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WTO多哈回合谈判 > 正文
 

WTO回归现实主义 多哈回合谈判避免了一次危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5日 10:14 经济观察报

  本报见习记者 姬芳 北京报道

  “多哈回合谈判避免了一次危机”,这是世贸组织总干事素帕猜对于巴黎世贸组织小型部长级会议成果的评价。在5月4日的这次会议上,部长们终于就农业问题达成了共识。

  “农业议题的进展和前景是多哈发展议程的指示器”,因此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商务
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陆燕这样认为。

  2002年2月多哈回合谈判全面开始后,因各成员严重的立场分歧,除在“TRIPS与健康问题”上达成协议外,几乎所有领域的谈判均错过了谈判时间,未能在预定的期限内达成任何协议;2003年9月的坎昆会议再次未能取得预期结果,遭遇重大挫折。

  新的进展,引起了人们对于今年12月份即将在香港举行的新一届部长会议的期望。人们普遍认为多哈回合将在这次会议上取得重大进展,并达成一揽子协议。

  虽然大家对香港会议的成功结束很有信心,但在对外经贸大学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看来,“香港部长会议的议题,一定是多哈回合谈判确定的几个目标和方向。但是经历坎昆会议失败以后,已经对多哈回合的谈判议题有所收缩。”

  “随着多哈回合谈判的启动,和坎昆会议的受挫,大家都变得越来越现实了,议题开始收缩,收缩了,也就没有多大分歧了。现在多哈回合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 张汉林对本报表示。

  巴黎成果

  “本月初巴黎小型部长会议上对农业问题达成初步协议,是对其它领域谈判的一个积极信号。” 陆燕表示,“之前的乌拉圭回合中关于非农产品削减关税等问题,各成员国还未达成一致,并由于美国大选等一度耽搁停滞。”

  这次达成的协议涉及农产品的“非从价税”向“从价税”的转换问题,正是这个十分关键的技术性问题,自今年年初以来一直困扰着“多哈回合”农业谈判。

商务部部长薄熙来表示,农业议题的谈判是重点,农业的核心问题是由国际农产品贸易扭曲水平所决定的,农业谈判的进展将最终决定多哈谈判的成败。

  “实际上,他们是努力希望为香港会议达成协议而努力,它的核心目标是能够为香港会议拿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农业谈判方案,提供一个建设性的意见。” 张汉林认为。

  这次部长会议达成的内容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主要是为农业谈判的所谓的“三大支柱”作出实质性的努力:一个是国内支持;一个出口竞争;一个市场准入。张汉林表示:“就国内支持而言,因为他们都是农业进口国,他们坚定支持WTO多哈部长所提出的,约束各国的国内支持,进一步的作出各种削减。对他们有利;对于出口竞争,他们也建议取消出口补贴;第三是市场准入,他们提出分阶段扩大市场准入。”

  但是,学者们认同对巴黎会议不要寄予过高的期望。

  “这十个所谓的农业贸易大国,进口总额还只有全球的13%,还是非常有限。” 张汉林说,“真正的出口大国凯恩斯集团还没有说话呢。”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主任则认为,“协调矛盾是可能的,这种努力现在正在进行。”虽然,“涉及各国利益的多边贸易谈判可谓‘众口难调’。”

  香港期望

  “在多哈回合中的多边贸易谈判进程中此次部长级会议(香港会议)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香港政府工商及科技局局长曾俊华认为。

  今年12月在香港举行的第6届部长级会议被寄予厚望,希望取得实质性的成果。曾俊华表示,世贸成员普遍赞同在此次会议中至少要在5个领域内取得实效,即农业和非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模式、服务领域市场准入的临界点,包括贸易便利化在内的法规谈判的重要进展、发展规模的合理评估。

  关于多哈谈判的具体问题,薄熙来表示,农业议题的谈判是重点;服务贸易和NAMA(非农产品市场准入)谈判也应加以推动,以便最终达成“一揽子协议”。

  “即使不能完成预期目标,也不应给它戴上什么‘帽子’,应该以平常心看待。是否到今年7月前初步达成涵盖所有领域的协议、到12月香港召开的部长级会议完成此回合谈判都是不确定因素。”陆燕认为,“当年的乌拉圭回合经过7年之久才完成谈判,对于此次成员国更多、难度更大的谈判,3年的目标期限没有完成,5年也还是说不准。”

  “关键问题在于:各成员利益之争错综复杂。目前的148个成员国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要想寻找一个平衡点让各方都满意很难。” 陆燕表示。

  但是,在张汉林院长看来,“香港部长会议的议题,一定是多哈回合谈判确定的几个目标和方向。但是经历坎昆会议失败以后,已经对多哈回合的谈判议题有所收缩。”

  在1999年,世界贸易组织试图发起一轮雄心勃勃的千年回合谈判,他们要用这一轮影响21世纪,对全球经济的规则、对21世纪的全球贸易体制,作出一个制度性的架构。即使在最近的多哈会议上,仍然希望在贸易与环境、贸易与劳工、竞争政策等方面做出大的推动。事实证明,上述雄心勃勃的计划最终以失败告终。

  现在,“还是按照过去基本的既定的做法在做,因为没有大的变动,没有大的利益调整;没有大的利益调整,当然就没有大的反对。”张汉林表示。

  “所以,我对香港会议的成功结束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张汉林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3,7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