国高速公路的总长是印度的10倍,每1000人拥有的移 动和固定电话则是印度的6倍。过去中国搞经济特区时首先是进行“三通一平”(通电、通水、通路、平整土地),但印度却长期绕不过这四大瓶颈,一方面因为外来投资不足,另一方面当地政府或私营企业也不愿意进行基础建设方面的投资。

  其次,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苛刻的劳工法是印度经济特区建设的一大软肋。根据印度现有劳工法,雇员超过100人的公司如要解雇工人,必须得到所在地政府的批准。然而,鉴于工会力量的强大和政治选举的需要,当地政府通常不会批准这样的解雇行为。此外,公司雇用合同工的劳动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否则即需提供永久雇用待遇。不少外国公司正是由于如此严格的劳工规定而踯躅于印度国门之外。分析家指出,如果增加劳动力政策的灵活性,印度可能会更快地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可惜的是,印度在这次的国会议案中否决了允许放松劳动力限制的提议。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