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环球财经》2005 > 正文
 

走出去之后发生了什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6日 16:23 《环球财经》杂志

  文\本刊记者 席秀梅

    海外坏账的“主力军”到底是谁?国有企业。许多国有企业亏损额惊人,甚至彻底破产,公司有关人员却大发横财,个中奥秘,可想而知。

  其实,面对中国企业的外贸出口现状,争论这个数字的确切性似乎没有太大意义。有
媒体报道说,今年年初,浙江杭州市曾召开了一次外贸企业座谈会,讨论年内的出口形势。杭州新时代进出口公司裘经理说,“公司一年内被拖欠了上百万元”,据了解,很多家企业碰到了和新时代公司一样的难题。

  “企业平均收账率只有80%左右,相当于每卖10元钱的货,就有2元钱收不回来。”浙江省外经贸厅财务处有关人士说。企业一般不愿公开海外应收账款金额,而官方统计的是国有企业的数字,近几年部分公司陆续改为股份制,因此实际数字可能还要多。

  这只是浙江一地民营企业的现状。而海外坏账的“主角”并不是民营企业。

  那么,海外坏账的“主力军”到底是谁?

  国有企业。《环球财经》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几乎是众口一词。

  坏账危机

  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和美国ABC公司有一个合作项目,就是帮助中国的五矿化工企业追索欠款,而那些巨额的经年难以讨回的欠款,“70%的海外坏账是国有企业造成的。”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信息咨询部主任周明告诉《环球财经》。

  如果说海外欠款的形成或许有特定的行业特点决定的,比如竞争激烈的大众消费品具有形成坏账的必然因素,那么五矿出口的大多是稀有资源,在买方市场上,按理说不应该形成这样的结果,但事实实在令人费解。

  成立于1999年10月的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就是专门接收海外坏账的资产管理公司,刚成立时接收的不良资产高达2600亿元,“其中大部分来自国有企业。”韩家平说。

  是这些进出口公司财大气粗,根本不在乎这点欠款吗?韩家平告诉记者,北京市级进出口企业实际赢利的目前只有2家,其余的全部亏本。

  对海外坏账颇有研究的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博士提供的数据:截至2002年9月30日,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完成处置340亿元不良资产,在剩余的2334亿元不良资产中,专业外贸公司多达1888家,其中161家专业外贸公司不良资产超过1亿元,不良资产超过10亿元的专业外贸公司有8家;自营进出口公司达272家,其中金额超过1亿元的有两家;其它外贸企业达594家,其中金额超过1亿元的有11家,金额最高的中国珠宝首饰进出口公司上海经营部不良债务达4.9亿元。

  海外欠款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无法追回成为坏账,很可能把企业逼死,即使经过努力追回,也会是不小的损失。

  比如,有媒体调查,浙江一家中型外贸企业,年出口额为1.4亿元人民币,坏账率只有1.2%,共计168万元,这个坏账水平相对来说并不多。但在1.4亿元的销售额当中,有25%的应收账款平均逾期600天才能收回。若以年利率3.5%计算,逾期利息损失就达到204万元,已经超过了坏账损失。

  这就造成很多公司账面上看效益很好,存货也很少,但是钱没到手,对比应收账款,效益只是纸上财富,实际内藏巨大风险。

  据统计,中国出口企业坏账率超过5%,而发达国家企业只有0.25%~0.5%,国际平均为1%左右。也就是说,一个销售额1亿的企业,发达国家企业比中国企业少花1000多万的成本。

  美国企业应收账款回收期平均为45天,中国企业应收账款回收期平均为125天;据美国16家追账公司追收账款成功率综合统计,如果立即追收账款,成功率可达98.2%,当逾期时间为一个月时,追账成功率为93.8%,当逾期半年时,成功率急降到57.8%,而当逾期两年左右时,成功率只能达到13.5%。

  从地域看,海外坏账的地区正"遍地开花",由以前集中在沿海大城市、经济特区,转而向内地省份、中小城市以及缺乏外贸经验的地区和公司转移。拖欠中国企业货款的不但有发达国家,甚至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卷入其中。

  坏账率从20年前的5%~20%,发展到今天,仍然是超过5%,一个不正常的现象存在了这么久都毫无改变,或许已不单单是一种现象。

  发出去货却拿不到钱,国有企业所造成的巨额坏账,是否是另一种形式的国有资产的体制性流失?谁来对此负责?

  手法

  《环球财经》记者企图对国有企业海外坏账做一详尽的个案调查,但遇到的阻力几令调查无法进行,“企业是不会、也拒绝自暴家丑的。”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据了解,侵吞企业资产、中饱私囊是海外坏账造成的直接原因,至于具体的“手法”,则在不断改进:早年常见的手法是,企业业务人员利用客户资源,内外勾结,持续给外方发货,却不催交货款,而海外商人则为该人员提供回扣,或为其提供海外就业机会、子女海外留学安排等。

  后来,演变成企业管理人员通过在海外设立壳公司来实现资产转移,从而独吞腐败“收益”。

  现在,国企改革进一步降低了上述操作的风险,因为原来企业管理人员或业务人员如果用上述手段侵吞资产,必然留下大笔烂账,继任者上台之后,他们就有败露的风险。但在国企改革“一卖了之”蔚然成风的环境里,通过上述操作先把好企业做亏、做垮,然后再用转移到海外资产中的小部分把原来企业买下,就可以掩盖痕迹。许多国有企业亏损额惊人,甚至彻底破产,公司有关人员却大发横财,个中奥秘,可想而知。

  “如果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亏损和破产国有外贸公司主要管理人员、业务人员的个人财产及其去向进行全面调查,结果肯定非常耐人寻味。”梅新育说。

  这个过程中,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是,至少有一半海外欠款来自海外华人公司。包括众所周知的与长虹案有关的APEX公司,其主人季龙粉就是华人。“这些华人对中国国情比较清楚,他们有一套专业应付办法。”韩家平说。

  所谓的“专业应付办法”,就是他们了解国内企业好大喜功的冒进心理,也熟悉国有企业监管者缺位的现实,因而一旦私下达成利益联盟,潜规则就形成了,里应外合的结局就是经年的企业应收款收不回来。而继任者担心收不回逾期账款而变成坏账,因而影响其“账面”业绩,宁愿将其前任领导的逾期账款作为应收账款保留在账上,也不愿意积极追收。

  如果说中国国有企业的“家贼”对海外坏账难辞其咎,那么另一种形式的坏账则是制度下的“蛋”。

  中国长期执行严格的海外投资管制政策,主要体现为严格的审批制度和外汇管制。繁冗的审批程序之下,一个小项目审批经年累月,并不罕见,往往错失市场良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市场结构比较接近完全竞争,重要特征就是市场形势变化快,相应要求企业反应迅速。审批制度过分繁冗,对这类行业影响尤其突出。

  而企业境外投资只能使用自有外汇的规定,增高了企业用汇的成本,加大了海外中资企业融资的难度。

  梅新育介绍,通过操纵海外应收账款科目,企业可以规避上述管制。在决定对外投资时,企业可以用海外应收账款名义将出口收入留存境外,从而规避国内严格漫长的审批过程。

  为了满足境外子公司的资金需求,国内企业也有可能借助出口应收账款名义向境外子公司提供资金。在面临汇率波动风险时,这种操作对于企业显得尤其便利。在汇率大幅度波动时,企业应当增加以升值货币计价的资产,减少以贬值货币计价的资产;增加以贬值货币计价的负债,减少以升值货币计价的负债。但在现行外汇管制下,企业开展上述保值操作存在一定困难,操纵海外应收账款也就相应成了企业的便利替代工具。

  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与日俱增的背景下,国家部分放松了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管制政策,但外汇资本项目管制的基本格局迄今尚未彻底改变,因此,国内企业仍然有动机操纵海外应收账款,从而规避外汇管制。

  由是,无论国有企业的体制风险和其管理人员的道德风险,还是外汇政策所衍生的制度风险,其实都是海外坏账之“因”,却不是坏账导火线,只有把导火线拆除了,才可能使“恶果”难以出现。

  那么,导火线是什么?

  “光膀子”的代价

  缺乏信用监控体系是发生海外欠账的导火线。

  有人说,现在世界进入了信用经济时代,信用经济最突出的特点是:“信用”取代“货币”成为最主要的支付方式,它是商品相对于购买力过剩,市场激烈竞争中出现的。

  据统计,欧美市场80%~90%的交易是采用信用方式进行的,欧美企业普遍采用赊销方式开展贸易,对信用管理较熟悉。中国企业目前使用赊销方式的比例只有不到20%,对信用管理普遍比较陌生。同样规模的企业,欧美企业的信用销售能力是我们的4倍。

  面对信用经济,对于刚刚企图出海的中国企业来讲,许多因此陷入了“不赊销等死,赊销找死”的两难境地。

  据了解,对中国企业海外销售来说,信用证(L/C)是一种比较安全的结款办法,账期一般在90天至120天之间,到期之后,银行会对出口商付清相关款项,收款风险转移到银行。

  但在对外贸易中,为了争抢客户和市场份额,更多的企业选择赊销(O/A)。赊销就是出口商先发货,在双方商定的时间内,进口商付足货款。在赊销方式下,对海外代理商或者经销商资金要求不那么急迫,因此也比较容易被进口方接受。

  但是风险接踵迩来——

  直接客户赖账,销售代理商也赖账;新客户赖账,老客户同样赖账;商业企业赖账,生产企业还是赖账。

  韩家平说,在赖账企业中,有26%属于无力偿还;有11%的企业属于根本不想偿还。其余的属于海外“老赖”,以货物有瑕疵、销路不畅和价钱太高为由迟迟不付钱款;另外还有一些是故意设套诈骗。

  中国的企业在出海过程中,相当于“光膀子”和全副武装的外资企业血拼,自然容易被人戳到痛处。

  梅新育分析,由于中国出口产品中多数是一般性制成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较少,为了争取出口订单,中国出口企业不得不主要依靠价格策略,或在结算方式、付款条件、货款追收等方面过度迁就客户。在结算方式选择方面,正由于出口利润微薄,所以不少企业为了节省开立信用证5%的手续费而情愿选择风险较高的信用结算方式。因为,在市场机会和保护自己之间是有矛盾的,越是大单,其实越不容易以信用证的方式结算,而把自己保护的太严密了,也会失去市场。

  不少出口企业担心追账影响客户关系而不敢全力以赴追收货款,愿意委托中介机构处理的海外拖欠账款案子账龄普遍较长,动辄三五年,账龄超过商业信用管理公司规定的应收账款管理范围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怎么规避这类风险?

  有人说,海外欠款可以委托专业的追账公司追索。且不说按追回款的25%收取佣金,单是成功率就让人担心,比如ABC就是美国知名的一家专业追账公司,根据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向《环球财经》提供的数字:从2002年至今,在ABC立案的中国企业的追账案件有39个,追索标的达900万美元,目前签署还款协议并执行的只有有3家,案件总标的是35万美元。至此,是未雨绸缪还是亡羊补牢,应该一目了然。

  对国有企业来说,信用风险管理缺位,因而业务员可以在对外业务中不受公司的控制,占有客户资源,因而使企业的坏账风险加大;因而管理层在无人监管和制度约束的情况下,达成幕后交易,因此把企业拖垮。

  邓白氏国际信息咨询公司咨询部经理梁波建议,要防患于未然,必先要知己知彼,在企业内部建立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从业务流程上控制风险。

  根据一项针对中国境内企业的调查显示:目前已经建立完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企业仅仅约占11.2%,其中大型跨国公司在华机构、外商投资企业、部分大型外经贸企业集团就占这个11.2%的93.4%。

  中国企业在信用监管体系的建立上,还处于启蒙阶段。

  炼好内功,再防家贼

  按照中国加入WTO的承诺,2004年12月11日后,境内所有企业都自动拥有进出口权,即进出口权完全放开,这意味着有可能出现更大规模的海外拖欠款。

  因此,修炼好“内功”、建设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对中国出海企业来说,应该是先行的。但建什么?怎么建?适合中国企业的管理办法还需要实践的检验。

  梁波告诉《环球财经》记者,自1998年开始,邓白氏公司在中国开展信用风险管理以来,到目前为止,有100多家企业已经采用了其开发的《信用风险管理软件》,其中各行业上市公司占40%,跨国公司20%,国有企业20%,民营企业20%。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这样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

  推广性质的概念灌输多少带点扫盲的意味。梁波介绍说,尽管邓白氏在国际上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国内售卖的这款产品也在美国有1000多个用户,但市场的推广还是需要费些周折。

  而1987年就开始研究信用建设的韩家平对此也深有体会,他说很多企业根本不知道还需要进行这个项目的建设,也没有设立相关的职位和人员,社会上也没有相关的人才供应。所以到目前为止,国内进行信用管理的企业相对还是很少。

  事实上,20世纪60、70年代,当美国刚刚度过经济危机,经济开始步入繁荣的时候,美国企业也面临着高坏账率、高逾期账款率的状况。很多企业因此破产倒闭,更多的企业在泥潭里挣扎。也是在这个时候,企业纷纷建立科学的信用管理机制,成立信用管理部门,规范赊销行为。不到五年时间,美国企业的平均坏账率和逾期账款率大幅下降,同时,赊销比例也节节上升。

  “那五年,美国国内的经济环境并没有太大的改变。美国企业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完全是企业自身加强和改善信用管理造成的。美国企业能做到的,中国企业也应该可以做到。”韩家平说。

  据了解,目前国内不乏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很好的企业,据邓白氏提供的资料,比如联想,1998年开始建立信用部门,此后,信用管理与其他管理措施的配套,在联想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由1995年的28天降到2000年的14天,应收账款坏账与营业额比率由1995年的0.3%降到2000年的0.05%,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商务部研究院信用管理部推出“3+1”信用管理模式后,对24家国内企业的调查显示,实施这套管理模式后第一年,企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就从14%下降到9%;赊销额平均上升13%;坏账率平均下降3.6个百分点;销售未清账期平均缩短37天。

  专家建议,除了企业内部建设信用监管体系,出口信用保险的投入也是必要的。

  由于中小企业在财力上的弱势,投保出口信用险成为中小企业预防海外欠款的最佳选择。出口商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可以保障收汇安全,提高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和能力。据了解,目前经营出口信用险的保险公司规模已经扩大,除了原有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进出口保险公司外,平安保险公司也已开办了出口信用险的业务。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红色专题
红色专题图铃免费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