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中心正推动这个南亚大国成为“世界药厂”
为了履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应尽义务,印度在今年3月通过了新的专利保护法案,禁止印度国内制药厂商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仿造跨国公司的专利药品。这一法规激发出印度制药业自主研发专利药品的空前热情,大大小小的研发中心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各邦。一些国际观察家认为,同高科技产业一样,印度在制药领域也有充足的人才储备,随着印度厂商申报
的专利药品越来越多,这个南亚国家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药厂”。
据美国《商业周刊》报道,印度最大的制药商之一尼古拉斯·皮拉玛尔斥资2000万美元,在孟买郊区建成了一个新的研发中心,250名年轻的科学家正在紧张地研制着对抗癌症、疟疾等疾病的各类新药。报道援引研发中心负责人斯瓦蒂·皮拉玛尔博士的话说,公司很快就将取得5到8项新药专利,并计划在2008年前进行临床实验。
其他印度本土制药商的研发中心也相应扩大了规模。年收入达12亿美元的兰巴克西公司和年收入超过4.5亿美元的莱德公司不仅积极研发专利药品,而且大举招募受过良好教育但薪水低廉的科研人员。
目前,印度国内已经建成的药品研发中心超过50家,但这个数字很可能在今后两年当中增加一倍。此外,印度制药公司用于研发专利药物的平均投入也由5年前收入的4%上升为如今的8%。
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研发中心为印度带来了大量专利。根据印度科技部的统计数字,到2004年3月为止的一个财政年度中,印度制药公司申请的药品专利达到了855项,而10年前这一数字几乎是零。
分析人士指出,除新专利法案的强力刺激之外,人力资本和研发成本两大优势也是印度公司积极开发新药的两大动力。同高科技产业一样,印度医药领域同样拥有充足的人才储备,很多年轻的科学家不仅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而且工资水平只是西方国家的1/3。另外,在印度从零起步研发一种新药的成本大约是1亿美元,但在发达国家这一数字至少是10亿美元。
一些印度国内制药公司正逐渐成为辉瑞、葛兰素史克等顶级国际制药集团的竞争对象。斯瓦蒂·皮拉玛尔博士说,在全球药品市场中,印度制药商渴望获得与发达国家同行一样的“话语权”。位于伦敦的全球洞察力公司预测,到2007年,印度制药商将获得全球药品市场份额的33%。
不过,来自跨国公司的巨大压力和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已然显现,这是印度制药业无法回避的两大难题。有业内人士警告说,印度制药商选择的并不是一条坦途,很多中小公司肯定在一两年内被市场淘汰出局。
首先,印度国内医药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内耗大大削弱了印度制药业与跨国集团抗衡的能力。印度医药制造商协会负责人阿吉特·达吉预测,在印度国内越来越重视专利保护的大背景下,除非这些小公司迅速改变商业模式,否则到2010年能幸存1/10就不错了。
其次,在世贸组织协议框架下,印度将逐渐放宽对外国投资的限制,再加上越来越强调知识产权保护的新专利法,印度制药业将进一步暴露在跨国公司的“炮口”之下。
还有人担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印度公司对研发专利型新药进行过度投资,反而会在短时间丢掉一些市场份额。生产艾滋病药物的西普拉公司主席哈玛德悲观地表示,到2015年,由跨国公司生产的专利药品会占到印度市场份额的60%,到时候很多药品的定价权完全掌握在外国人手中,而印度国内企业则在施展拳脚之前就被封杀出局了。
背景链接:
1970年,印度颁布了《专利法》,对食品、药品、农用化学品等只授予方法专利,不授予产品专利。这种既保护又控制的举措,对印度制药业的长足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些年来,印度制药企业开发和生产这种只具“方法专利”的非注册类药品,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而且还向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出口。2000年,印度非注册类药品的年出口额已达16亿美元,约占世界药品总交易量的8%。
1994年,印度与世界贸易组织达成知识产权方面的协议,即所谓的“TRIPS”,拟在所有技术领域引入产品专利保护制度。根据对世贸组织做出的承诺,印度先后3次对《专利法》进行了修改,并于2004年完成了过渡期内调整相关法规的工作,承认食品、药品等的“产品专利”。今年3月,印度国会通过了第三次修改后的《专利法》。当年签署“TRIPS”协定时,印度对一些条款作了保留,新的《专利法》也突出了保护知识产权和维护发展中国家公共健康的双重特点。
作者::王龙云
(来源:经济参考报)
|