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权约半数控制在七国集团手中 IMF何去何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09日 03:16 第一财经日报 | ||||||||
24名泰国胖姑娘,5月1日聚集曼谷西部50公里的佛统古城,参选年度“珍宝皇后”。除决出冠亚季军外,一位182公斤重的胖佳丽夺得“IMF(I’mFat,我肥胖)”后冠。巧合的是,这一选美盛事和“IMF”小姐后冠始自1997年,伴随着令泰国人刻骨铭心的金融危机和社会动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缩写亦为“IMF”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就在今年“IMF”小姐出炉之际,包括泰国在内的东盟10国和中、日、韩三国财长联席
作为当今最重要的政府间国际金融组织,IMF是1944年7月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的直接成果,也是美国主导二战后国际经济和金融秩序的一个重要制度安排。IMF正式成立时间是1945年12月27日,到今年底正好诞生一甲子。 审视一下IMF就不难明白,国际经济秩序其实从不以“大小国家一律平等”为基本原则。在“促进国际金融问题的协商与协作”、“促进国际货币合作”等宗旨下,IMF现有184个成员享有的投票权,取决于各自经济实力,特别是对IMF的资金贡献和美欧发达国家的安排。按60年来的惯例,世界银行行长由美国总统提名美国人担任,IMF总裁则由欧洲几大国协商推举欧洲人出任,其公平性甚至不如世界贸易组织。 具体看IMF的投票权分布,约半数控制在七国集团手中。其中美国拥有17.14%,德、法、英、意、加分别为6.01%、4.96%、4.96%、3.26%和2.95%,日本有6.15%,全球第二、亚洲最高。而中国只有2.95%的投票权,韩国仅为0.76%,即使东盟10国与中、日、韩联合,这13国在IMF的投票权也不过13%左右,仍远不及美国一家多。 而恰恰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国家,近几年已成为无可争议的世界经济增长发动机。据IMF自己的统计,中国已是全球第七大经济体,去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近10%;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达9.5%,高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尽管高油价给造成一定风险,但今年亚洲经济增长前景仍良好,中日韩和东盟10国的GDP占世界GDP总量的比率,1960年是9%,2003年升至19%。难怪IMF新任总裁罗德里戈·拉托今年上任后,首次出访就选定日本、中国、新加坡和越南等国,表明东亚在世界经济体系和IMF中的地位之重要。 东亚国家经济实力的明显上升,当然会反映到诸如IMF投票权再分配上。而关于适当提高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投票权的呼声,早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就出现了,因为美欧等国趁机谋利,IMF的贷款救助方案后遗症非常多。 因此,如果说实力是国际关系较量的核心因素,那么在东亚各国走出金融危机阴影、而欧美面临发展瓶颈之时,中日韩和东盟10国5月4日重提IMF投票权调整,自是顺理成章。该宣言明确提出,中日韩在IMF的投票权比例,应根据其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调整。即由目前的2.95%、6.15%和0.76%,分别提高到7.56%、8.47%和1.84%,就是说中韩的投票权要成倍上升。 当然这还只是停留于纸面的呼吁,毕竟IMF投票权调整涉及面复杂,且主动权还在于美欧。东亚国家的投票权比例扩大,意味着美欧的投票权比例可能缩小,由此不难想像这些国家的抵制之强。日本虽属东亚,但与美欧有深厚利益交叉,因此可以说,围绕IMF投票权调整,一场更复杂的国际经济和金融新秩序角逐艰难开场,包括东亚各国能否如愿,还充满未知数。 不过IMF面临的调整的确已不可避免,有关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组织(AMF)”的可能性也在悄然升温。为杜绝再次爆发亚洲外汇危机,东亚各国将区域换汇换利的规模,从395亿美元扩至790亿美元,各国将共同决定、共同支援,并将没有IMF支援情况下的独立支援比例从10%扩至20%。 演出真的开始了,美欧和新总裁拉托现在需要考虑是,IMF究竟何去何从。他们应当听到了中国财政部部长金人庆的表态:东亚各国应加大在重大国际财政与金融问题上的磋商,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体制过程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