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美国重发30年长债的苦恼 赤字困扰与利率谜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0日 02:24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蔡经 实习记者 李静 发自上海

  美国财政部有望在8月初宣布是否恢复发行30年期政府公债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刻震动多国债券市场。这一出乎意料的举动,也将美国巨额赤字及长期利率低位运行这两大难题再次推向了公众视线。

  上周三,美国政府宣布可能重新发行30年期国债。但在此之前,包括财政部的高级官员对外一致表示没有恢复30年期国债发行的计划。因此,周三财政部的举动令市场大吃一惊。

  美国财政部长斯诺在彭博电视频道发表讲话称,美国政府决定考虑恢复发行30年期国债与联邦预算赤字的前景无关。他表示,“无论是否会出现预算赤字,我们都会作上述考虑。”

  但斯诺的讲话无疑有些欲盖弥彰。分析人士认为,恢复发行30年期公债可能是美国承认短期内无法解决联邦预算赤字最清晰的讯号。

  “这是明显承认我们有严重的赤字,且快到达庞大规模的境地。”总部位于华盛顿的宏观经济顾问公司经济学家BrianSack如此表示。

  分析师表示,美国计划重新发售30年期国债,是因为目前政府正饱受巨额预算赤字的困扰,当局希望趁长债利息仍然走低的时候,可以低成本发债融资。面对财政赤字不断恶化,美国政府希望通过发行长期债券,确保资金能够流入政府,充实国库资金规模,弥补创纪录的财政赤字。

  根据一项分析报告显示,布什任职期间,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已经增加到20.3%,为1995年以来最高,而克林顿2001年离开白宫时,这一比率为18.5%。

  美国财政部于1977年开始发行30年期国库券,由于当时财政赤字上升,政府需要开辟新的融资途径。2001年10月,财政部停止发行30年期国库券。当时财政部认为,流动性高的公债比较容易吸引投资人,回报率将可因此降低,有助于降低政府的举债成本。

  但过去几年来,在布什总统推动1.85万亿美元的减税计划、伊拉克战费不断追加及国会不愿减少社会福利津贴等因素推波助澜下,美国联邦预算赤字不断堆高。去年财政赤字创历史新高至4120亿美元,政府估计本会计年度财政赤字会增加到4270亿美元。

  另一方面,财政部的意外之举还被认为是在试图解决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所谓的“利率谜题”。

  尽管继5月3日美联储第8次加息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已累计调升了两个百分点,但长期公债收益率却一直处于低位。2月中旬,格林斯潘在美国国会作证时表示,“长期利率停滞不前是个棘手的难题。”

  分析师认为,长期利率低迷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力。在加息周期中,长期利率却仍在低位运行,这使得美联储试图通过加息来减少市场流动资金的努力未能有效传递到各个经济领域。多数经济学家表示,美联储希望看到更高的收益率,因为这能够放缓经济增长,有助于央行遏制日益明显的通货膨胀压力。

  同时,由于长期公债收益率是房贷利率等政策工具的基础,持续位于低位的长期公债收益率还推动了房屋价格大幅上涨,业内人士担心房屋市场正出现泡沫。

  东京三菱银行经济学家ChrisRupkey估计,在加入30年期国债后,平均收益率将比原先的水平上升20个基点左右。这似乎可以缓解美国长短期利率不平衡的矛盾。

  然而,格林斯潘上周四称,财政部正在考虑的30年期国债的恢复发行可能不会解决长期国债收益率依然保持在低位的谜题。

  格林斯潘表示,虽然美联储不断提高短期利率目标,但长期利率依然保持在低位,这一现象背后的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国际上各种力量的作用。他提到了一个复杂的国际环境,这种环境不仅造成了反通货膨胀压力持续至今,而且导致了目前长期利率低位运行的状况。

  市场的反应也多少印证了格老的观点。上周三宣布考虑恢复发行长债后,30年期公债收益率大幅上升,30年期公债收益率曾最高升至4.68%,大大高于周二尾盘的4.48%。但周三后市,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报4.19%,基本未受可能重新发行30年期国债消息的影响。

  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分析师WardMcCarthy认为,30年期国债重新发行的消息短期内的影响是,至少使美联储的利率“难题”不会更进一步恶化。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